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音乐盛典(英语:Southern Music Festival,曾名华语流行乐传媒大奖、华语音乐传媒大奖)是由《南方都市报》于2000年发起创办,联合中国近100家媒体,邀请两岸四地专业人士参与评选的华语音乐类奖项。
南方音乐盛典分专业推荐、技术推荐、特别推荐三类奖项。除年度国语专辑、歌曲、男女歌手、新人、乐队等通类奖项,也细分音乐门类,表彰摇滚、民谣、嘻哈、电子、爵士、影视原声等各领域表现突出的音乐工作者。入围名单由乐坛行业人士,经过初审、复审两轮投票得出;提名名单再经过第三轮终审,决出最终专业推荐名单。
南方音乐盛典每年举办一届,时间并不固定。
2000年,《南方都市报》的几位娱乐版编辑和乐评人在一次聚会中,提出要以自己的立场对华语电影、音乐做一次专业、系统的扫描、审视、评判和整合工作,一个基本的办奖思路就在这样的讨论中诞生。
2001年,第1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正式举办,时名华语流行乐传媒大奖。
2004年,华语流行乐传媒大奖从第4届开始更名为华语音乐传媒大奖。
2019年,第19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更名为第19届超越流行音乐专业推荐名单,未举办颁奖典礼,仅公布获奖名单。
2020年,华语音乐传媒大奖从第20届开始更名为南方音乐盛典。
南方音乐盛典以“回归音乐本质”为核心,“独立、豁达、开放、人文”为宗旨,“超越流行”为主题。
南方音乐盛典的奖座是铜铸的“跑步小金人”,由广州木雕艺术家许冰设计。据许冰介绍,这是一个呈现“追赶”姿态的男性人体,也表达了“向前”的积极状态。整座“小人”的线条刚劲有力,关节和肌肉呈现相对粗糙的棱角,与香港电影金像奖女性人体的流线型设计截然不同。许冰希望用一个结实刚强的形体去表现“力度”,也体现南方音乐盛典评选过程的扎实和说服力。
年度国语专辑
年度国语歌曲
最佳国语男歌手
最佳国语女歌手
最佳国语男新人
最佳国语女新人
最佳新乐队/组合
最佳乐队
最佳组合
最佳摇滚艺人
最佳民谣艺人
最佳嘻哈/说唱艺人
最佳爵士/蓝调艺人
最佳电子艺人
最佳世界音乐专辑
最佳器乐专辑
最佳影视原声专辑
最佳专辑设计
最佳作词人
最佳作曲人
最佳编曲人
最佳制作人
最佳录音
特别推荐
评审团推荐
年度特别贡献
年度瞩目乐队
致敬荣誉音乐人
(以上根据第20届南方音乐盛典获奖名单整理)
时间 奖项
2001年 第1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
2002年 第2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
2003年 第3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
2004年 第4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
2005年 第5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
2006年 第6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
2007年 第7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
2008年 第8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
2009年 第9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
2010年 第10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
2011年 第11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
2012年 第12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
2013年 第13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
2014年 第14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
第15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
2015年 第16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
2017年 第17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
2018年 第18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
2019年 第19届超越流行音乐专业推荐名单
2020年 第20届南方音乐盛典
2021年 第21届南方音乐盛典
华语传媒音乐大奖(南方音乐盛典前身)在奖项设置上更为明细专业,或许更接近格莱美的国际标准。但因主办方位居广州,具有一定地域限制,使得其在宣传推广上目前铺开效应还略显不够,有待继续努力。一个成功的音乐颁奖礼不仅需要专业性,它需要的是一个甚至是多个善于策划的精密团队,在“海陆空”宣传平台上多方“轰炸”,才能将这块音乐蛋糕真正做大,推动乐坛前行(《长江商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