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灵官景点 NO.1
中国十大道教名观 NO.3
中国十大道教名山宫观 NO.3
中国十大三官大帝景点 NO.3
中国十大王重阳景点 NO.5
中国十大名楼 NO.30
中国十大千年道观 NO.1
终南山及周边十大寺庙 NO.1
中国十大景区千年银杏 NO.2
中国十大道观建筑群 NO.3
中国十大景区名人手植树 NO.3
中国十大武财神庙宇 NO.4
陕西十大寺庙 NO.5
中国十大斗姥景点 NO.5
中国十大三皇建筑景点 NO.5
中国十大天师景点 NO.7
西安十大秋季旅游好去处 NO.8
中国九大西王母景点 NO.8
中国十大老子文化景区 NO.8
秦岭十大旅游景点 NO.11
中国十大老君景点 NO.15
楼观台创始于西周,在魏、周、隋、唐各朝,都对皇室信道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鼎盛于隋唐,衰落于宋金,毁于宋末,振兴于今。传春秋函谷关令尹喜在此结草为楼,以观天象,因名草楼观。老子在此著《道德经》五千言,并在楼南高岗筑台授经,又名说经台。晋惠帝曾广植林木,并迁民三百余户来此守护。唐朝臻盛,武德七年(624),唐太祖改楼观台为宗圣宫,大加营造,唐玄宗时再次扩建,使其成为当时规模较大的皇家道观和道教圣地。宋朝以后屡次重修。清末时,宗圣宫已废毁,唯说经台(老子祠)保存完整,系明、清、近代所建,占地9000多平方米。
楼观台名胜风景规划区323平万公里,有楼观景区、金牛坪景区、木子坪景区和就峪景区。楼观为核心景区,主体景观说经台,传说老子在此讲授过道德五千言。有宫观30余座,其中中国书法名碑1通,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古树7种20余株,翠竹环拥,林木葱郁。
1978年以来,楼观台开展旅游事务接待,年均国内外游客50余万人次,共接待外国游客2万人次,成为西安的旅游热点之一。
说经台(即老子祠),为楼观台中心建筑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海拔580米高岗上,相传老子曾于此讲经。始建于唐武德二年(619),蒙古太宗八年(1236)重修扩建。“说经台万峰环拥,三面屏开,大川横展,周秦遗墟,汉唐故址,皆历历在指顾中,号地肺(即终南山)第一福地”(《元重修说经台记碑》)。明清有修葺,面积9432.5平方米。坐北向南,中轴线上有:山门、老山门、灵官殿、三宫殿、启玄殿、斗姥殿、救苦殿、后山门,中轴线两侧有真武殿、重阳殿等配殿,还有厢房、碑厅,俱系明、清风格。中心殿堂启玄殿,面阔3间,进深3间,歇山顶,青布瓦,抬梁式结构,檐下施旋子彩绘。另有唐以降诸代碑石42通,石狮2对,铁钟磬、铁狮、铁炉等。
大秦寺,在楼观台西约1.5公里的塔峪村南秦岭北麓,建于唐永徽元年(650),始称景教寺(基督教)。唐天宝四年(745)改称大秦寺。唐宝应元年(762),郭子仪副使基督教徒伊斯重建大秦寺,成为全国4大景教寺之一,教士信徒开大会庆祝50天。唐建中二年(781)建大秦寺塔,今存。塔身正8角形,8层,高约35米,塔基周长44米,塔顶完好,塔底层有塔心室,塔身已向西北方向倾斜。1957年5月31日陕西省公布大秦寺为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出土震惊中外的《大秦景教中国流行碑》,叙述景教在唐朝150余年的历史。(一说出土于长安)。
延生观,即玉真公主出宫入道处。在楼观台西约3.5公里就峪口,曾称玉真祠、升天台。明嘉靖元年(1522)《重修古楼观下院延生观记》碑云:唐睿宗女玉华公主修道于楼观之北,道成飞升……明景云间敕额名曰延生观。李白《玉真仙人祠》云:“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飚欻腾双龙,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衣钵塔,位于说经台山门外山脚,为平面六角形三层楼阁式实心砖塔。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高10米,边长0.95米。每层塔角有砖雕斗拱,檐下有砖雕花草图案,攒尖顶。底层南侧正中嵌石刻铭记两方,楷书。记道士朱教先等为其师刘合仑建造祝寿塔缘故、经过等。1990年修葺。
