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潜泥蛤
#贝类动物# 0 0
太平洋潜泥蛤,俗名象拔蚌,是已知最大的钻穴双壳类,壳长约18-23厘米,体重连壳可达3.6千克,其虹吸管最长可伸展至1米以上,外形酷似象鼻,故得象拔蚌之称。太平洋潜泥蛤穴居于海底,也是自然界中最长寿的物种之一,通常寿命可达100岁,从外壳细密的生长轮上可以估算出象拔蚌的年龄。太平洋潜泥蛤以单细胞藻类为食,也可滤食海底沉积物或有机碎屑,它们深埋于泥沙之下,要捕捉到它要用高压水枪配合。
  • 中文学名: 太平洋潜泥蛤
  • 拉丁学名: Panopea abrupta
  • 别称: 高雅海神蛤,象拔蚌,皇蛤,管蛤
  • 界: 动物界
  • 门: 软体动物门
  • 纲: 双壳纲
  • 亚纲: 异齿亚纲
  • 目: 海螂目
  • 科: 缝栖蛤科
  • 属: 潜泥蛤属
  • 种: 太平洋潜泥蛤
详细介绍 PROFILE +

基本介绍

太平洋潜泥蛤(Panopea abrupta),俗名象拔蚌,是已知最大的钻穴双壳类,壳长约18-23厘米,水管可伸展1.3米,不能缩入壳内;体重连壳可达3.6千克,因其又大又多肉虹管被人们形象地称为“象拔蚌”,是蛤属的大型贝类。太平洋潜泥蛤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东海岸。象拔蚌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在餐饮业中属高档消费品。

生长与分布

栖息环境

原产于美国阿拉斯加到加利福尼亚北部及加拿大太平洋沿海,穴居于海底,为海洋底栖动物,在水底的泥沙中营穴居生活。生活海区的水温为3-23℃,盐度为27‰-32‰,栖息底质以沙泥为主,水深3-18米,埋栖深度与个体大小有关,一般为50-80米。象拔蚌苗种在壳长5-10厘米时潜沙能力很强,一般潜入只需5分钟;壳长15厘米以上即失去匍匐与潜沙能力,终生营穴居生活,不再移动。

分布范围

原产于美国和加拿大北太平洋沿海,东南亚及中国东南沿海有养殖。

形态及特征

太平洋潜泥蛤是已知最大的钻穴双壳类海洋软体动物,壳长约18-23厘米,水管可伸展1.3米,不能缩入壳内;体重连壳可达3.6千克。壳薄,两侧对称相等,身体侧扁,前后不等边;壳体全由霰石所构成,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无珍珠壳层;小月面与楯纹面发育不佳;壳顶不突出;内韧带位於一个匙状的著带板上状(称之“内韧托”);闭壳肌为异柱型;在两壳各有一个类似主齿的瘤状突起(与异齿型铰齿的主齿不同源);行掘穴生活的水管很发达。

头部不明显,只保留有口,口内亦无口腔及齿舌。身体腹面有一侧扁形如斧状的足。外套膜发达呈两片状,由身体背部悬垂下来,并与内脏囊之间构成宽阔的外套腔,外套腔内有一对或两对鳃,瓣鳃的主要功能是收集食物及气体交换。铰合齿少,有前、后闭壳肌各1个,两者大小接近。鳃的构造复杂,鳃丝间和鳃瓣间有血管相连。外套膜通常有1-3个愈着点。在水流的出入孔处形成水管。其红管肥硕多肉,是著名高档经济贝类。

生活习性

太平洋潜泥蛤在泥沙中穴居,生活在较深层的水中,属于深度穴居的软体动物。它们的足变成斧状。其穴道内有粘液围绕,以减少沉积物的污染,具有水管,壳及足都延长成长圆形。它们的运动是由足部肌肉的收缩以及体内血压的改变而进行。首先由足部的伸足肌伸缩而使足延伸、并伸出壳外,同时闭壳肌收缩使两壳紧闭,存在于外套腔中的水随闭壳动作而排出,闭壳后体内压力增加,使内脏中血液流入到足血窦中引起足的膨胀而使足像锚状插入泥沙中,然后成对的前、后缩足肌收缩,拖动壳及身体向下移动,从而潜入更深层的泥沙中。壳面具有嵴及刻痕等,它们能增加牵引作用,通过这种方式的在泥沙中移动,可潜入泥沙中深达一米多。

