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远帖

#行书# 0 0
《伯远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珣创作的行书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伯远帖》是作者给亲友伯远书写的一通信札,其行笔自然流畅,俊丽秀雅,为行书早期的典范之作。全篇随其本字之形,顺其自然之态,而又通篇和悦,自然一体,有如天成。《伯远帖》是现今学术界公认唯一传世的东晋名家法书真迹,与《快雪时晴帖》、《中秋帖》并称为“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首的“三希帖”,亦被列为“天下十大行书”之一,排行第四。
详细介绍 PROFILE +

内容介绍

《伯远帖》释文:“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自以羸患,志在优游。始获此出意不克申。分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

卷前引首有乾隆御书:“江左风华”四大字,上有“乾隆御笔”一玺。

卷首上方为乾隆时所钤“内府图书”,下方为“游六艺圃”是乾隆所用闲章。“江左风华”左侧有乾隆“观书为乐”闲章。

前隔水乾隆御书:“家学世范,草圣有传,宣和书谱”12字。下有:“乾隆宸翰”“几暇临池”“耽书是宿缘”三玺。字上有乾隆晚年常用的“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并御题:“唐人真迹已不可多得,况晋人耶!内府所藏右军快雪帖,大令中秋帖,皆希世之珍。今又得王珣此幅茧纸家风信堪并美!几余清赏亦临池一助也。御识。”钤“乾隆宸翰”“涵虚朗鉴”二玺。

又御识:“乾隆丙寅春月,获王珣此帖,遂与快雪中秋二迹并藏养心殿温室中,颜曰:‘三希堂’,御笔又识”,钤“乾”“隆”二玺。

正文后隔水上有明董其昌跋:“晋人真迹唯二王尚有存者。然米南宫大令已罕,谓一纸可当右军五帖,况王珣书。视大令不尤难觏也!既幸予得见王珣又幸珣书不尽湮没得见吾也。长安所逢墨迹此为尤物。戊戌冬至日,董其昌题。”

紧接其后有乾隆御绘《枯枝文石》图,并识:“王珣帖与其昌跋皆可宝玩,即装池侧理亦光润堪爱,漫制枯枝文石以配之。乾隆丙寅春正,长春书屋御识”,钤“几暇怡情”一玺。后有“墨云”一玺。

而后为明代王肯堂跋文:“右晋尚书令谥献穆王元琳书。纸墨发光,笔法遒逸,古色照人,望而知为晋人手泽,经唐历宋,人主崇尚翰墨,收括民间珍秘于天府不知其几矣!而尚有遗逸如此卷者,即赏鉴家如老米辈亦未之见,吾于此有深感焉!元琳书名当时为弟珉所掩,故为之语曰:法获非不佳,僧弥难为兄……己冬十二月至新安,吴新宇中秘出示留赏信宿,书以归之。延陵王肯堂。”后钤“王肯堂”印一。

再后则为清董邦达受乾隆之所命而绘《林下萧散之致》图,其形象地构思了一幅油然而生的画面情景,画中一老翁屹立在通向河面的石头上,四周风景秀美,有碧水清山环绕,老翁扭头,似在欣赏这山川大河,又似触景生情、凝神思索。隔着一片丛林,一位年轻人也在驻足观望,观望气势恢弘的山川、波澜壮阔的河流,或感叹人生。

图后附董邦达题记:“上既以王氏三帖贮三希堂,诏臣达绘为图又以此伯远札,卷尾余纸,命补其空,臣谨按札中有志在优游及远隔岭峤语辄仿佛情景乍林下萧散之致。窃念希世其珍屡得附名其后簪笔之荣实深蹈拼。臣董邦达稽首敬记。”

最后则为清沈德潜书“三希堂歌”,歌曰:“江左风流数王氏,司徒以后多闻人。羲献父子树清节,法护文学超常伦。勋名一家著史册,翰墨百代留精神。快雪时晴洵书圣,中秋姿媚中藏筋。伯远一帖推后劲,遒逸自足追前尘。东晋至今十六代,离合聚散同烟云。太清楼空几泯灭,宝晋斋废疑沉沦。至宝阅世永不坏,鬼神呵护留乾坤。从来法物聚所好,归之秘府纷罗陈。圣皇勤政得清暇,披玩卷轴时讨论。一字品题物愈重,图球并作天家珍。三希名堂世希有,何啻采凤兼白麟。吾皇寄意别有在,字同义异穷圣真。寓意于物匪留意,颐神养性常欣欣。游心理窟无心步,濂溪易通曾有云:唯士希贤贤希圣,圣人希天直欲探天根。万里虽远终可到,立志恢廓无涯垠。士人黾勉臻上达,而况上圣德性通高旻。法书珍重只简翰,游泳六艺缘依仁。小臣拜手敬瞻玩,摩挲那敢指掌扪。昔人笔墨贵凤髓,睿藻箴勖扬龙文。承命作歌识卷末,疑有宝光腾起烂烂辉星辰。乾隆丙寅春三月,臣沈德潜奉敕敬题。”

