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0年,13岁时靠自己的努力考入了巴塞尔大学,得到当时最有名的数学家约翰·伯努利的精心指导。这在当时是个奇迹,曾轰动了数学界。是这所大学,也是整个瑞士大学校园里年龄最小的学生。
1727年,参加了法国科学院主办的有奖征文竞赛,得了二等奖。
1731年,接替丹尼尔·伯努利成为物理教授。他以旺盛的精力投入研究,在俄国的14年中,他在分析学、数论和力学方面作了大量出色的工作。
1741年,受普鲁士腓特烈大帝的邀请到柏林科学院工作,达25年之久。在柏林期间他的研究内容更加广泛,涉及行星运动、刚体运动、热力学、弹道学、人口学,这些工作和他的数学研究相互推动。这个时期在微分方程、曲面微分几何以及其他数学领域的研究都是开创性的。
18世纪中叶,和其他数学家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创立了微分方程这门学科。关于偏微分方程的纯数学研究的第一篇论文是他写的《方程的积分法研究》,还研究了用三角级数表示函数的方法和解微分方程的级数法等等。
1766年,出版了《关于曲面上曲线的研究》,建立了曲面理论。这篇著作是他对微分几何最重要的贡献,是微分几何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1775年,他平均每周就完成一篇数学论文。
1783年9月18日,卒于俄国圣彼得堡。
《无穷小分析引论》、《微积分概论》、《微分学原理》、《积分学原理》、《关于曲面上曲线的研究》等
“在几何方面,欧拉解决了哥尼斯堡七桥问题,这也成为图论、拓扑学的滥觞。”李文林说。哥尼斯堡曾是德国城市,后属苏联。普雷格尔河穿城而过,并绕流河中一座小岛而分成两支,河上建了7座桥。传说当地居民想设计一次散步,从某处出发,经过每座桥回到原地,中间不重复。李文林说:“这就是今天的‘一笔画’问题,但在当时没人能解决。欧拉将这个问题变成一个数学模型,用点和线画出网络状图,证明这种走法不存在,解决了哥尼斯堡七桥问题。对此类问题的讨论研究,事实上引导了图论和拓扑学的发展。”
在数学领域内,18世纪可正确地称为欧拉世纪。欧拉是18世纪数学界的中心人物。他是继牛顿(Newton)之后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在他的数学研究成果中,首推第一的是分析学。欧拉把由伯努利家族继承下来的莱布尼茨学派的分析学内容进行整理,为19世纪数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他还把微积分法在形式上进一步发展到复数范围,并对偏微分方程,椭圆函数论,变分法的创立和发展留下先驱的业绩。在《欧拉全集》中,有17卷属于分析学领域。他被同时代的人誉为“分析的化身”。
欧拉计算起来轻松自如,就像人们呼吸,鹰在空中飞翔。(阿拉戈)
研究欧拉的著作永远是了解数学的最好方法。(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
今天的学生从欧拉的无穷分析引论中所能获得的益处,是现代任何一本教科书都不能比拟的。(外尔)
读读欧拉吧,他是我们所有人的导师。(法国数学家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
我介绍高等分析的时候,它还是个孩子,而你正在将它带大成人。(约翰·伯努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