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白马寺,又名千金寺,也称“铁佛寺”。位于河南省邓州市西北23公里的赵集镇小杨寨“白马砚”。它北临伏牛山,左襟白水,右带丹汉,南依邓襄,也处在南水北调中线源头的景观线上。
“白马砚”与佛有缘。地势起伏,水流弯曲环绕,头枕伏牛白云山,脚蹬丹汉,犹如“卧佛”。在这里,曾发生过砚上奇观、海市蜃楼,灵山胜境、白马救寨等不可思议的神奇事迹。砚上的白马寺,是韩林、道安法脉最早的传播地,历代以达摩、慧能宗为代表,净宗、法华、华严为辅,千手观音为镇寺之宝,送子观音曾名闻于此。元代,临济宗海运、印简的法脉盛行该寺。明代,山西广胜寺的广源法师及了颜、了慎法师,重建了白马寺,并改名为“千金寺”。
邓州白马寺位于河南省邓州市西北,北依伏牛山,东连桐柏山,西接白崖山,南临江汉(荆襄),地处长安、洛阳、邓襄佛文化的金三角地带。
地势起伏,水流弯曲环绕,头枕伏牛白云山,脚蹬丹汉,被形容为“卧佛”之地,景色优美,富有灵性。
据考证,该寺兴建于东汉年间,相传竺法兰云游涅阳(邓州),见此地佛现瑞相,通九州丛林,于是结庵建寺;之后,成为竺尼子、韩林的道场。该寺兴盛于南北朝,重修于唐、元、明,衰败于清朝,止息于民国。
从汉魏两晋开始,“白马砚”一带一直开通有连接南、北、东、西通道的“官道驿站”(如今,汉魏时期白马寺的遗址仍在,急待进一步考证)。古圣先贤、帝王将相、文人墨客都与邓州白马砚有着不解之缘。舜曾在邓州朱岗王白马砚一代隐居,广施德孝,开邓州古典教化之先河;北魏孝文帝,南朝梁武帝、唐太宗李世民、清朝康熙皇帝等都曾亲临白马寺。王维、韩湘子、宰相赵宗儒(邓州人)、范仲淹、苏东坡、元好问、黄庭坚、玛拉僧、刘伯温、张三丰等名家、仁人志士也多次云游邓州白马寺。涅阳历代名人辈出,东汉尚书令(宰相)左雄、医圣张仲景;南北朝时,佛门高士宗炳(山水画家)、刘虬(译注《法华经》)以及政治家宗檩等,均出生于涅阳县(现邓州)。正由于此,丰富、发展和造就了源渊流长的汉风、涅阳文化。
邓州白马寺作为南阳佛文化的重要圣地,历史上吸引了众多高僧大德前来隐居、讲经弘法,对佛教在邓襄地区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历史上,众多文人墨客如王维、李商隐、韩湘子、苏东坡、元好问、黄庭坚等都曾到访邓州白马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当地还流传着伏羲、禹、韩林等民俗祭祖的传说,以及白马显圣、降伏日本鬼子的神奇事迹,使得邓州白马寺更具神秘色彩。
邓州白马寺及其相关文化象征,如白马雕塑等,已成为邓州市的重要文化标志和旅游景点。
近年来,相关部门对邓州白马寺及其相关文化象征进行了维护和翻新工作,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历史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