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凯尔哈特清真寺历史名城位于孟加拉国库尔纳地区东部,距首都达卡西南约135公里,地处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交汇处。该遗址由土耳其将军乌鲁格·哈·贾汗于15世纪中叶主持兴建,原名卡理法塔巴德,是伊斯兰教在孟加拉地区传播的重要中心。1985年,其核心区域的50余处宗教与世俗建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古城在1442-1459年间发展为繁荣的穆斯林城镇,现存建筑以砖结构清真寺群为核心。圣塔贾拜得清真寺和寒特昆巴多清真寺较具代表性,后者占地1500平方米,由77个半圆形砖砌穹顶构成,屋檐设计融合了传统孟加拉民居形制。城内保留的蓄水池、道路等设施遗迹,展现了15世纪穆斯林城镇规划与建筑技术特征。该遗址作为中世纪孟加拉穆斯林建筑发展的见证,符合世界文化遗产评定标准(iv)。
巴凯尔哈特清真寺历史名城,由50多座宗教设施和世俗建筑构成,这里聚集了众多的宗教建筑,以寒特昆巴多清真寺为代表的寺院建筑更是举世闻名,是由一位名叫乌鲁格·哈·贾汗的土耳其将军于公元15世纪中叶时建立的。在乌鲁格·哈·贾汗的将军的带领之下,一群穆斯林信徒来到这片位于巴凯尔哈特滨海地区荒凉的红树林边,开始在这里植根并繁衍后代。乌鲁格·哈·贾汗也是伊斯兰教在南方得到传播的发起人,1442-1459年间,这里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城市,也就是后人所熟知的卡理法塔巴德城(今巴凯尔哈特市)。土耳其将军在这个城市中,修建了无数的清真寺、蓄水池、公路,还有许多诸如此类的其它公共建筑物。
巴凯尔哈特清真寺内位于西部中心的寒特昆巴多清真寺极为坚固,被称为“神之要塞”,它占地1500多平方米,长48米,宽32.5米,寒特昆巴多意为“60个半圆形屋顶”;实际上,它是由77个低矮的半圆形屋顶彼此相连而构成的,呈浅缓的弓形的屋檐线是模仿孟加拉传统的木制和竹制居民屋顶而制成的;其建筑材料大部分是砖瓦,是德里苏丹王朝时代孟加拉的典型建筑。如今,这些堪称孟加拉境内气势壮丽、规模宏大的多屋顶的清真寺成为这座引人入胜的古城遗址中的焦点,并以圣塔贾拜得伊斯兰教寺院而著称于世。在一个巨大的、甚至有些超乎寻常的蓄水池的东岸,伫立着一座庄严的纪念碑,它宁静,但不乏引人深思。蓄水池的周围丛生着茂密的低矮植物,形成了海岸边一道独特的亮丽风景线。
巴凯尔哈特清真寺历史名城的基础设施建设令人叹为观止,体现出很高的建筑技术和技巧,在城中还能看到大量砖结构的清真寺和早期伊斯兰纪念碑。
这座古城位于巴凯尔哈特(Bagerht)城外的恒河(Ganges)和布拉马普特拉河(Brahmaputra)的交汇处。古城原名卡理法塔巴德(Khalifatabad),是由一位名叫乌鲁格哈贾汗(Ulugh Khan Jahan)的土耳其将军于公元15世纪建立的。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令人叹为观止,体现出很高的建筑技术和工艺。城中还有大量砖结构的清真寺和早期伊斯兰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