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符二年(1099年),16岁时写出了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词章《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此词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
元符三年(1100年),得识张耒,作诗《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
宣和三年(1121年),作《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表达对青州姊妹的惜别之情。八月,又作《感怀》诗一首。
建炎三年(1129年),舟过乌江楚霸王自刎处,有感而作《夏日绝句》以吊项羽,对南宋统治者进行讽喻。
绍兴四年(1134年),完成了《金石录后序》的写作。11月作《打马赋》及《打马图经》并序。
绍兴五年(1135年),曾作《武陵春》词,感叹辗转漂泊、无家可归的悲惨身世,表达对国破家亡和嫠妇生活的愁苦。又作《题八咏楼》诗,悲宋室之不振,慨江山之难守,其“江山留与后人愁”之句,堪称千古绝唱。
绍兴十三年(1143年),将赵明诚遗作《金石录》校勘整理,表进于朝。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
《声声慢·寻寻觅觅》《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夏日绝句》《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题八咏楼》《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点绛唇·寂寞深闺》等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写对女伴们的留恋,感情也极其真挚。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这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间派”代言体的闺怨词来要有价值得多。
李清照在早年还写过一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是宋代的重要词论,也成为她词创作的理论依据,著有《漱玉词》,李清照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屹然为一大宗,人称“婉约词宗”。沈谦《填词杂说》将李清照与李后主并提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易安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易安体”之称始于宋人。侯寅《眼儿媚》调下题曰:“效易安体”。辛弃疾《丑奴儿近》调下题曰:“博山道中效易安体”。词作自成一体,表明已形成鲜明的个性风神。
宋代魏仲恭:尝闻摘藻丽句,固非女子之事。间有天姿秀发,性灵钟慧,出言吐句,有奇男子之所不如。虽欲掩其名,不可得耳。如蜀之花蕊夫人、近时之李易安,尤显显著名者。各有宫词、乐府行于世。然所谓脍炙者,可一二数,岂能皆佳也。
清代李调元: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直参片玉之班。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胡怀琛:在北宋末再有一个著名的女词人名叫李清照,她的《漱玉词》,在文学界里是极有名的。她的佳句“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尤为人所称道。
王进玉: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是女性艺术家的优秀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