云霄威惠庙始建于唐嗣圣元年(684年),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始称威惠庙,现存建筑系明成化年间重建,历代屡有重修,南北长约60米,东西宽18米,占地近1500平方米,共有照壁、大埕、庙体三部分,主体建筑分前后二进,以门厅、天井、回廊、大殿等部分组成,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云霄威惠庙是海峡两岸和东南亚宫庙祖庭,也是“圣王巡安”习俗起源地。云霄开漳圣王文化祖地已被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批准设立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庙内最初奉祀开漳圣王陈元光的父亲——归德将军陈政,陈元光和其他主要将佐逝世后也被奉入这座庙,并且把开漳圣王陈元光尊为主神。大殿正中设木雕神龛,祀陈元光与种夫人神像,座前置陈政神像。右侧设魏妈神龛,悬匾“女中豪杰”,祀陈元光祖母魏敬雕像,两侧撰联“巾帼长征临海峤,中原南下靖云霄”;左侧为许天正神龛,悬匾“建功南郡”,书联“同来启士标青史,共起兴文惠庶民”。
大殿两侧设左右两庑,右为王女“柔懿夫人”陈怀玉殿,两侧镌行书联句“柔顺堪钦克佐父兄基业,懿恭作则事传巾帼芳徽”,为“太学生先登薰沐敬题”;左为“王子”陈珦殿,两柱镌行书“文武兼全壮鸿图于启宇,英灵丕着承燕翼以流馨”,大殿内存明代方形石炉一座,宽0.8米,通高、厚各0.5米,下立四足,正面镌“崇祯壬申(1632)春王正月金浦刘登枢舍”楷书,字径6厘米,竖排7行,各行2字,是现存庙内年代较早的石雕文物。
圣王巡安是福建省古老的传统民俗及民间信仰活动,从2月2日起(农历正月十一),历时一星期。“巡安”的第一个环节称为“巡城”。绣旗在前引导,4名身着戏装的童男抬一对宫灯先行,神像依次“巡城”:土地神居前开道,继以元帅马仁、军师李伯瑶、王子陈王向、王女陈怀玉、圣王祖母魏敬、夫人种氏,圣王陈元光殿后。抬神队伍由鼓乐队簇拥,伴以锣鼓笙笛。所到之处,鞭炮争鸣,并摆设香案桌于各路口恭迎。
凡当年的新婚或新生男儿之家,必恭请神像至家门首,置香案、供献金枣茶。礼拜毕,主人盛情请抬神者、鼓乐队手吃蜜金枣、乌龙茶等,以此纪念当年开漳将士创建漳州后,常年带兵在闽南各地巡察四境,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恩德。“巡安”的第二个环节称为“鉴王”。巡城礼毕,神像集中排列于供桌前,笙歌鼓乐,香案高置,供桌蝉联,供品如山。
各家各户又另备酒肉糕果之类,人似潮涌,接踵摩肩,献供礼拜。“巡安”的第三个环节称为“走王”。当祭拜献供盛典进行至高潮时,由村社中之耆老带领预先选定的数十个青壮男子,每6人编成一组,各组共擎一尊巨型木雕神像,列队待发。起点与终点各有两位礼炮手,专门司事放“三拜枪”(即三声连响的礼炮,由铁管制成,装火药燃放)。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