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自然保护区
国家自然保护区    
					
					
						 中国十大奇峰奇山    NO.18
中国十大奇峰奇山    NO.18
					
					
						 国内赏红叶十大好地方    NO.21
国内赏红叶十大好地方    NO.21
					
					
						 承德十大名山    NO.1
承德十大名山    NO.1
					
					
						 河北十大名山    NO.4
河北十大名山    NO.4
					
					
						 中国十大玉皇顶    NO.9
中国十大玉皇顶    NO.9
					
					
						 河北十大最高山峰    NO.16
河北十大最高山峰    NO.16
					
					
						 河北十大避暑胜地    NO.4
河北十大避暑胜地    NO.4
					
					
						 中国十大最美雾景    NO.13
中国十大最美雾景    NO.13
					
					
				历史沿革
该保护区所在地雾灵山原名伏凌山,曾叫过孟广硎山、五龙山,到明代时因大乘天真圆顿教第三代祖天真古佛将此山作为“求道灵山”,加之此山常年有云雾缭绕其上,始称雾灵山。
明洪武年间,中丞刘伯温曾到边陲重镇曹家路巡视,将这里命名为“雾灵山清凉界”并刻于一巨大花岗岩上。
在清朝,雾灵山被圈进红桩内,封为“皇家风水宝地”---清东陵后龙风水禁地,封禁长达270余年,形成了“草木丛生,古树参天,野兽成群,遍地涌泉”的良好原始森林景象。
1983年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
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河北省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95年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络。
2002年被科技部、教育部、中宣部、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2004年被中国林学会命名为“全国林业科普基地”。
2015年获得首批中国森林氧吧称号。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河北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兴隆县北部,主峰雾灵山海拔高2118米,被称为“京东第一高峰”。地处京、津、唐、承四市中间,地理坐标为东经117°17′~117°35′;北纬40°29′~40°38′,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气候特征
雾灵山林区属暖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区,年平均温度7.6°C,最热月平均气温17.6°C,是华北“热海”中的“避暑凉岛”。具有雨热同季、冬长夏短、昼夜温差大的特征。年平均气温7.6℃,日均气温稳定,超过10℃的日期约在5~10月,年均日照2870h,林区年均降水量763mm,局部可达900mm。年均蒸发量1444mm,平均相对湿度60%。干燥度1.5。无霜期120~140d。
水文情况
雾灵山的水,以主峰为中心呈辐射状流出。东部主要汇入柳河经滦河入潘家口水库。西部汇入清水河入密云水库。北部汇安达木河经潮河入密云水库。
区域面积
保护区总面积14246.9公顷,核心区面积3794.6公顷,缓冲区面积2404.4公顷,实验区面积8047.9公顷,有林面积10522公顷,森林覆盖率80.3%。
主要包含雾灵山自然保护区辖区,及与雾灵山自然保护区交界的兴隆县3个乡镇21个村辖区范围。总面积近4.2万hm,人口1.5万余人。
保护目标
保护对象
保护对象该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和猕猴。
植物资源
雾灵山物种资源丰富,有高等植物168科665属1870种,其中苔藓植物47科128属317种;蕨类植物15科24属65种;裸子植物2科6属13种;被子植物104科507属1475种。
动物资源
雾灵山有野生陆生脊椎动物56科119属17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8种;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有108种。
特有物种
区内模式种有雾灵景天、雾灵丁香、雾灵黄芹、雾灵沙参等38种。雾灵山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物种共有人参、核桃楸等10种。
开发状况
雾灵山开设正门、北门、西门3个山门4个生态旅游精品景区120多个景点。2007年,雾灵山投入巨资对龙潭、清凉界景区进行了升级改造,隆重推出清凉界峰、大字石、三像石、古辽杨等清凉十八景,使雾灵山又增加了新的旅游亮点,从而使雾灵山的旅游资源更富有历史文化特色。
生态价值
雾灵山自然保护区珍藏着较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近6000多种生物资源,内容丰富,是生态、动物、植物、环境、水文、地质、土壤等学科理想的天然实验室,也是很好的教学实习基地。该保护区以森林景观为主体,成为护卫京、津的绿色屏障和重要的水源供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