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子戏是安徽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因演唱先以"海"字音起腔而得名。流行于安徽﹑河南的部分地区。唱腔分为主调和花调两大类。比较流行的传统剧目有《打桃花》﹑《站花墙》﹑《王员外休妻》等。嗨子戏又称咳子戏、嘿子戏、哈子戏,因其唱段开头用“咳”或“哎嘛”起腔,唱句间也用“咳”作虚词甩腔而得名。2011年05月23日,安徽省阜南县申报的“嗨子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遗产项目编号: Ⅳ-143
  • 申报地区: 安徽省
详细介绍 PROFILE +

剧种简史

因演唱行以“海”字音起腔而得名。流行于安徽西北部阜南、颍上、临泉及河南淮滨、固始、商城、息县等地。清嘉庆、道光年间形成。唱腔分为主调和花调两大类:主调有老生调、喜娃子、苦娃子三种。传统剧目有本戏、折子戏、三小戏一百多出,比较流行的有《打桃花》、《站花墙》、《王员外休妻》等。解放前用锣鼓伴奏,解放后增加了丝竹乐器。

嗨子戏又称咳子戏、嘿子戏、哈子戏,因其唱段开头用“咳”或“哎嘛”起腔,唱句间也用“咳”作虚词甩腔而得名。同时,因其道具、服装比较简单,一副花筐即可装完全部行头,走村串巷,画地为“台”即可开锣演唱,因而又称为花篮戏、地扑笼子、灯扭子戏、地出溜子、山歌班子等,息县等地还有称“娘当妖”的,流行于潢、商、固、息、淮各县和安徽的阜阳、六安一带。最先起源于固始、商城一带,以民间地灯小戏为基础,吸收兄弟剧种的表演艺术发展演变而来,约形成于清朝中叶,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解放后,嗨子戏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

1958年阜南嗨剧团成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年平均演出280余场。

1978—1981年,年演出场次高达300余场,极大的满足了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渴求。

由于多种原因,阜南嗨剧团于1982年撤消,民间班社活动也迅速萎缩,且后继乏人。阜南嗨子戏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

进入21世纪,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力度,阜南嗨子戏得到了重点关注。

艺术特色

音乐

嗨子戏音乐体系由唱腔和打击乐两部分组成。

唱腔以板腔为主,曲牌为辅,帮腔合声,打击乐间奏,唱、帮、打三位一体。嗨子戏的曲牌音乐亦叫杂调,是直接采用民歌舞《地灯》的音乐,共30余种,常用的有凤阳调、彩调、打长工、开门调等。乐队由3人或5人组成。

嗨子戏代表性的戏有《小家庭》等,主要戏班有潢川县的罗成五担纲组合的戏班。

形式

嗨子戏演出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时演高台、草台,有时打地摊,唱拉灯。

所谓“唱拉灯”,俗称“露水灯”,就是在新正月里,戏班在这个地方连续演了日场戏、夜场戏,趁太阳未出又赶到另一个地方演戏。

戏班走时,观众摆成阵,鸣放鞭炮送戏,称“送灯”。接戏班的民众也摆成了阵迎戏,叫“接灯”。一送一迎,增进了艺人与农民的友好情谊。

陈湖嗨子戏还有一条老规矩,每当开戏,正戏演出前先演一段跑大灯作为垫场戏,行话叫“跳加官”。可能是先造个热烈场面,以引起观众的好感。 在封建社会,戏曲演员在贵族豪绅眼里是下九流中的“门头客”。

每当灾荒年景,陈湖艺人生活无奈,个个手持道具作为拜门求食的乞讨标记,过着饥寒交迫韵生活。解放后,艺人翻了身,在政治上做了国家主人,在生活上得温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少艺人还住进了新式瓦房。随着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陈湖嗨子戏也在艺术上不断提高。

