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初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成立中共无锡党支部,任支部书记。
1925年,领导无锡市的中共党员、共青团员和国民党员,发动无锡各界人士募捐,支援上海罢工工人; 组织援助上海工人罢工的游行示威,抗议英、日帝国主义在上海的暴行;后来还出版了《青年评论》特刊。
1935年9月,继续从事中国农村经济问题的研究。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观点撰写了《农村经济学的对象》等文章,批驳中国托派分子否定中国革命反帝反封建性质的谬论。
1937年,在《中国农村》等杂志上连续发表了《如何“维护民族工业”》《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中国当前的民族问题》三篇文章,紧紧围绕抗日这个中心来分析人力、物力、财力,唤起民众。
1941年春,到达苏北抗日根据地,任中共中央华中局宣传部教育科科长,不久调任华中局党校教育科科长,曾就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同刘少奇通信。
1944年,曾参加华中局整风运动。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中共华中分局财经委员会委员、苏皖边区政府货物管理局副局长。
1946年后,任华东财经委员会秘书长。曾通过地下党的关系从上海购买大批物资,支援华东人民解放战争。
1977年后,文革期间的冤假错案得到平反,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顾问兼经济研究所顾问。中共十二大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83年2月2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
《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关于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家资本主义》《关于“资产阶级法权”》《关于改革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几点意见》《社会主义经济论》《社会主义经济的若干理论问题》《社会主义的若干理论问题》《孙冶方选集》《中国社会性质的若干理论问题》等
孙冶方经济科学奖是为纪念我国的经济学家孙冶方同志对经济科学的重大贡献,表彰和奖励对经济科学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推动中国经济科学的繁荣和发展而设立的。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于1985年开始设立和评选,每两年评选、颁发一次,是迄今为止中国经济学界的最高奖。为纪念孙冶方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科学的重大贡献,经济学家薛暮桥、于光远、许涤新等发起于1983年6月19日成立了"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励基金委员会",1985年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开始设立并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