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最美城市夜景 NO.10
中国十大演唱会场馆 NO.1
中国十大最大体育场 NO.1
中国十大体育馆 NO.1
世界最著名的十座体育馆 NO.1
中国十大球馆 NO.1
中国十大获鲁班奖建筑 NO.1
中国十大最美体育馆 NO.1
世界十大最时尚城市建筑 NO.1
世界十大最美体育场 NO.1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十大景点 NO.1
中国十大获詹天佑奖建筑 NO.1
世界十大最美现代建筑 NO.3
世界十大现代特色建筑排行 NO.3
中国当代十大建筑 NO.4
中国十大最时尚城市建筑 NO.4
亚洲十大体育场 NO.6
北京十大城市名片 NO.7
北京十大夜景最美的地方 NO.10
世界上最大的十座体育场 NO.20
北京十大体育场馆 NO.1
北京十大代表性建筑 NO.2
华北地区十大标志性建筑 NO.2
世界十大最著名的钢铁结构建筑 NO.3
世界上最大的10个足球场 NO.8
北方十大标志性建筑 NO.11
中国东部十大标志性建筑 NO.12
中国十大最美城市建筑 NO.1
中国现代十大建筑奇迹 NO.6
国家体育场(鸟巢)是第29届夏季奥运会的主体育场,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占地20.4公顷,建筑面积25.8万平方米,可容纳观众9.1万人。2008年,被誉为新建筑奇迹的国家体育场(鸟巢)见证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夏季奥运会;2015年,鸟巢又成功举办了世界田径锦标赛;2019年,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重点活动——亚洲文化嘉年华再次将世界目光聚焦鸟巢。2022年,鸟巢还将成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场地。作为史上首个举办过夏季和冬季奥运会开闭幕式的体育场,鸟巢已成为代表国家形象的标志性建筑,超越了纯粹的体育或建筑概念,被赋予更加神圣而深邃的社会意义。
国家体育场工程为特级体育建筑,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100 年,主体建筑是由一系列钢桁架围绕碗状坐席区编制而成的椭圆鸟巢外形,南北长333米、东西宽296米,最高处高69米。国家体育场2003年12月24日开工建设,2008年6月28日落成。
国家体育场坐落在由地面缓缓坡起的基座平台上,观众可由奥林匹克公园沿基座平台到达体育场。基座北侧为下沉式的热身场地,通过运动员通道与主场内的比赛场地连通。体育场基座以上部分共七层,设有观众服务设施、媒体工作区、贵宾接待区以及商业区等。基座以下部分共三层,设有零层内部环路、停车场和大量功能用房。碗型看台分为上、中、下三层,并在上、中层看台之间设置包厢及其座位区。
体育场的空间效果新颖激进,但又简洁古朴。体育场的外观就是纯粹的结构,立面与结构是统一的。各个结构元素之间相互支撑,汇聚成网格状,就象编织一样,将建筑物的立面,楼梯,碗状看台和屋顶融合为一个整体。如同鸟会在它们树枝编织的鸟巢间加一些软充填物,为了使屋顶防水,体育场结构间的空隙将被透光的膜填充。由于所有的设施-餐厅,客房,商店和卫生间都是独自控制的单元,建筑外立面的整体封闭因而是非常不必要的。这使体育场有自然通风,是体育场环保设计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舒适豪华的装修布置,优质周到的配套服务,清晰良好的观看视野是国家体育场包厢品质的保障。它不仅提供了一个亲临其境的最佳观赛场所,更为社会企业和各界名流搭建一个交际、公关、答谢客户的社交平台,为企业提供一次难得的展示自身实力和尊贵地位的机会。国家体育场包厢位于体育场的四层,赛后通过改造,赛后包厢的数量为140个。
“鸟巢”外形结构主要由巨大的门式钢架组成,共有24根桁架柱,现已完成20根桁架柱整柱及2根下柱吊装。国家体育场建筑顶面呈鞍形,长轴为332.3米,短轴为296.4米,最高点高度为68.5米,最低点高度为42.8米。
设计成为巨大的人群的容器,无论远眺还是近观,都给人留下与众不同的、不可磨灭的印象。体育场内部,这种均匀的碗状结构形体将能调动观众的兴奋情绪,并使运动员超水平发挥。创造连贯一致的外表,座席的干扰被控制到最小,声学吊顶将结构遮掩使得观众和场地上的活动成为注意焦点。在此,人群形成了建筑。
国家体育场设计大纲要求“国家体育场的设计应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想,采用世界先进可行的环保技术和建材,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在节省能源和资源、固体废弃物处理、电磁辐射及光污染的防护和消耗臭氧层物质(ODS)替代产品的应用等方面符合奥运工程环保指南的要求,部分要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树立环保典范。”通过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执行,改进国家体育场的建筑功能和性能,持久地贯彻绿色奥运的概念。
国家体育场在建设中采用了先进的节能设计和环保措施,比如良好的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雨水的全面回收、可再生地热能源的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应用等。"鸟巢"的外观之所以独创为一个没有完全密封的鸟巢状,就是考虑既能使观众享受自然流通的空气和光线,又尽量减少人工的机械通风和人工光源带来的能源消耗。"巢"内使用的光源,都是各类高效节能型环保光源。在行人广场等室外照明中也尽可能地采用太阳能发电照明系统。在"鸟巢"中足球场地的下面是312口地源热泵系统井。它通过地埋换热管,冬季吸收土壤中蕴含的热量为"鸟巢"供热;夏季吸收土壤中存贮的冷量向"鸟巢"供冷,能节省不少电力资源。在“鸟巢”的顶部装有专门的雨水回收系统,被收集起来的雨水最终变成了可以用来绿化、冲厕、消防甚至是冲洗跑道的回收水。诸多先进的绿色环保举措使国家体育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大型"绿色建筑"。
