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本学生适合考研的10个大学 NO.2
日语专业大学前十名 NO.2
俄语专业大学前十名 NO.2
翻译专业大学前十名 NO.2
英语专业大学前十名 NO.2
外语专业大学前十名 NO.3
西班牙语专业大学前十名 NO.3
德语专业大学前十名 NO.3
法语专业大学前十名 NO.3
公共关系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3
商务英语专业大学前十名 NO.5
朝鲜语专业大学前十名 NO.6
精算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7
对外汉语专业大学前十名 NO.8
上海十大最美大学 NO.10
外交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0
政治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4
上海最大的十所大学 NO.15
中国十大语言类大学 NO.2
中国十大外国语大学 NO.3
中国女生比例高的10所大学 NO.6
语言专业大学前十名 NO.9
中国男女比例比较失衡的10所大学 NO.10
上海十大名校 NO.12
美女如云的十所中国大学 NO.13

x7
五星好评
上海外国语大学与新中国同龄,其前身为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上海俄文学校,首任校长是著名俄语翻译家、出版家、中国百科全书事业的奠基者姜椿芳。后历经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外文专修学校、上海俄文专(修)科学校、上海外国语学院等传承变革,于1963年列入教育部全国重点大学。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英文校名确定为“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缩写为“SISU”),并于1994年正式更名为“上海外国语大学”。
自建校以来,上海外国语大学始终保持着领先的学科优势和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在QS世界大学排名等国际指标中位居中国前列,在教育部学科专业评估中获评A+(外国语言文学),并列全国第一。上外已充分形成以语言文学类学科见长,文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学等门类协调发展的学科格局,多元并举,特色鲜明。上外现有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培育]等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级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西欧语种群),外国语言文学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应用经济学、教育学、新闻传播学、工商管理等学科列入上海高校一流学科(其中外国语言文学为A类)。
截至2025年4月,上外着力推进“战略语言”建设,为国家和地方发展、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提供最急需的关键人才储备。上外现有授课语种数量已达54种,包括俄语、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日语、希腊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韩语-朝鲜语、波斯语、泰语、越南语、印度尼西亚语、瑞典语、荷兰语、希伯来语、乌克兰语、土耳其语、印地语、匈牙利语、乌兹别克语、哈萨克语、波兰语、捷克语、斯瓦希里语、塞尔维亚语、罗马尼亚语、塔吉克语、白俄罗斯语、乌尔都语、普什图语、马来语、爪哇语、巽他语、柬埔寨语、孟加拉语、汉语等39种现代语言,并开设拉丁语、古希腊语、世界语、梵语、古英语、古典叙利亚语、巴列维语、古典纳瓦特语、尤卡坦玛雅语、阿卡德语、苏美尔语、古典希伯来语、奥斯曼土耳其语、犍陀罗语(佉卢文)、手语等15种冷门绝学语言课程。
上外是联合国合作备忘录签约高校和欧盟委员会口译总司合作单位,也是国际高校翻译学院联合会(CIUTI)成员,拥有全亚洲首屈一指的高级翻译学院,已开设全部联合国6种官方语文语对组合,获得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AIIC)全球最高评级。
上外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文化“走出去”重大战略,率先提出“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创新育人模式,以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全力造就能够参与全球事务的通才和通晓国别区域与领域的专才,推动卓越外语人才、多语种高端翻译人才、多语种国际新闻传播人才、无国界工商管理创新人才、应用经济学国际创新人才、涉外法律人才、国际组织人才的培养。
上外已陆续与新华通讯社、《中国日报》社(China Daily)、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第一财经传媒(CBN)、上海外语频道(ICS)等建立联合办学体系,并实施长三角高校学分互认计划。上外与英国FutureLearn平台合作开展“慕课”(MOOC)探索与实践,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推动教育理念的创新。
上海外国语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开展对外交流的高校之一,建校之初就有外国专家在校工作。上外将国际化办学视为核心发展战略,已先后与62个国家和地区的440多所大学、文教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是全球首批与联合国总部及各分支机构、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的高校,已先后加入亚非研究国际联盟、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等国际学术联盟。
上外依托长期教学实践与研究,编写出版各类对外汉语教材,每年有约3000名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来上外学习汉语和相关学位课程,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上外已分别与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日本大阪产业大学、秘鲁天主教大学、匈牙利塞格德大学、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摩洛哥卡萨布兰卡哈桑二世大学、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国立外国语学院、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合作开设多所孔子学院,并在墨西哥开设教育中心,遍及亚洲、非洲、欧洲和南美,致力推广中国文化,沟通世界文明。
上海外国语大学与新中国同龄,其前身为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上海俄文学校,首任校长是著名俄语翻译家、出版家、中国百科全书事业的奠基者姜椿芳。
后历经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外文专修学校、上海俄文专(修)科学校、上海外国语学院等传承变革,于1963年列入教育部全国重点大学。
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英文校名确定为“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缩写为“SISU”)。
1994年,正式更名为“上海外国语大学”。
1996年,学校通过教育部审核,成为进入“211工程”的全国重点大学。
2000年,学校中东研究所入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同年,学校建立国家非通用语种建设基地。
2017年9月,上海外国语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
2021年9月,入选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拟入选单位名单。
2022年12月,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话语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2023年4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家安全教育研究中心成立。
2024年3月,上海外国语大学网络媒体与全球传播互动实验室启动仪式在上外-松江国际传播实训基地举行;12月,上海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成立。12月,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科学研究院成立。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5年4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