双壳纲动物的取食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沉积取食(depositfeeding);另一种是过滤取食(filter feeding),这两种取食方式都与鳃的结构与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在过滤取食的种类。属于海螂目的太平洋潜泥蛤是沉积取食(depositfeeding),它们是从原鳃类发展起来的一支,为隔鳃类(Septibranchia),它的鳃已经退化,在鳃的部位形成了一对穿孔的肌肉质隔板(muscular septa)。由于肌肉的收缩使隔板上下运动使水由入水孔进入外套腔经隔板孔进入鳃上腔最后经出水孔流出。小型的甲壳类、多毛类等动物随水流进入外套腔,再经过垂唇将食物送入口中,隔鳃类属于肉食性或腐食种类。

太平洋潜泥蛤养殖方法

人工育苗

在盐度28-30条件下,受精卵在水温11℃、13℃、16℃时发育至D形幼虫所需时间分别为83、60和46小时;在水温16-18℃,经20天发育至壳长约380微米的壳顶幼虫时出现足和水管原基,进入附着变态阶段。投放附着基后培育约70天,可生长至壳长5毫米的幼贝。壳长日增长量在D形幼虫阶段为6.2微米,在壳顶幼虫阶段为16.8微米,附着变态后生长速度加快,外形具成体形态。不同附着基的采苗率依次为:细砂>卵石>聚乙烯网片>波纹板。

水温盐度

象拔蚌是埋栖型贝类,生活海区的水温为3-23℃,经3年驯化,可适应水温为0-25℃,盐度为27‰-32‰,栖息底质以沙泥为主,水深3-18米,埋栖深度与个体大小有关。象拔蚌苗种在壳长5-10厘米时潜沙能力很强,一般潜入只需5分钟;壳长15厘米以上即失去匍匐与潜沙能力,终生穴居生活,不再移动。

冬季海底水温不低于0℃,夏季不高于25℃。

基质选择

象拔蚌养殖海区要选择在水流畅通、风浪较小、饵料丰富、沙泥底质的内湾,养殖水深从低潮线至10米均可。象拔蚌的附着基以沙为好,附着后采用流水法培育稚贝,日投饵量逐步增加到6-12万细胞/立方厘米,幼体8-10天发育成单管期稚贝(壳长0.6-1毫米);22-23天发育成双管期稚贝(壳长1.4-1.6毫米);30天后壳长达2毫米(1500-800粒);40天壳长达3.5毫米(150-180粒);60天壳长达8毫米(20-26粒),此时可下海播苗。

塑管养护

象拔蚌的养殖方法,过去采用底播法,每袋放苗1万粒,苗种播养后,生长速度很快。6月底播苗,8月底壳长可达3毫米左右。但由于敌害侵食,贝苗的成活率低,1年后约为10%,3年后约为1%-2%。因此,自2001年起,采用PVC管护养的方法养殖象拔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年后成活率达到60%,平均壳长4毫米,重30克。该法采用直径为10-20毫米,长为25-30毫米的塑料管(或PVC管),内放苗10-30粒,管一端埋入沙底,一端露出沙面5-10毫米,外罩孔径1毫米的塑料网。3个月后苗钻入沙中10毫米,6个月钻入20-25毫米,10-12个月钻入30-40毫米,并开始分散。此时可取出塑料管(可循环再用),苗得到保护后,成活率很高。管距在50-60毫米时,每亩可插管4000个,养苗4-10万粒。