1984年全县业余戏曲调演中,演出的折子戏《探窑》获优秀演出奖。

相关词条推荐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8956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
相关知识文章
安徽传统戏剧国家级非遗名录 安徽非遗传统戏剧有哪些
安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众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戏剧承载着当地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安徽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就有黄梅戏、徽剧、青阳腔、庐剧、高腔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安徽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安徽国家级非遗传统技艺名录大全 安徽传统技艺非遗有哪些
安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众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构成安徽特有的文化魅力,是安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安徽传统技艺非遗项目就有界首彩陶烧制技艺、宣纸制作技艺、桑皮纸制作技艺、徽墨制作技艺、绿茶制作技艺、红茶制作技艺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安徽传统技艺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安徽传统音乐国家级非遗名录 安徽省非遗传统音乐有哪些
民歌,人民之歌。从古至今,无论东西南北,每一时代、地域、民族、国家;在不同的地理、气候、语言、文化、宗教的影响下,都不其然会产生一类人类自娱、文化留传或生活实质的宣泄。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安徽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就有当涂民歌、巢湖民歌、唢呐艺术、五河民歌、大别山民歌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安徽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安徽传统舞蹈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安徽非遗传统舞蹈名录
民间舞蹈起源于人类劳动生活,它是由人民群众自创自演,表现一个民族或地区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及人们精神风貌的群众性舞蹈活动。中国民间舞蹈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不仅历史悠久、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数量之多也是世界上所罕见的。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安徽省传统舞蹈非遗项目就有龙舞、花鼓灯、傩舞、灯舞、火老虎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安徽省传统舞蹈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安徽国家级非遗传统美术名单 安徽省传统美术非遗有哪些
安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众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构成安徽特有的文化魅力,是安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安徽传统美术非遗项目就有剪纸、挑花、徽州三雕、竹刻、竹编、柳编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安徽传统美术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安徽国家级非遗传统体育名单 安徽游艺与杂技非遗项目有哪些
走过历史长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道动人的风景,传承着原生态的文化基因,保留着具有当地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文化精髓。安徽,是名副其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安徽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名单非遗项目就有马戏(埇桥马戏)、华佗五禽戏、西凉掌(亳州晰扬掌)、临泉杂技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安徽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安徽国家级非遗民俗名单公布 安徽民俗非遗文化有哪些
安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众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安徽民俗非遗项目就有灯会、庙会、抬阁、祭祖习俗、界首书会、珠算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安徽民俗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安徽国家级非遗传统医药名录 安徽省传统医药非遗有哪些
安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众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安徽特有的文化魅力,是安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智慧结晶。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安徽省传统医药非遗项目就有张一帖内科疗法、西园喉科医术、祁门蛇伤疗法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安徽省传统医药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安徽非遗曲艺名录 安徽曲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
安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众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生命记忆和活态文化基因,是人们世代相承、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安徽省曲艺非遗项目就有凤阳花鼓、渔鼓道情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安徽省曲艺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安徽民间文学非遗有哪些 安徽国家级非遗民间文学名录
安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众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安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我们应当认识并保护传播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安徽省民间文学非遗项目就有桐城歌、孔雀东南飞传说、老子传说、包公故事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安徽省民间文学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十大传统戏剧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内著名传统戏剧剧种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传统戏剧约有360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其中比较流行的著名剧种有五十多种。那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类有哪些?MAIGOO小编为你盘点了中国十大传统戏剧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京剧、昆曲、越剧、黄梅戏、豫剧、评剧、粤剧、皮影戏、木偶戏、藏戏,其中京剧、昆曲、粤剧、皮影戏、木偶戏、藏戏入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非遗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戏剧项目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说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为了更好地保护和让传统戏剧得以传承,有很多戏曲剧种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本文就为大家列举入选中国非遗的传统戏剧名单,包括京剧、粤剧、豫剧、川剧、皮影戏、梨园戏、秦腔、河北梆子、汉剧、评剧、越剧等。
河南传统戏剧国家级非遗名单 河南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名录
传统戏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间艺术的瑰宝。河南作为全国的戏剧大省有传统戏剧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9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98个。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河南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就有豫剧、宛梆、大平调、越调、大弦戏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河南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天津传统戏剧国家级非遗名录 天津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有哪些
天津是一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利用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展天津优秀特色文化,促进文化传承,弘扬民族精神,建设和谐天津,具有重要作用。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天津市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就有河北梆子、京剧、评剧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天津市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山西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名单表 山西传统戏剧非遗有哪些
山西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的文明,积淀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山西是戏曲艺术的摇篮,是中国戏曲的发源地之一。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山西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就有晋剧、蒲州梆子、秧歌戏、道情戏、二人台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山西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江苏传统戏剧国家级非遗名录 江苏非遗传统戏剧有哪些项目
江苏是中国古代文明、远古人类、吴越文化、长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戏剧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说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江苏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就有昆曲、京剧、苏剧、扬剧、木偶戏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江苏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广西传统戏剧国家级非遗名录 广西国家级非遗之传统戏剧名单表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全区聚居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极为丰富、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广西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民间艺术的瑰宝。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广西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就有桂剧、采茶戏、彩调、壮剧、邕剧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广西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江西传统戏剧国家级非遗名录 江西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名单
在戏曲发展的长河中,民间小戏占据了戏曲剧种总数的大半壁江山,产生于说唱和民间歌舞艺术两个类型的剧种不少于210个,其传承发展的研究是当今戏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以红色为主要题材的江西民间小戏在解放前的苏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宣扬革命精神的战斗号角,而且极大地丰富了红军战士的娱乐生活。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江西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就有采茶戏、弋阳腔、青阳腔、广昌孟戏、徽剧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江西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云南传统戏剧国家级非遗名录 云南非遗传统戏剧有哪些
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成分最多的省份,云南的少数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底蕴深厚,是云南文化的一大亮点,是全国少数民族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了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云南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就有花灯戏、壮剧、傣剧、滇剧、佤族清戏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云南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浙江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有哪些 浙江传统戏剧非遗名录
浙江省是戏剧大省,是“南戏”的诞生地,也是“百戏之祖”昆曲的复兴地,不仅有越剧、婺剧等众多剧种,还有马灯戏、茶灯戏等地方风情小戏。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浙江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就有昆曲、高腔、乱弹、越剧、木偶戏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浙江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