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A级景区
4A级景区    
					
					
						 西安十大赏花胜地    NO.2
西安十大赏花胜地    NO.2
					
					
						 西安十大春季旅游景点    NO.2
西安十大春季旅游景点    NO.2
					
					
						 西安十大之最汇总    NO.4
西安十大之最汇总    NO.4
					
					
						 陕西十大春季旅游景点    NO.5
陕西十大春季旅游景点    NO.5
					
					
						 陕西十大之最汇总    NO.7
陕西十大之最汇总    NO.7
					
					
						 秦岭十大旅游景点    NO.9
秦岭十大旅游景点    NO.9
					
					
						 陕西十大赏花胜地    NO.3
陕西十大赏花胜地    NO.3
					
					
						 陕西五一旅游十大景点    NO.6
陕西五一旅游十大景点    NO.6
					
					
						 西安五一旅游十大景点    NO.7
西安五一旅游十大景点    NO.7
					
					
				秦岭国家植物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境内,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西安市人民政府联合共建的国家级特大型综合植物园。距十三朝古都西安70千米。
秦岭国家植物园距市中心60千米, 总面积639平方千米。地理区位为东经108°13′—108°29′、北纬33°43′—34°04′之间,属暖温带大陆性山地气候。年平均降水800—900毫米,年平均温度8℃—10℃。兼具物种保育、科学研究、公众教育、生态旅游四项功能。
秦岭国家植物园落差2000多米,是世界上面积大、植被分带清晰、具自然风貌的植物园,也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植物园。
2018年10月11日,秦岭国家植物园入选“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名单。
A区
A区为植物迁地保护区。规划面积10平方千米。
本区以广泛收集温带区域内和亚热带北缘的植物为目标,为进行植物的引种、驯化、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物种改良、物种培育及资源开发利用奠定物质基础。本区主要建设裸子植物区、被子植物区、植物生态区、秦巴山区特色植物区、药用植物区、国际博览园等专科专类园区。
B区
B区为动物迁地保护区和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面积16平方千米,位于楼观台一带,有道教庙观和森林公园及动物抢救中心。除保护道教历史文化以外,重点进行大熊猫、羚牛、金丝猴等珍稀濒危动物的抢救、繁育,并进行物种回归自然实验。
C区
C区为生物就地保护区和植被恢复区。规划面积575.31平方千米,本区以保护现有动物、植物、微生物的栖息地和生存环境为目标,进行科学观测和监测,按照保护分区有针对性的开展研究保护,同时对受到破坏的浅山区进行植被恢复重建,使项目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科学效益、经济效益协调发展,使生物多样性得到切实保护。
D区
D区为复合生态功能区。规划面积37.69平方千米。规划为东西两段。东段为赤峪河以东至周至与户县交界,主要规划高尔夫球场、儿童大型乐园、田园风光及农家乐。西段为黑河以东至楼观台动物迁地保护区,主要规划为自然农业区和道文化区,供农业观光和道文化观光。本区完全实行市场化方式建设,功能以为秦岭国家植物园综合服务为目的。
公交
大雁塔北广场东侧乘坐环山旅游1号线公交车(秦岭国家植物园站下车)
西安环山旅游1号线为每天发车。发车时间为:大雁塔北广场首班:07:00,末班:14:00;楼观台首班:12:00,末班:17:00(冬季),末班:18:00(夏季)。每趟发车逢整点出发。起价2元,全程12元。全程大约运行两个半小时。
自驾游
西安绕城高速——西汉高速(涝峪口收费站下)——环山旅游路(S107省道)向西约18千米——秦岭国家植物园。
秦岭国家植物园,位于秦岭北麓的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境内,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北起省道S107环山旅游专用公路,南至秦岭梁,西起黑河,东至周至县与鄠邑区边界,距十三朝古都西安70千米,介于东经108°13′—108°29′、北纬33°43′—34°04′之间,规划总面积639平方千米,是世界上占地面积大的植物园。
秦岭,与北美落基山、中欧阿尔卑斯山并称为世界三大著名的具有生物地理分界意义的山脉,是世界生物多样性典型代表区域之一,更是中国重要的生物基因库。
秦岭国家植物园是千里秦岭资源丰富的一段,海拔跨度480米至3000米,由北向南依次为平原、丘陵、低山、中山和高山五种地貌单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立体生态系统。园内共有13条河流。
秦岭国家植物园属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800—900毫米,年平均温度8—10℃。
1998年6月,植物园开始筹建,在中科院西安分院副院长沈茂才研究员承担的“秦巴山区优势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课题的基础上,2000年06月,陕西省长办公会议决定建设秦岭植物园。
秦岭野生植物园总投资达15.5亿人民币,分别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和西安市人民政府按照1:1:1:0.5的比例筹措建设资金,重点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为秦岭国家植物园建设奠定基础。为了使资金尽快得到周转,植物园项目筹备组还向亚洲银行申请了3500万美元贷款,向GEF申请1000万美元赠款。秦岭国家植物园成为亚洲银行在中国扶持的第一个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获得了4000万美元贷款,并获得500万美元全球环境基金赠款。
2001年02月,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设秦岭植物园,规划面积458平方千米,建设植物迁地保护区、动物迁地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区以及农业观光和生态度假区等四个区,是集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生态旅游为一体的世界上大的植物园。
2001年11月,陕西省政府常务会议决定成立陕西省秦岭植物园,同年12月,陕西省编委批复成立陕西省秦岭植物园,加挂陕西省秦岭植物研究院牌子,为陕西省政府直属正厅级事业单位。
2005年08月,秦岭植物园划入陕西省林业厅代管。
2006年10月10日,在北京召开了陕西省政府、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西安市政府联合共建第一次会议,将名称正式确定为秦岭国家植物园。
2007年05月30日,陕西省政府、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西安市政府联合在周至县集贤镇举行秦岭国家植物园奠基仪式,拉开了秦岭国家植物园建设的大幕。
2012年,重点建设项目共10个,总投资13.5亿。
2014年10月21日上午,秦岭国家植物园与中国银行陕西分行,在西安举行全面业务合作协议签字仪式。中国银行十亿授信秦岭国家植物园配套设施建设及其相关产业发展。
截至2017年初,秦岭国家植物园已完成投资约9亿元,建成以“湿地奇草、花海异木、山居峡谷、小径民宿”为主要内容的智慧植物园,完成了海棠园、竹亚科园、蔷薇园等8个专科专类园和花园沟花卉引种区等18个项目。3000平方米标本馆、6000平方米温室馆、1400平方米VR智能科普馆、大门广场等11个项目开工建设,完成了十余个民宿改造设计项目以及金牛坪、栗子坪、九斤坪、殿镇新街4个风情小镇的建设规划。
2018年04月13日,陕西师范大学与秦岭国家植物园、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等6家单位联合共建的教学实践基地和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秦岭国家植物园举行。
2019月01月09日,秦岭国家植物园园艺中心在园艺中心办公楼举行了揭牌仪式。
2019年03月09日,由秦岭国家植物园主办、多家单位协办的秦岭国家植物园暨第二届秦岭植树季开幕,来自全国各地近3000名游客见证开幕仪式并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