贮存运输

象拔蚌苗种近距离可干运,远距离要湿运。壳长5-10毫米的苗种,每塑料袋放5万粒,加水3-5升,充氧,用泡沫箱密封运输,历时14-16小时,成活率可达95%。

繁殖方式

太平洋潜泥蛤雌雄异体,生殖系统结构简单,仅有一对生殖腺,围绕在肠道周围。瓣鳃类具有独立的、很短的生殖管,在靠近外肾孔处开口到出水腔中。不行交配,海产种类卵在海水中受精。水温的改变,潮汐运动及异性生殖细胞的被排放都可以诱导排卵。受精卵经螺旋卵裂,发育成自由生活的担轮幼虫及面盘幼虫。面盘幼虫两侧对称。壳与壳腺最初都是单个的背板,以后外套膜的生长由两侧向腹缘延伸,才形成两枚壳。壳中央外套膜褶皱形成韧带及绞合齿,面盘幼虫经过一定时期的游泳取食之后,或经过很短时间突然脱去面盘,固着在适当的基底上变态成成体。

每年的繁殖季节一般在4-7月,盛期为5-6月。个体产卵量达1000-2000万粒,产卵水温为14-17℃。卵径为82微米,受精卵经4-5天,发育成D形幼虫(120-130微米);10-12天发育成壳顶幼虫(160-180微米);30天左右幼虫下沉,随着变态,壳长达350-400微米。前4年生长较快,1龄贝壳长5-6厘米,重36-40克;2龄贝壳长8-10厘米,重200-250克;3龄贝壳长10-12厘米,重400-500克;4龄贝壳长12-15厘米,重500-800克。随着年龄增长,贝壳生长渐变缓慢,但软体生长仍能继续,寿命可达100多年。

价值及其他

象拔蚌的功效与作用

象拔蚌里面含有非常丰富的蛋白质,能够让钾钠平衡,还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消除水肿,能够缓解贫血,降低血压,对生长发育是非常有帮助的。象拔蚌还特别适合缺铁性贫血的患者来吃,能够解决记忆力下降,免疫力低下以及消瘦问题,所以在生活中可以适当的吃一些象拔蚌。

1、提高免疫能力,适当的吃一些象拔蚌就可以让身体免疫能力提高,里面含有非常丰富的蛋白质,能够补充免疫机能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能够让抗体以及白血球变得更好。

2、预防动脉硬化,很多中老年人都有动脉硬化问题,对老人的日常生活以及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这个时候适当的吃一些象拔蚌就可以起到降低血脂作用,能够让血管变得更加通畅,动脉硬化问题就不那么容易出现。

3、提高记忆力,象拔蚌里面还有非常多的不饱和脂肪酸,经常吃一些能够让脑细胞再生,记忆力可以变得更好,而且还可以预防老年痴呆症等各种问题出现。

4、去脂降压,适当的吃一些象拔蚌也可以让血压得到更好的控制,血液的粘稠程度降低,微血管也可以得到更好的改善,能够让身体里面的胆固醇以及血脂变得更少。

5、利尿消肿,象拔蚌还可以把身体里面多余的水分以及不良的物质消除,让新陈代谢速度变得更快,能够让血液循环速度提高,这样就能起到消水肿以及利尿作用,对于小便不顺畅,全身水肿都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6、降低胆固醇,象拔蚌里面含有非常丰富的牛磺酸以及蛋白质,能够起到降低胆固醇作用,经常吃一些就能够让血液里面的恶性胆固醇变少,能够让良性胆固醇增加,这样就能很好的预防胆固醇高而出现的一些疾病。

选购指南

选购的方法是眼看、手摸。眼看,外壳开口而不能复闭的,为死蚌;手摸,用手触摸蚌壳时,仍然显得“硬口”的,也是死蚌。另外,初加工前用手稍捏,其肉体会出现跳动、收缩的反应,切片后肉质透明呈波曲状,有鲜香味,此应为活体;反之,切片后平直且有腥味,即非活体。

象拔蚌的做法

即便同一个象拔蚌,其颈肉和胸肉的味道、质地也是差异极大的,其颈肉具有独特的新鲜口感和韧而脆的质地,通常用于生食;而胸肉具有细腻的蛤蜊风味和出色的柔软质地,极适合嫩煎或做汤。

