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神山古建筑群位于山西省武乡县漳河南岸,1999年被列为长治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群依山傍水,现存五院格局及内外二十四景人文景观,包含普济寺、观音殿等明清时期寺庙建筑,存有石刻楹联、历代题咏等文化遗产。
其历史始于西晋时期,天竺僧人佛图澄在此建普济寺传法,后赵时期成为佛教传播中心。明清发展为佛道双修圣地,现存道光、乾隆年间石碑记载扩建历程。抗战期间曾作为革命活动据点,留存薄一波题词等人文遗迹。
建筑群与农历三月廿四庙会深度关联,涵盖戏曲表演、民俗活动等内容。2005年修复后形成文旅融合载体,韩庄村通过旅游公路建设串联红色旅游专线,推动区域乡村振兴。现存八角井等遗迹及"南屏堆锦"等景观,完整保存明清寺庙格局与自然景观体系。
南神山作为佛教、道教胜地,景致独特,令人赏心悦目,不仅是佛道朝拜之地,而且吸引着无数贾人墨客,业此游览观光,避暑纳凉,欣赏这里的水光山色,奇峰异树。历代见于诗词赋及民间盛会的著名景致有24景,名为:南屏堆锦,北阁观澜;双松拂云,两池映月;龙爪攀槐,麟趾探洞;经楼拥翠,禅室围花,绝壁留题,上方闻梵;佛卒悬室,山门攒顶;云林听鸟,石井观鱼;老树摩霄,繁澌咽草;盛暑凝寒,清霄鸣籁;晓雾初收,夕阳返照,春风逗芳,夏雨观瀑;秋霜染叶,冬雪封林。以上24景,处处奇妙,般般生情。如:南屏堆锦,指红叶山花披泻峰巅;北阁观澜,指从山口楼阁以观漳河波涛;龙爪攀槐指千年老槐枝杈攀虬如龙爪;麟趾探洞,拽怪万事俱备如麒麟伸爪于石洞;上方闻梵,指登上山顶聆听颂经之声;山门攒顶指寺院山门顶部结构奇特别致;繁澌咽草指无数细溪乱流于茵草这之间,水声潺潺,令人心旷神怡;盛暑凝寒指夏季山林内特别清新凉爽,让人感觉凉气逼人;清霄鸣籁,指夜深人静时分松涛声声和虫兽鸣叫之声传送很远,让人感觉置身于深山老林。夕阳返照指日落之际山峰树梢披金挂彩等。
1999年11月2日,南神山古建筑群被列为长治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11月2日,南神山古建筑群被列为长治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11月2日,南神山古建筑群被列为长治市重点文物保1999年11月2日,南神山古建筑群被列为长治市重点文物
据史料载,早在十六国时期,我国历史上十大名僧之一的佛图澄,从天竺(今印度)来到东土,公元310年(晋永嘉四年)被到洛最。后因洛阳战乱,为度化石勒辗转来到武乡。一到武乡,佛图澄便被山色明秀、清泉四溢的南神山所吸引,把这里作为他弘扬佛法的道场。佛图澄在这里居茅篷,面石壁,良行善举,普渡众生。后由郭黑略推荐,成为石勒的谋士,他辅助石勒南征北战,攻城略地,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从此,南神山作为佛教胜地,香火日渐繁盛,声名日益远播,规模不断扩大,至明清两朝已有相当规模。计有内10院,外24景。内10院为:普济寺、南山神庙、海渎龙王庙、水陆殿、送子观音堂、千手千眼观音殿、关帝庙、圣佛堂、城隍庙、真武庙等10座寺庙。寺庙内佛像神像形神兼备,善男信女来往不绝。
1999年11月2日,南神山古建筑群被列为长治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前人游南山诗赋颇多,有专颂一景的,有诸景共吟的,不一而足。清少府龚立题的南山红叶为:“绝顶霜飞早,秋林叶半红,止宜朝日映,尤与晚霞同,赤壁留余焰,吴江咏落枫,年年颜色好,观赏意何穷。”明末清初山西著名学者博山,晚年隐居武乡,经常在南神山咏作赋,为南山神庙写下了“读罢楞严闲听鸟声啼茂竹,烧残麝脑静花影步苍苔”。这副对联,将南神山的幽静清奇描绘得淋漓尽致,也给南神山增添了不少光彩。
南神山作为武乡一大胜景,历代文人武将,都在这里央壁发奋,据考证,先后由后赵开国皇帝石勒,汉御封的龙泉神耿大将军,西魏大都督宇文显和,唐御封的风雷将军焦氏(老焦爷),宋金时期的南京留守判官王师正,元著名学者任斗南,明清吏部侍郎任原,工部尚局程启南,兵部侍郎魏云中,宣大部督魏光绪,著名文学家程康庄、魏守经、赵三麟、魏伦等;新中国成立前后,有纪登奎、李逸三、史怀壁、李衍寿、张超、高沐鸿、王玉堂、武光汤、于林、程容、赵向荣、魏效泉、武光清等一批我党政军负责人和著名学者都曾在南神山南麓书院就读和从事革命活动,特别是抗战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薄一波曾在此生活战斗。1996年,薄老专门为南神山题词:“瑞云拥普寺,落照映南山”。原民政部副部长史怀壁也为财神山以它悠久的历史,优美的自然风光,越来越成为人们向往的一方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