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农、工学科为优势,农、工、理、经、管、文、艺、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大学。截至2022年6月,学校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广州,有海珠、白云两个校区,校园总规划面积2484亩,现占地面积1765亩。校园集云山之神秀,汇珠水之灵气,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学校是1925年由近代民主革命先驱何香凝先生等提议、为纪念廖仲恺先生爱护农工的意愿而决定创办的仲恺农工学校。1925年8月,廖仲恺先生以身殉国,10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何香凝先生等关于设立农工学校的提案,并成立筹备委员会。1927年3月,学校正式招生,初设蚕丝实习科和本科,何香凝先生亲任校长。1980年,学校被确定为国家重点中等专业学校。1984年,经教育部、农牧渔业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国家副主席王震同志题写校名。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21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为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办学,促进学校发展,1987年4月,根据国家副主席王震提议,经中共广东省委同意,成立了学校董事会,王震任名誉董事长,广东省省长叶选平任第一届董事会董事长。1997年,时任广东省省长卢瑞华任第二届董事会董事长。2008年,时任广东省省长黄华华任第三届董事会董事长。2015年5月,时任广东省省长朱小丹任第四届董事会董事长。2018年5月,时任广东省省长马兴瑞任第五届董事会董事长。董事会成员包含有国家领导人、省部级领导以及港澳知名人士。
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备受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与关心。党和国家领导人叶剑英、邓小平、杨尚昆、王震先后为校园内的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廖仲恺铜像、何香凝汉白玉塑像和廖仲恺纪念碑题字。国家主席杨尚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何鲁丽、周铁农、万鄂湘,全国政协副主席廖晖、霍英东、马万祺、齐续春、郑建邦等多次亲临学校视察指导工作。海内外各界人士深怀对廖仲恺、何香凝及其开创事业的崇敬和景仰,不断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大力支持,霍英东、马万祺、何厚铧、崔世安、曾宪梓、何鸿燊、杨钊、刘宇新等一批港澳社会贤达为学校捐资兴建实验楼、图书馆、教学楼等,添置教学科研和医疗卫生设备,设立奖教学金,为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不遗余力。
仲恺农工学校
1925年,廖仲恺先生光荣牺牲后,其夫人何香凝女士为继承廖仲恺先生扶助农工,为农工谋利益的遗志,她与詹似菊、邓青阳、郭威白等8人,筹建仲恺农工学校。
1927年3月26日,仲恺农工学校正式开学。
广东省立仲恺高级农业职业学校
1943年1月,学校以“经费短绌,势难支持”为由,奉当时省政府令准,改名为“广东省立仲恺高级农业职业学校”。
1946年2月,学校返广州原校址复办 。
广东省仲恺高级农业技术学校
1950年1月,学校定名为广东省仲恺高级农业技术学校。
广东省仲恺农业学校
1954年春,学校定名为广东省仲恺农业学校。
1973年,复办仲恺农校。
1980年,学校被确定为国家重点中等专业学校。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
1984年8月20日,农牧渔业部和教育部联合发出《关于将仲恺农校升格为仲恺农业技术学院的复函》。
1985年起,学校招收专科生。
1987年起,学校招收本科生 。
2006年,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08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09年1月,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学校。
2021年5月25日,广东省学位委员会下发《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关于调整省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正式批准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3年6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