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博物院十大镇馆之宝

本文章由 MAIGOO榜单研究员369号 上传提供 ★★★ 发布 反馈 版权声明 0
刘胜金缕玉衣 国宝级文物 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西汉玉衣珍品
说起河北博物院镇馆之宝,金缕玉衣无疑最为引人注目。金缕玉衣,又称“玉匣”、“玉柙”,是汉代皇帝以及王侯贵族的特制葬服。1968年,西汉刘胜和窦绾夫妇墓中发掘出两套完整的古代帝王贵族的葬服“金缕玉衣”,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考察,这两套“金缕玉衣”,是我国首次发现、规格最高、最完整的玉制葬衣,其中以刘胜金缕玉衣价值最高。刘胜金缕玉衣全长1.88米,用玉片2498片,金丝1100克。玉衣按人体结构比例制作,分为头罩、上衣、袖筒、手套、裤筒和鞋等六部分。玉衣内还发现玉璧十八块,以及饭含,佩戴之物。刘胜金缕玉衣是闻名中外的首次重大发现,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堪称国宝珍品,2002年被列为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详细
长信宫灯 国宝级文物 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中华第一灯”
长信宫灯,西汉铜鎏金青铜器,1968年于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中出土,现藏于河北博物院。长信宫灯高48厘米,重15.85公斤,大约制成于公元前151年,距今已经2200多年了。因为灯身上刻有“长信”的铭文,所以取名叫长信宫灯。整座灯的表面涂满了鎏金,造型是一个跪坐着的宫女双手执灯,神态恬静优雅;主要由头部、身躯、右臂、灯座、灯盘和灯罩六部分分铸而组装成的,可以自如拆卸,挪起来和清洗就很方便了。宫灯上还有九处铭文65字,分别记载了灯的容量、重量及所属者。根据铭文我们可以大致知道这盏灯的流转:从阳信家到长信宫再到王后窦绾。该宫灯还被誉为“中华第一灯”,为国宝级文物,国家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详细
中山王铁足铜鼎 国宝级文物 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最大的铁足铜鼎 最多铭文的战国青铜器
河北博物院镇馆之宝有哪些?在买购网小编看来,战国中山王铁足铜鼎绝对能排在河北博物院镇馆之宝排行榜前五。中山王铁足铜鼎,战国时期青铜器,1977年于河北省平山县中山国王墓出土,为国宝级文物、国家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现藏河北省博物馆。中山王鼎高51.5厘米,腹径65.8厘米,铜身铁足,圆腹圜底,双附耳,蹄形足,上有覆钵形盖,盖顶有三环钮;鼎身刻有铭文469字。中山王鼎为王墓中同时出土的九件列鼎中的首鼎,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铁足铜鼎,也是铭文字数最多的一件战国青铜器。铭文记载了中山国相邦司马赒率师伐燕、扩大疆土的功绩,告诫后代吸取历史教训,警惕周边诸国的进攻,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详细
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 国宝级文物 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稀世珍宝
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战国时期中山国青铜器,1977年平山县三汲村战国中山王“错”墓出土,为国家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河北博物院国宝级文物。这件错金银青铜器出土时,案面已朽,仅存案座,边长47.5厘米,周身饰错金银花纹。方案底部是两雄两雌跪卧的梅花鹿,四龙四凤组成案身。此件铜方案集铸造、镶嵌、焊接等多种工艺于一体,结构繁复适称,铸造工艺精湛,动物造型姿态优美,生动细腻,无以复加,其造型体现了少数民族的艺术风格,呈现出一种静态美,同时体现了鲜虞族的艺术风格和民族智慧,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工艺美术价值,堪称稀世珍宝,2011年还被评选为河北省博物馆新馆入展文物“十大珍宝”之一。详细
战国透雕龙凤纹铜铺首 国宝级文物 中国第一大青铜宫门铺首 燕国代表性器物
