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2月4日,出生在清末上海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其父为建筑学家,其母为清朝贵族。她由母亲启蒙学琴,很小就显露出音乐天赋。
1920年,13岁时在上海举行独奏音乐会,轰动一时。她由此得到意大利钢琴家梅百器的赏识,并成为梅百器的得意门生。
20世纪20年代,毕业于上海国立音乐学院(今上海音乐学院前身)钢琴科。毕业后,她游学美国和欧洲各国,并在德国德累斯顿音乐学院学习,主修钢琴演奏。
20世纪30年代,与上海工部局乐队(今上海交响乐团前身)合作演出,并在上海、南京、北京、天津等地举行钢琴音乐会,声誉鹊起。
1932年,被时任国立浙江大学校长程天放任命为国立浙江大学教授,并任女生部主任。
1934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赴美留学前,在赴北京的路上途经南京,曾暂住于起南京宅邸,并与她共话古典音乐,传为一段美谈佳话。
2007年3月8日,于杭州病逝,享年100岁。
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莫扎特《d小调第二十钢琴协奏曲》、贝多芬《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舒曼钢琴协奏曲》、《肖邦第二钢琴协奏曲》、勃拉姆斯《f小调第三号钢琴奏鸣曲》等
唐丽玲1920年即在上海举行独奏音乐会,轰动上海滩,20世纪30年代时已是一名成熟的钢琴演奏家。她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代钢琴家,也是中国最早的女钢琴演奏家之一。
作为一名才华横溢的女钢琴演奏家,唐丽玲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中国演出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等德奥作曲家的经典钢琴作品,是最早将西方经典音乐作品引入中国的中国演奏家,为推动西方音乐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西方乐评家:唐丽玲的演奏有一种天生的高贵气质,精致细腻,富于诗意而有节制。她不追求音乐表面上的华丽,而是尽力将每一个音符都赋予生命。她的演奏既承袭了德奥钢琴学派的传统,又蕴藏着优雅而富有灵性的个性。
梅百器:唐丽玲是一个天生的演奏家。她会成为中国明日的一流钢琴家。
《国立浙江大学校刊》:唐丽玲女士之钢琴独奏,清脆和谐,固为伊拿手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