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康养职业大学是贵州省建校最早的卫生健康类职业学校,其前身是成立于1939年10月的“贵州省立医事职业学校”,此后历经贵州省立贵阳高级医事职业学校、贵州省卫生学校等历史时期,于1961年更名为贵阳市卫生学校,2006年独立升格更名为贵阳护理职业学院,2021年8月,由贵阳护理职业学院与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合并转设为贵州省第一所全日制公办职业本科大学与全国唯一康养特色卫生健康类职业本科大学。
办学以来,学校坚持“职业教育”类型办学,已累计培养卫生健康类技术技能人才上万余名,是全国第一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学校、全国信息化标杆学校立项建设单位、全国首批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国家级中药制药专业教学资源库与全国智慧家政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牵头建设单位;是贵州省唯一同时获得全国职教先进单位、省示范校、优质校、省级高水平高职学校立项建设单位、医养结合示范单位的卫生健康类职业学校;也是贵州省三教改革示范校、中高本协同发展示范校,贵州省职业院校健康医养、养老服务产业链的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项目牵头单位。
学校主校区位于观山湖区,校园占地1248亩,开设职业本科专业,实施四年制本科、3+4中本贯通、3+2高本衔接,与中南大学共建“护理湘雅班”等纵向贯通、横向职普融通人才培养。建有国家级药学示范性生产性基地、教育部“十四五强国工程”重点项目“贵州省卫生健康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贵州省级康养/家政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智能康复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贵州省药用资源康养产品工程研究中心、贵州省健康养老协同创新中心、中药民族药产业学院等高端产学研平台。
学校建有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康养在线网络学院等线上线下社会服务平台,开展养老护理员、健康照护师等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承办的全省养老服务人员等培训,先后得到了贵州省民政厅等单位、企业的好评。
贵阳康养职业大学的前身为贵州省立医事职业学校。
1939年10月1日,贵州省立医事职业学校建立。
1941年8月,学校更名为“贵州省立贵阳高级医事职业学校”。
1942年,贵州省卫生干部人员训练所与学校合并,校址迁至威清门外北新区路2号。
1944年冬,日寇侵入黔南,学校被迫停课,迁至清镇县镇西街。
1945年春,迁回贵阳威清门复课。
1946年秋,学校迁至大南门外市南路原中央医院旧址。
1947年春,学校与省立结核病疗养院联合设立门诊部。同年夏,贵州省立镇远高级医事职业学校并入学校。
1948年,联合门诊部扩建为学校附属医院,有病床20张。
1949年夏,省立结核病疗养院停办,该院址房舍及部分药品器具全部移交学校。11月贵阳解放后,学校由贵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教接管部接管。
1950年春,解放军赣东北军区卫生学校、省立遵义高级医事职业学校先后合并到省立贵阳高级护士职业学校。8月28日,学校更名为“贵州省卫生学校”属省卫生厅领导,其附属医院更名为贵州省卫生学校附属医院。
1952年3月,贵州省卫生厅决定省卫校附属医院在市东路建立贵州省干部医院。
1954年秋,为适应工农业发展对卫生教育的需要,将贵州省卫生学校医士科分出,在市东路建立贵阳医士学校。
1956年秋,贵州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将省卫生学校助产科分出,建立贵阳市助产学校。又将护理科分出,在遵义地区建立遵义护士学校。药检专业留在大南门外虹桥校址(原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原址),称为贵州省贵阳卫生学校。
1958年,贵州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将贵州省贵阳卫生学校下放贵阳市领导,更名为贵阳市第一卫生学校。贵阳助产学校更名为贵阳市第二卫生学校。当年,分别从第一、第二卫校每个专业抽调老师支援铜仁、毕节、遵义、安顺、黔东南等地成立地区卫校。同年,贵阳医士学校改为贵阳医学专科学校,其中公卫医士、医士专业的学生转到第二卫校,有部分中专学生下放到各地区卫校。
1961年9月,省卫生厅请求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将贵阳市第一、第二卫校、贵医护校、省医护校四校合并,更名为贵阳市卫生学校,地属贵阳市卫生局主管。
1981年、1994年、2000年、2004年,连续四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2005年,学校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2002年,学校获贵阳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评估检查一等奖。
2006年1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以贵阳市卫生学校为办学基础,以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金阳医院、贵阳市妇幼保健院为附属医院组建贵阳护理职业学院,保留贵阳市卫生学校。
2007年3月18日,贵阳护理职业学院正式挂牌成立。
2009年9月,学院搬迁贵阳市金阳新区新校址。
2021年9月,经教育部、省政府批复同意,由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与贵阳护理职业学院合并转设成立贵阳康养职业大学。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5年7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