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洞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荣堂村,是雷琼世界地质公园(海口石山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距离马鞍岭火山口4公里。该洞穴形成于约1万年前的第四纪火山活动,具有典型的“洞中套洞”熔岩隧道地貌特征,洞口玄武岩镌刻着“石室仙踪”石刻。1950年代清理洞内泥沙时发现的磨光石器推测为旧石器时代人类穴居遗址。作为未开发的原生态景点,仙人洞被纳入火山口地质公园旅游线路,周边分布着热带原生林与玄武岩古民居。
卧龙洞位于仙人洞西北侧不足1公里处,全长3公里的熔岩隧道内可见岩浆凝结形成的龙鳞状岩壁。莲花峰距离洞穴4公里,山顶观景台可俯瞰火山口群全貌。半径5公里范围内分布着36座保存完整的火山锥体。
仙人洞是火山喷发后岩浆流动形成的熔岩隧道,全长约200米,内部呈现多级分支的“洞中套洞”结构,洞穴截面最高处达6米。其玄武岩洞壁保存完好的流纹构造与气孔结构,为研究雷琼火山群地质演化提供重要样本。洞穴顶部存在多处塌陷天窗,光线投射形成独特光影景观。
1950年代考古清理过程中,在洞内堆积层发现类似斧凿的磨光石器,推测为旧石器时代人类祖先穴居遗址。洞口“石室仙踪”石刻为清代道光年间文人题刻,楷书阴刻字体清晰可辨,2018年实施保护性清洗后重现原貌。当地流传道士在此修炼成仙的传说,洞内现存供奉太上老君像的天然石龛。
该景点属于海口石山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4A级景区)熔洞探观区,通过景区观光车可抵达洞穴入口。未设置人工照明设施,游览需自备光源。2018年完成仙人洞洞穴入口考古清理及题刻保护性清洗工作。周边配套有火山古村落游览等体验项目。
2017-2019年美舍河历史文脉保护工程中,对仙人洞实施入口加固、题刻防风化处理等措施。2017-2019年期间对美舍河沿岸历史文化资源实施系统性保护与开发,其中明确涉及与'仙人洞'相关的保护工程。当前实行每日300人次的游客承载量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