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小说《灯光人影》在由上海《新闻报》副刊举办的小说征文大赛中被选中发表。之后程小青与周瘦鹃等人用文言翻译了《福尔摩斯探案集》。
1919年,创作的《江南燕》被上海友联公司拍成电影,取得了巨大成功。从此,其“霍桑探案”一发而不可收地见诸报端。
1926年,小说《母之心》,由陈趾青改编成电影剧本,这算是他的作品第一次进入电影。
1931年起,正式开始为各大公司编写剧本,写出《舞女血》《窗上人影》《慈母》《可爱的仇敌》《国魂的复活》《江南燕》《血泪鸳鸯》《雨夜枪声》《红泪影》等剧本。
1946年,《霍桑探案全集袖珍丛刊》陆续由世界书局出版。共计74篇280余万字。
1941年,是他创作上的丰收年,除创作侦探小说、翻译外国作品、整理旧作外,还创作改编了十余部电影剧本,计有《故城风云》《梅妃》《梦断关山》《惜分飞》《新美人计》《奈何天》《夜深沉》《梅花》等。
1949年后,创作了《大树村血案》《生死关头》《不断警报》等多部侦探小说,并改编成电影《徐秋影案件》。
《灯光人影》《霍桑探案》《险婚姻》《血手印》《断指团》《江南燕》《珠项圈》《黄浦江中》等
《母之心》《舞女血》《慈母》《国魂的复活》《血泪鸳鸯》《雨夜枪声》等
程小青的创作,据另一位著名报人范烟桥称“模仿了柯南道尔的写法”,但他又塑造了“中国的福尔摩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程小青作为函授生,受业于美国大学函授科,进修犯罪心理学与侦探学的学习,他从理论上学习西欧侦探理论,在实践中又把中国旧社会发生的案例加以改造。他在谈到创作时,多次谈到自己如何设计侦探小说的名字,怎样取材与裁剪,怎样构思开头与结尾,他把美国作家韦尔斯的专著《侦探小说技艺论》和美国心理学家聂克逊博士的专著《著作人应知的心理学》作为教科书。在小说中,程小青设计了霍桑与包朗一对搭档,类似福尔摩斯与华生医生,但在案件的取材上,程小青着重描写旧中国社会弊病引发的凶杀案,注重人物的心理分析,把凶杀与现实生活的投影结合起来,因此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