生食象拔蚌

不需焯水,直接批成薄片,蘸味碟食用。但需注意的是:生食象拔蚌最好选用无污染深海产的象拔蚌。其味碟可用中式、西式、日式味碟。

熟食象拔蚌

常用的方法有氽、烫、炒、爆、油泡等方法成菜。烹制象拔蚌宜旺火速成,火候宁欠勿过,否则蚌肉易变老发轫,口感很差;调味宜淡色轻口,以突出成菜洁白清鲜之特色。

食用注意

1.象拔蚌内脏不能食用,因为象拔蚌内脏含有红潮毒素,可能引发食物中毒。

2.一定要煮熟以后再吃,如果象拔蚌没有煮熟,里面就含有非常多的细菌,主要就是副溶血性孤菌,一定要达到80度以上才能够被杀死,而且象拔蚌本身还带有寄生虫卵,吃完以后可能会给身体造成很大的威胁,所以一定要放到开水里面煮熟煮透以后再吃。

3.象拔蚌不能和寒凉性的食物搭配在一起吃,因为它是一种凉性食物,如果和寒凉性的食物搭配在一起吃,就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像黄瓜,空心菜,雪糕,冰水,汽水,西瓜,梨子等水果食物,最好不要和象拔蚌搭配在一起吃。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你猜我猜不猜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词条所在榜单
您还未登录,依《网络安全法》相关要求,请您登录账户后再提交发布信息。点击登录>>如您还未注册,可点击注册>>,感谢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知识文章
世界上最美的贝类 十大最好看的贝类 你见过几种
贝类主要是指软体动物门,常见的种类有牡蛎、贻贝、蛤、乌贼、螺等等,那你知道世界上那种贝类最好看吗?本篇文章为你带来世界上最漂亮的十种贝类,分...
MAIGOO原创 贝螺类 动物 最好看
8268
十大最毒章鱼排名 有毒的章鱼有哪些 毒性最强的章鱼盘点
章鱼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洋的热带及温带海域,是一种有趣又神秘的海洋动物,你对于章鱼有哪些了解呢?知道有毒的章鱼有几种吗?Maigoo小编为大家...
MAIGOO原创 八爪鱼 动物 世界十大
538
世界十大名螺有哪些 世界十大名海螺盘点 有一种生存了几亿年
世界十大名螺有哪些?全球海螺数量不计其数,形态各异,价值参差不齐,本文盘点了万宝螺、唐冠螺、凤尾螺、鹦鹉螺、宝螺、龙宫翁戎螺、织纹螺、红螺、...
MAIGOO原创 水生动物 世界美食 贝螺类
3.9万+
世界上十大最漂亮的章鱼 最美丽的10种章鱼 最可爱的章鱼品种盘点
章鱼虽然只是软体动物却有着超乎想象的智力水平,而且还能够像灵活的变色龙一样,改变自身的颜色和构造,你觉得最好看的章鱼是哪种呢?Maigoo小...
MAIGOO原创 八爪鱼 动物 世界十大
6218
世界上最可怕的10种蜗牛 最恐怖的蜗牛种类 最致命的蜗牛TOP10
蜗牛一般给人的印象都是慢吞吞的憨厚形象,安全又无害,其实不然,MAIGOO小编今天就为大家带来了世界上最可怕的10种蜗牛,包括:淡水蜗牛、地...
MAIGOO原创 动物 自然/生物 软体动物
191
盘点世界十大软体动物之最 软体动物有哪些世界之最
在动物中,有一个特殊群体,那就是软体动物,它是除昆虫外最大的类群,在地球上约有75000种。那么在这个大群体中,它们又有哪些不一样的能力呢?...
MAIGOO原创 动物 世界之最 世界十大
7984
世界上最漂亮的10种蜗牛 什么蜗牛最好看 颜值最高的蜗牛TOP10
蜗牛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已知全世界有蜗牛25000多种,它们身体柔软,外有一个螺旋形的外壳,常见的蜗牛大多是黄褐色,那什么蜗牛最好看呢?Ma...
MAIGOO原创 动物 自然/生物 软体动物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