迎阳洞,在说经台东约6公里乡赤峪口内东山腰。为唐末道教祖师之一汉钟离修道处,系天然石洞。有人工修凿痕迹,高3米、宽2.5米、深4.2米。洞口顶部凿刻楷书匾额“迎阳洞”,上款不详。洞口原有砖木建门楼,已毁。
吕祖洞,位于炼丹峰左侧山谷的闻仙沟口,传为吕洞宾修炼的地方。洞前有亭,亭左有七星楼。清康熙年间知县马芝重修。说经台老君殿东墙存《二仙图》,线刻汉钟离与吕洞宾图像。明万历年间,刻《说经台吕公洞题咏》碣2块,1镶于道观庄房墙壁(今四圣殿阶前),1镶于说经台老君殿西墙。
上善池,在说经台前西凉亭南侧,始建于元,亭为8角形,八卦悬顶。池用石砌,8角形,径2.75米,深2.22米,内壁石龙吐水,终年不涸。世传老君炼丹药溶于其中。元至元二十年(1283)曾以此水化解时疫。元翰林院学士赵孟頫书“上善池”3字铭石,竖池北亭内,今存。
终南山古楼观景区门票:70元
赵公明财神庙门票:60元
化女泉景区门票:30元
延生观景区门票:30元
景区联票:140元
自驾:
①土门——108国道——户县——周至——楼观台
②太白南路——丰裕口——周户省道——楼观台
③太白南路——绕城高速——西汉高速——周至——楼观台
楼观位于秦岭山脉的终南山北麓中部的山前台原和浅山区。南依秦岭,千峰耸翠,犹如重重楼台相叠,山间绿树青竹,掩映着道家宫观,古称石楼山。山前梁岗起伏,属于黄土丘陵,楼观现存的核心景观说经台,建在海拔580米的山岗上。台北与扇形的土坎相连,面向如画的秦川渭水,宋代苏轼游此吟有名句:“此台一览秦川小。”
沿说经台卵石路南行,越翠竹林海,拾级而上,登山2.5公里,松林尽处,是海拔950米的翠薇峰。峰巅有高炉,世传为老子炼丹炉,在炉旁的古庙院中北望秦川,恍若棋盘的阡陌道路,点缀着绿树如云的村落,烟岚横断,远接蓝天。
宗圣宫遗址,在说经台北1公里今楼观镇西行村。元中统四年(1263)《重建宗圣宫记碑》载:原系春秋函谷关令尹喜故宅,后因老子于此讲学而闻名,南北朝时创建道观。唐武德二年(619)和元太宗八年(1236)相继扩建。占地18150平方米,坐北向南,自南向北沿中轴线依次排列有山门、宗圣宫、玄门、列祖殿、紫云衍庆楼、三清殿、文始殿、四子堂又名四圣殿等。“初入山门气象幽,春风先到紫云楼,雪消碧瓦六花尽,烟绕丹楹五色浮”(宋章子厚诗句)。“瑶花琪树间霓旌,十二珠楼接五城”(元萨都刺诗句)。现均已毁。三清殿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内可见琉璃建筑构件,覆盆状石柱,莲花、龙纹瓦当,以及条砖、板瓦等。另存宋、元、明、清诸代碑石15通,石牛1对,石狮2对。
会灵观遗址,在说经台东南200米闻仙沟东岸,创建于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元至顺二年(1331)毁于水灾。面积约350平方米。存殿堂基座,平面呈长方形,约50平方米。另有元大德四年(1300)立《重建会灵观记碑》及莲花纹、龙纹瓦当。会灵观塔60年代尚残存3层。为正方形阁楼式砖塔,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大革命”中被拆毁,存塔基,40平方米。另有条砖及塔基压阑条石3件。
玉华观遗址,在说经台东北近百米,是唐景云中玉真公主修道的别馆。开元十八年(730),李白为仕途之事,来此拜会玉真公主,作《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慰张卿》2首:“秋坐金帐馆,繁阴昼不开。空烟迷雨色,萧飒望中来…清秋何以慰,白酒盈吾杯,吟咏思管乐,此人已成灰,独酌聊自勉,谁贵经纶才,弹剑谢公子,无鱼良可哀。”元至无二十三年(1286)扩建,清同治初毁于兵燹。面积1000平方禾。中间可见正殿殿基,平面呈长方形,100平方米,砖石砌,高0.50米。另有条砖、板瓦、花草纹瓦当及长芳形石条等。
原始玉清宫遗址,在楼观台东5公里外今集贤殿镇村南300米。建在原始台商阜上,建于元大德二年(1298),1966年被拆除。占地4500平方米,中部可见砖石砌正殿殿基,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150平方米。存有元大德二年《原始玉清宫记》碑,另有仰莲、石柱础、透花脊饰及条砖、筒瓦等。
遇仙桥遗址,在楼观台西约3公里西楼观西,就峪河上。据《周全县志》载,建于元代,传有神仙于此相遇。原系半圆拱单孔石桥,东西向,长11米,宽3米,60年代被洪水冲毁。今存东西桥墩,系天然岩石稍加雕凿而成,高约2.2米,宽2.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