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尔圣城坐落于苏佩河谷Supe Valley中央,距离秘鲁首都利马Lima以北约182公里,占地面积626公顷。
卡拉尔圣城从未在荏苒消逝的时光中暗淡光彩。
迄今为止,除去一些土石建筑的退化,整座建筑群保存得完整程度常常令到访者和考古学家们惊叹连连。据悉,卡拉尔圣城在成为遗迹之后的岁月中,其建筑仅仅被使用过两次,并且由于当地缺乏金银和永久性建筑等物质资源,相对免受开发等外部影响,才得以让它用完好的姿态超越时空的隔阂,架起一座古代安第斯文明通向全新时代的桥梁,向世界证明了未经涅槃的传奇依旧能够璀璨夺目。
惊人的不单单只有遗址保留的完整性,其建筑设计的复杂程度同样让考古学家瞠目结舌。
整座建筑群包含六座大型金字塔、下沉的圆形广场、仪式建筑、住宅单元及灌溉沟渠,在苏佩河谷的分割下,这些建筑分别分布于整座遗址的上下两个部分。上半部分由古时的精英群体安居,代表着无上的政治权利;下半部分则居住了物质条件相对贫乏的劳动人民。由此,卡拉尔文明的阶级属性在这种城市布局下不言而喻。
自卡拉尔圣城历史遗迹于上世纪中期被发现后,考古学家的探索之旅从未停止。
人们曾在遗址中发现过名叫quipu的结绳纺织物,其后被认定为早期人类的信息记录手段。此外,还有32个鸟骨制笛子和一幅长发张嘴的人形地画在此初现面目,它们可能与该地区的宗教仪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有趣的是,曾有一具至今4500年的高社会地位女性木乃伊被发掘于一座用于偶像崇拜的建筑中,表明了卡拉尔文明的社会阶层具有性别平等的特性。
它是美洲较早的文明中心,历经五千多年岁月的洗礼,其悠久程度可以与世界公认的中华文明、古埃及文明以及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相提并论。因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复杂的形态结构,卡拉尔圣城于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成为秘鲁的第11处世界遗产。
卡拉尔圣城作为古代秘鲁文明晚期时古建筑及城市规划的代表,是发达且复杂的古代人类定居案例,其建筑设计特征对附近的定居点,乃至大部分秘鲁海岸地区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不同于在交流互鉴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中国与古埃及文明,我们如今看到的卡拉尔圣城是一个完全在孤立条件下诞生与进步的重要宗教及商业中心,这一事实更是给这座掘地而起的文明之城增添了无尽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