另外,图卷前后有古半印二,漫漶不可识。清代所钤宝玺有:“石渠宝笈”“乾隆鉴赏”“乾隆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养心殿鉴藏宝”诸玺。除此之外还有乾隆的“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御赏”“内府书画之宝”“神怡性灵”“研露”。收传印记上钤有“郭氏觯斋秘笈之印”“范阳郭氏珍藏书画”等。

背景介绍

中国书法到东晋时代,因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复杂的历史原因给其发展带来便利。在各种艺术门类中,书法方面取得的成就可谓列于前茅。书体流变已完全成熟,书法发展进入自觉阶段,书法创作和理论研究成果丰硕,时代书风、书家群体各呈风采,这是书法史的第一个辉煌期。在此百花争妍、五彩斑斓的书法盛世,以琅琊王氏家族为首的书法成就又可谓其顶峰的代表。然而因种种原因,王氏真迹未能流传下来,最为可信的只有王珣的《伯远帖》了。

王珣作为东晋书法家王导之孙,“书圣”王羲之的远房侄子,从小耳濡目染练习书法,并深受王氏众人书法风格的影响。晋孝武帝在位期间(372—396年),谢玄、谢安都是当时的权臣,王珣作为谢氏家族的女婿,颇受庇佑,仕途一帆风顺。但后来由于一些矛盾,导致两家不和,王谢二族交恶。但王珣由于得到晋孝武帝的宠爱,所以依然历任要职。一天,谢安下令要把王珣调到江西南昌任豫章太守,实际上是想把他赶出都城南京。王珣坚持不去。那些天,他心中十分郁闷,就写信给当时任临海(今浙江台州)太守的堂兄弟王穆(字伯远),向他倾诉自己心中愤懑和不满,这就是传承至今的《伯远帖》的由来。

作者介绍

王珣(350—401),字元琳,小字法护,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大臣、书法家,丞相王导之孙、中领军王洽之子。初任桓温掾属,与谢玄俱为桓温所敬重,隆安元年(397年),迁尚书令。于司马道子征讨王恭时为卫将军、都督琅邪水陆军事、假节,平乱后加散骑常侍。隆安四年(400年),病卒,年五十二。获赠车骑将军、开府,谥号“献穆”,后改赠司徒。有文集十一卷,工书法,其代表作《伯远帖》是东晋时难得的法书真迹。

鉴赏评价

艺术鉴赏

用笔

《伯远帖》的起笔多顺锋直入,线条中间多按笔,收笔则提按结合。笔画转折处大多方正刚劲,行笔遒劲,停顿自然,较多地保存了楷书用笔的严谨性,笔画还略微带有隶书的韵味,显得潇洒古淡,体现了东晋时代行书艺术走向成熟形态的丰富面貌。通篇看来,此帖书写气势连贯,可以清楚地看出王珣书写时运笔的先后顺序,笔画间的牵丝映带交代清晰,特别是露锋起笔、棱角分明,更显得真切而率真,这是从摹本和刻帖里无法得到的。

王珣书写《伯远帖》时,所用的工具当为硬毫小笔。凡有书写经验的皆知,小笔蓄墨少,书写多字数时需要多次蘸墨。《伯远帖》中凡两次着墨的地方,墨色都明显地更浓黑一些,如第一行的“珣顿首”、第二行的“从”、第三行的“优游”“始获”第四行的“别”“如”“昨”“永”第五行的“远隔岭峤”。孙过庭《书谱序》云:“一字乃终篇之准”。《伯远帖》第一个字“珣”及稍后书写的“顿首”,这3个字与其它字相较,用笔明显粗重,字形也偏大,显得很有分量具有统领全篇的作用。