国家体育场设计大纲要求:“国家体育场的设计应充分考虑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包括新材料和环保等技术的高新技术。在建筑、结构、建材、环保、节能、智能化、通信、信息和景观环境等方面,通过采用可靠、成熟、先进的高新技术成果,将国家体育场建设成为一个具有以人为本的信息服务、方便可靠的通信手段、先进舒适的比赛环境和坚实可靠的安全保障的特点的新型场馆。在设计中体现奥运场馆的时代性和科技先进性,使其成为展示中国高新技术成果和创新实力的一个窗口。”
国家体育场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在科技攻关和成熟技术应用上应用一批针对建筑结构、节能环保、智能建筑的科技成果,并针对结构特点带来的设计和施工难点实施科研课题的攻关。
1、以国家体育场建设对科技的需求为出发点,提高体育场建设科技创新能力,积累高科技应用于体育场的经验,使科技创新成为“三大理念”的动力和保障。
2、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针对国家体育场建设过程中的若干瓶颈和焦点问题,重点安排一批科研攻关项目和课题,解决设计和建设中的难题。在各专业设计上重点应用较成熟并具有科技含量的技术,使体育场体现一流的建设和运营的科技水平。
国家体育场设计大纲要求“国家体育场的设计应有利于普及奥林匹克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应充分考虑各类人员(包括残疾人和有行动障碍人员)的需求,建立适宜的人文环境。” 在体现人文关怀方面,设计对建筑功能、运营使用上做了细部设计以体现人文关怀。
鸟巢设计中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碗状座席环抱着赛场的收拢结构,上下层之间错落有致,无论观众坐在哪个位置,和赛场中心点之间的视线距离都在140米左右。“鸟巢”的观众席里,还为残障人士设置了200多个轮椅座席。这些轮椅座席比普通座席稍高,保证残障人士和普通观众有一样的视野。赛时,场内还将提供供助听器并设置无线广播系统,为有听力和视力障碍的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鸟巢”的下层膜采用的吸声膜材料、钢结构构件上设置的吸声材料,以及场内使用的电声扩音系统,这三层“特殊装置”使“巢”内的语音清晰度指标指数达到0.6——这个数字保证了坐在任何位置的观众都能清晰地收听到广播。
“鸟巢”的相关设计师们还运用流体力学设计,模拟出91000个人同时观赛的自然通风状况,让所有观众都能享有同样的自然光和自然通风。
许多其他建筑界专家都认为,“鸟巢”将不仅为2008年奥运会树立一座独特的历史性的标志性建筑,而且在世界建筑发展史上也将具有开创性意义,将为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建筑发展提供历史见证。
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与残奥会的主会场,国家体育场(即“鸟巢”)将承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田径及足球等相关活动和赛事。盘根错节的体育场立面与几何体的建筑基座合而为一,如同“树和树根”组成了一个体量庞大的建筑编织体。国家体育场整体设计新颖激进,外观如同孕育生命的巢,更像一个摇篮,寄托了人类对未来的希望,因而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建筑,博得了世界的瞩目。
国家体育场用于举办主要的国际、区域和中国的国内大赛事,另外也包括一些非传统体育赛事,为体育迷们提供一个感受新鲜体育文化的机会;除了体育赛事,其他一些大型活动,如:文艺演出、非商业性质的政府主办的大型活动以及私营企业的大型活动也将在国家体育场举行。国家体育场将创造其自己的文化和人文氛围,通过吸引最好的中国国内和国际体育活动和表演艺术机构、优秀的服务和先进的管理技术,使国家体育场成为全国范围内最优秀的大型体育活动和表演场所,国家体育场将成为全世界其他国家看中国的一个新窗口。
鸟巢由2001年普利茨克奖获得者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合作完成的巨型体育场设计。许多看过“鸟巢”设计模型的人这样形容:那是一个用树枝般的钢网把一个可容10万人的体育场编织成的一个温馨鸟巢,是用来孕育与呵护生命的摇篮。
在坚持市场化运作同时,鸟巢也始终按照“社会性、公益性、群众性”的理念,举办各类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活动,充分发挥奥运场馆的社会效益。
未来,鸟巢将继续利用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和场地资源,积极与体育、文化、环保、社会福利等领域的政府和公益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相关公益性活动、群众性活动、青少年活动,塑造公益鸟巢、群众鸟巢、社会鸟巢的形象,引导全社会关注公益事业,传递公益爱心理念,激发民众的公益热情。
为了使游客更加深入的了解鸟巢,在一层鸟巢KL入口处、贵宾区、顶美空中走廊均推出了免费讲解游客服务项目,为保证每次接待万无一失,高标准制定了详细的接待工作制度流程,专门聘请并培训专业讲解员进行讲解。接待工作获得了八方游客的肯定。
在一层设有游客信息服务中心,积极加入“北京旅游咨询”服务站点,对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了统一、细致的培训,为进场的游客提供现场咨询、轮椅寄存、充电、现场投诉、现场救助、现场寻人寻物等重要服务。
在鸟巢一层,特意设立了"外币兑换处",为国内外游客进行服务。
在"鸟巢",对游客的关爱处处体现,对于身体不适的游客,“鸟巢”内设立了医疗站,可以随时为游客服务;另外,"鸟巢"还长期配备有"999"急救车及随车医护人员,以随时应付突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