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各斯是非洲经济排名第二的尼日利亚旧都,国内最大港口城市和经济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上贫民窟所在地。
马可可贫民窟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拉各斯经济增长太快,当地政府为了不让这些外来穷人影响拉各斯这个国际化大城市形象,想把他们赶走。
结果这些穷人走投无路,只能搬到附近水上搭房子居住,逐渐形成了如今规模庞大的马可可贫民窟。
马可可贫民窟由于垃圾没人处理,导致附近水污染严重,成为了疟疾传播之地。
马科科是位于尼日利亚拉各斯潟湖水域的水上贫民窟,形成于19世纪初期,最初为渔村聚居区。该区域低矮棚屋绵延数公里,居民需依靠船只出行,水面漂浮大量垃圾,居住环境极度恶劣。截至2024年,该地区居住人口至少30万,被认为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漂浮贫民社区。2012年尼日利亚政府曾开展清除行动,但部分区域至今仍存续。荷兰NLE建筑公司于2013年在此建造漂浮学校项目,该项目虽获国际奖项却因结构缺陷于2016年倒塌。
马科科地处拉各斯潟湖水域,占地约8平方公里,通过密集的木桩和浮筒支撑形成漂浮社区。19世纪时曾是拉各斯贸易中心的渔业聚落,后因城市化进程加速,逐步演变为容纳外来务工人员的水上贫民窟。其建筑群未被官方地图收录,导致百年间多次改造缺乏系统记录。
社区内98%的房屋使用回收木板搭建,缺乏电力供应与卫生设施。居民生活用水需从陆地运输,污水直接排入潟湖,水体污染导致霍乱等疾病高发。2024年实地调查显示,约72%的居民日均收入不足3美元,主要依靠渔业和小型贸易维持生计。
2013年建成的三层漂浮学校采用256个塑料桶提供浮力,配备太阳能板与雨水收集系统,可容纳60名学生。该项目曾获2014年阿卡汉建筑奖,但实际运营中仅服务60名学生。2016年8月,建筑因结构老化和缺乏维护在风暴中倒塌。
拉各斯州政府自2012年起多次计划清除该社区,认为其阻碍城市发展与港口扩建。清除行动引发国际人权组织抗议,2013年漂浮学校建设曾暂缓政府驱逐进程。居民代表奥莫塔约·阿德巴约指出,改造项目将贫民窟作为'建筑试验场',却未改善根本生存条件。
受海平面上升与马尾藻泛滥影响,2019年渔业资源较20年前减少65%,渔民日均捕获量降至5公斤以下。当地特有的阿色日拉鱼市交易规模萎缩,约43%的渔户被迫改行从事低薪零工。拉各斯州立大学研究显示,社区所在水域近十年水位上升0.8米,风暴频率增加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