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现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师从于外科医家文琢之教授、罗禹田教授。从成都中医学院毕业后留校工作。
1987年,聘为成都中医学院副教授。
1992年,任中医外科硕士生导师。
1997年,任成都中医学院教授。
2003年,任中医外科学博士生导师。
《中医外科药物学》、《中医外科特色制剂》、《精华丛书·中医外科学》、《中西医临床外科学》等
源于正宗,重视脾胃
结合临床经验提出了病久多脾虚的观点,脾胃为后天之本,治疗中慎用苦寒之剂以防伤脾胃,治疗中早用健脾胃之剂,其一防伤脾胃,其二以助药力,他善用四君子汤加味以固病、防病,且治久病。
启于心得,重养阴解毒
针对一些热性病如银屑病等,因其初有热毒之标,且热毒之性易伤阴耗气故结合心得派学术思想,提出疾病初期“防伤阴”,疾病后期“固阴液”的观点。多用二至丸、生地之属,临床疗效颇佳。
创新性提出“扶正祛邪、重建平衡”的观点
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天疱疮及慢性复发性皮肤病如银屑病、湿疹等和其他外科疑难杂证,通过扶正祛邪、重建平衡的治疗,不但缓解了病情,客观指标的检查也逐渐趋于正常,大大延长了病人的生存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1985年,主持研究黄芪霜,获得成都市科技成果二等奖。
1994年,主持研究氡冷泉矿泉水,获得成都市科技二等奖。
2005年,负责教学改革研究,获得四川省政府三等奖。
此外,主编的《精华丛书中医外科学》获得西北地区书籍评审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