把《伯远帖》中的书法与存世唐摹王羲之的书法相比较,从中可寻觅到王羲之书法的一些气息。此帖中的“从”“获”“别”等字用笔没有起笔收笔,也无牵丝引带,与存世唐摹王羲之早期书法《姨母帖》中的“遘”“摧”“剥”等字相比较,就有数笔较为接近。《伯远帖》中的“永”字,与王羲之《兰亭序》中的“永”字相类比,也写得更为潇洒。

结体

《伯远帖》其结体变化丰富,结字近扁方,略带横势,全篇随其本字之形,顺其自然之态,尤其疏密的对比,在独体字与上下结体中体态修长,结密无间,有清瘦之感,其可贵之处在于左右结体的匠心独运,运用疏密的变化产生开张之体势,左右拉开,有意识形成或相背或相向的结体,并增加左右间的呼应关系,顾盼照应,使他们之间的留白处与左右两部分形成强烈对比,甚至可以将左右结的体视为左中右的结构,左右为实,中间为虚,虚实一体,“计白当黑”,形散神聚,意态生动,如“伯”、“胜”、“情”、“以”、“优”、“如”、“昨”、“隔”、“相”等字,其结体之所以具有如此开张之势,与其局部的紧密有关,其密处不透风,但笔迹清晰。

帖中,还有部分字形,有意以倾斜取势,字的重心偏左,字体微向左倾,显得十分险峻却又非常平衡稳定如“远”字,中心左倾,但实右下而虚左上,“辶”平捺左移且向上挑出,加上撇的支柱作用,使字形斜而还正生动多姿。“岭”字,上合下开,呈三角形态势,“令”和“页”彼此向对方倾斜,相互依附,得静中寓动之妙。其它如“游”等字,也都采用了稳中求险的结字处理方式。

章法

《伯远帖》章法布局灵动,一扫均匀板滞的习气。字形态势,顺其自然,而又通篇和谐,浑然一体,有如天成。每行字距有远有近,有疏有密,每个字都有动态表情,或顾盼、或俯仰,整体章法是“字里金生,行间玉润”。姜白石云:“魏晋书法之高,良由各尽之真态。”此帖除首行“顿首”二字上下连笔之外,其余字字独立,字形有大有小,疏密有致,每个字的结构安排很有特点,通过点画与点画之间的疏密、向背、主从、敛纵、虚实等多方面的辩证关系的处理,使字的体态神情变化多方,生动活泼,给人一种意气飞扬的感觉。

名家点评

清代书法家安岐:“有自然沉着之气,非唐模双钩者。”

现代书画家启功:“王帖惟余伯远真,非摹是写最精神。临窗映日分明见,转折毫芒墨若新。”

当年书法家张锡庚:“王珣的《伯远帖》宗法‘二王’而启示后人:既是一种纯真的晋韵,特别是它的线条松散而突出东晋士大夫的风度韵致和潇洒出尘的气息;又用笔随意而精到,情绪平和而淡远,间架动荡且飘然,瑰丽多姿,文采风流。”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单国强:“《伯远帖》其书法,虽为行书,却有隶书遗意,结体在扁长之间。个别字如‘胜’、‘实’、‘获’、‘群’等,与王羲之《姨母帖》的唐摹善本中的书字颇为类似,两帖风格亦极相近。书势微向左倾斜,为的是取得险峻端庄的艺术效果,这是王珣书法独具的特色。如果将西晋陆机《平复帖》与《伯远帖》比较,则《平复帖》以隶草而变古朴,而《伯远贴》只是当时行书中未脱隶法遗意者,尽管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不如‘二王’父子的创新书法。”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3815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
相关知识文章
天下十大行书 中国行书名帖排行 最有名的行书字帖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兼具楷书的实用性和草书的艺术性,始终是书法领域的显学,历代书法大家都留下了不少经典的行书作品,那么中国行书名帖有哪些?最有名的行书字帖是什么?下面买购小编为大家分享天下十大行书,包括《兰亭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帖》、《伯远帖》、《韭花帖》等行书名帖,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中国书法十大名帖 中国传世名帖赏析 古代书法字帖排名
中国书法文化源远流长,从大篆、小篆、隶书,至草书、楷书、行书等,都有历代书法大家的珍贵书法作品流传下来,那么中国传世名帖有哪些?古代最著名的字帖是什么?下面买购小编为大家分享中国书法十大名帖,包括《三希宝帖》、《兰亭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帖》、《自叙帖》等传世名帖,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中国十大最贵书法作品 拍价最高书法 一个字值一台法拉利
书法是中国汉字的一种传统艺术。从秦代统一汉字开始,书法就初露苗头,从古至今留下了大量不朽的作品,这些书法作品在拍卖会上更是有着不俗的表现,你知道拍价最高书法要多少钱么?不夸张的说一个字值一台法拉利,本文就为大家带来了中国十大最贵书法作品,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十大楷书 最有名的楷书字帖 中国楷书名帖大全
楷书是南北魏到晋唐最为流行的一种书体,并一直沿用至现代,可谓长盛不衰。历史上楷书大家有很多,都留下了不少经典的楷书作品,其中尤以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最为著名,那么中国楷书名帖有哪些?最有名的楷书字帖是什么?下面买购小编为大家分享中国十大楷书,包括《九成宫醴泉铭》、《颜氏家庙碑》、《玄秘塔碑》、《胆巴碑》、《宣示表》等楷书名帖,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中国十大隶书碑帖 经典隶书名帖排行 隶书最有名的碑刻
隶书始创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存世隶书作品多为碑刻、石刻及其拓本摹本,那么隶书最有名的碑刻是什么?中国隶书名帖有哪些?下面买购小编为大家分享中国十大隶书碑帖,包括《曹全碑》、《礼器碑》、《乙瑛碑》、《史晨碑》、《张迁碑》等隶书名帖,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中国十大草书 历代草书名帖排行 草书最有名的字帖
草书是中国书法艺术中表现力最强、感染力最深的一种书体,尽管实用性不强,但绝对是最具魅力的字体。历史上草书大家有很多,都留下了不少经典的草书作品,其中尤以享有“草圣”称号的张旭、怀素、张芝为最,那么中国草书名帖有哪些?最有名的草书字帖是什么?下面买购小编为大家分享中国十大草书,包括《自叙帖》、《古诗四帖》、《中秋帖》、《冠军帖》等草书名帖,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中国十大篆书作品 经典篆书名帖排行 篆书最有名的碑帖
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其中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等,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一直被广泛用于篆刻和书法作品,尤以秦汉以及清代发展较为繁荣,流传下不少经典的篆书作品。那么中国篆书名帖有哪些?篆书最有名的碑刻是什么?下面买购小编为大家分享中国十大篆书,包括《散氏盘铭文》、《石鼓文》、《峄山刻石》、《袁安碑》、《三坟记》等篆书名帖,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中国最有名的十大碑帖 历代经典碑帖排行 古代著名碑帖有哪些
碑帖是中国书法史上不可替代的艺术瑰宝,留下了从古至今无数名家的书迹,呈现出各种字体、各家流派的书法风格,实为中国书法之渊薮。那么古代著名碑帖有哪些?历代最有名的碑帖是什么?下面买购小编为大家分享中国十大碑帖,包括《石鼓文》、《张猛龙碑》、《曹全碑》、《九成宫醴泉铭》、《瘗鹤铭》等名帖,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赵孟頫十大书法代表作 赵孟頫书法最佳作品 赵孟頫书法作品大全
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画家,其书法于篆、隶、真、行、草诸体皆擅,尤以楷书、行书著称,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那么赵孟頫书法代表作有哪些?赵孟頫最有名的书法是什么?下面,MAIGOO小编为大家盘点赵孟頫十大书法作品,包括《胆巴碑》、《赤壁二赋帖》、《汲黯传》、《洛神赋》等名帖,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褚遂良十大书法代表作 褚遂良最好的楷书作品 褚遂良书法作品大全
褚遂良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其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在书法结构上面的最大特点是扁方,为后世书风的演变埋下了伏笔。那么褚遂良书法代表作有哪些?褚遂良最有名的书法是什么?下面,MAIGOO小编为大家盘点褚遂良十大书法作品,包括《雁塔圣教序》《孟法师碑》《伊阙佛龛碑》《房玄龄碑》《倪宽赞》等名帖,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黄庭坚十大书法代表作 黄庭坚最有名的书法 黄庭坚书法作品大全
黄庭坚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其书法独树一格,自成一家,尤擅写草书、行书,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那么黄庭坚书法代表作有哪些?黄庭坚最有名的书法是什么?下面,MAIGOO小编为大家盘点黄庭坚十大书法作品,包括《诸上座帖》、《松风阁诗帖》、《砥柱铭卷》、《经伏波神祠诗卷》等名帖,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王羲之的代表作十大盘点 王羲之书法作品 书圣王羲之代表作
书圣王羲之,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东晋著名书法家,兼善隶、草、楷、行各体。他的书法平和自然,遒美健秀,自成一家,影响极其深远。王羲之最著名的作品当属脍炙人口的《兰亭序》了,此外还有《十七帖》、《乐毅论》、《快雪时晴帖》、《初月帖》等经典作品。本文maigoo小编就盘点下王羲之最有名的十幅代表作,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苏轼十大书法代表作 苏轼最有名的书法作品 苏轼书法作品大全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其在书法上的造诣颇高,尤擅写行书、楷书,曾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那么苏轼书法代表作有哪些?苏轼最有名的书法是什么?下面,MAIGOO小编为大家盘点苏轼十大书法作品,包括《黄州寒食帖》、《人来得书帖》、《洞庭春色赋》、《赤壁赋》等名帖,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柳公权十大书法代表作 柳公权最著名的书法 柳公权经典书法作品
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尤以楷书著称,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那么柳公权书法代表作有哪些?柳公权最著名的书法是什么?下面,MAIGOO小编为大家盘点柳公权十大书法作品,包括《玄秘塔碑》、《神策军碑》、《蒙诏帖》、《送梨帖跋》等名帖,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欧阳询十大书法代表作 欧阳询最著名的书法 欧阳询书法作品大全
欧阳询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大家”,其书法于平正中见险绝,号为“欧体”,尤擅楷书与行书,有“唐人楷书第一”之美称。那么欧阳询书法代表作有哪些?欧阳询最著名的书法是什么?下面,MAIGOO小编为大家盘点欧阳询十大书法作品,包括《九成宫醴泉铭》、《张翰思鲈帖》、《仲尼梦奠帖》、《皇甫诞碑》等名帖,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怀素十大书法代表作 怀素最有名的书法作品 怀素书法作品大全
怀素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尤擅草书,与“草圣”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形成唐代书法双峰并峙的局面,也是中国草书史上两座高峰。那么怀素书法代表作有哪些?怀素最有名的书法是什么?下面,MAIGOO小编为大家盘点怀素十大书法作品,包括《自叙帖》、《小草千字文》、《圣母帖》、《苦笋帖》等名帖,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张旭十大书法代表作 张旭最好的草书作品 草圣张旭书法作品大全
“草圣”张旭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擅长草书,喜欢饮酒,世称“张颠”,与怀素并称“颠张醉素”,其草书则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并称“三绝”。那么张旭书法代表作有哪些?张旭最有名的书法是什么?下面,MAIGOO小编为大家盘点张旭十大书法作品,包括《古诗四帖》《尚书省郎官石记序》《草书心经》《肚痛帖》《自言帖》《李青莲序》等名帖,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颜真卿十大书法字帖 颜真卿最有名的书法 颜真卿书法代表作盘点
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擅长行、楷,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那么颜真卿书法代表作有哪些?颜真卿最有名的书法是什么?下面,MAIGOO小编为大家盘点颜真卿十大书法作品,包括《祭侄文稿》、《颜氏家庙碑》、《争座位帖》、《颜勤礼碑》等名帖,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米芾十大书法代表作 米芾最有名的书法字帖 米芾书法作品大全
米芾是宋代著名的书画家,其书法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能达到乱真程度,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那么米芾书法代表作有哪些?米芾最有名的书法是什么?下面,MAIGOO小编为大家盘点米芾十大书法作品,包括《蜀素帖》、《研山铭》、《苕溪诗卷》、《虹县诗卷》等名帖,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王献之十大书法代表作 王献之最有名的书法 王献之书法作品大全
王献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为王羲之第七子,与父合称“二王”,与张芝、钟繇、王羲之并列“四贤”。其楷书体势开张,气峻韵和;其行草书笔法灵动,纵逸豪迈,饶有气势,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那么王献之书法代表作有哪些?王献之最有名的书法是什么?下面,MAIGOO小编为大家盘点王献之十大书法作品,包括《中秋帖》《洛神赋十三行》《鸭头丸帖》《送梨帖》《地黄汤帖》等名帖,一起来欣赏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