透雕龙凤纹铜铺首,战国时期燕国青铜器,1966年出土于保定市易县的燕下都遗址老姆台,现收藏于于河北博物院,是河北博物院镇馆之宝。铺首是含有驱邪意义的传统建筑大门上的装饰物。这件铺首高74.5厘米,宽36.8厘米,重21.5公斤,采用浮雕和透雕相结合的铸造工艺,作兽面衔环状,怪兽瞪大着眼睛,张着大嘴,嘴角边露出锋利的牙齿。据专家推测,这件透雕龙凤纹铜铺首,上刻有龙、凤、蛇等禽兽图案,为考古文物中少见器物,可能是燕下都宫殿大门上的构件,并由此文物推断出燕下都宫殿大致规模,系燕国代表性器物。其造型精致生动,艺术风格严谨,具有浓重的历史厚重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同时它也是中国第一大青铜宫门铺首。详细
元青花釉里红镂雕开光盖罐 国宝级文物 最完整的青花釉里红极品 世界仅存4件
元青花釉里红镂雕开光盖罐,元代时期青花釉里红瓷器,1964年出土于河北省保定市,现藏于河北博物院。元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通高41cm,口径15.5cm,足径18.5cm,罐体使用彩绘、镂雕、堆贴等多种装饰技法,共有11层纹饰。罐的腹部作四组菱花形开光,开光内镂雕四季花卉和山石,枝叶用青花渲染,花朵和山石用釉里红涂绘。此罐青花色泽浓艳,釉里红颜色纯正,蓝红辉映,工艺高超,为元代青花瓷器代表作。类似的元代青花釉里红开光贴花盖罐器物在世界仅存4件,其中两件流失到国外,一件存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此4件器物相比,河北省博物馆这件保存最为完整,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完整的青花釉里红极品。详细
透雕双龙高钮谷纹白玉璧 国宝级文物 稀世珍宝 汉代玉壁艺术珍品
透雕双龙高钮谷纹白玉璧,西汉时期玉器,国宝级文物,1968年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县陵山西汉中山靖王墓出土,现藏于河北博物院。这件透雕双龙高钮谷纹白玉壁高25.9厘米、壁外径13.4厘米,玉质晶莹洁白,两面雕刻细密的谷纹,周缘起棱,璧的上端饰透雕双龙卷云纹钮,双龙相背,昂首曲身,张口挺立在壁缘上,体态丰腴矫健。此器造型生动,构思巧妙,线条流畅,雕琢精细,制作精美,为汉代玉器中之姣姣者,存世稀少,同类器型的汉代玉壁仅此一件,弥足珍贵。详细
错金博山炉 国宝级文物 “史上最豪华的香薰”
错金铜博山炉,西汉香熏炉,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满城汉墓(刘胜墓),现收藏于河北博物院,是河北博物院镇馆宝物之一,1993年就被已经被定为国宝级文物了。这件香熏炉青铜器,因为造型象征的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一博山,所以叫做博山炉。炉身高26厘米,炉座足径9.7厘米,炉身呈青铜器中的豆形,看起来像个大杯子,由炉盖、炉盘、炉座三部分组成,炉盘与炉盖是可以随意开合的。该香熏炉造型生动、制作精美,是汉代文物中罕见的艺术珍品。其通体闪耀着桄,用金丝错出的流畅、精致的纹饰,细致的部分堪比发丝,赋予了整个博山炉充盈的贵气,不愧是被称为“史上最豪华的香薰”。详细
错金银虎噬鹿屏风座 国宝级文物 战国时期中山国青铜器
错金银虎噬鹿屏风座,战国时期的家具构件,1974年出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中山王墓,现藏于河北博物院,为河北博物院国宝级文物。这件战国时期的中山国青铜器,长51厘米,高21.9厘米,重26.6公斤,以虎为主体,虎双目圆睁,两耳直竖,正在吞噬一只柔弱的小鹿。动物腹下刻有铭文,说明制作时间及官匠姓名。此器构思巧妙而自然,艺术效果鲜明,整体器物表现出虎、鹿的动态和身躯结构,增进了器物的艺术效果,堪称一篇弱肉强食的时代寓言,是研究中国春秋战国文化的珍贵实物资料。详细
白石彩绘散乐图浮雕 国宝级文物 五代石雕艺术罕见珍品
五代白石彩绘散乐图浮雕,五代时期彩绘浮雕作品,1995年出土于河北省曲阳县王处直墓,现藏河北博物院,为河北博物院十大馆藏之一。这件彩绘散乐图浮雕长136厘米,高82厘米,厚17-23厘米,原嵌于墓室西壁南部下方,画面由15人组成,突出表现了五代时期乐队吹奏表演的热闹场面。彩绘散乐图浮雕是南北朝以来世风喜好的真实反映,所谓“风带舒还卷,簪花举复低”,正是图中人物的写照。图中乐器的刻画十分地精细、逼真,为中国音乐史的研究提供了极其难得的形象资料,它不仅展示了五代时期曲阳石雕的艺术风采,更是印证了曲阳雕刻艺术在唐代就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在唐至五代的石雕艺术中均属上乘经典之作,可谓世所罕见的艺术珍品。详细

河北博物院十大镇馆之宝,买购小编主要盘点了现收藏于河北博物院的珍贵文物,依据文物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保护级别、网络关注热度等因素,并结合互联网相关排行榜综合得出。本文仅供参考,如有错误、遗漏之处,欢迎在文末评论反馈。

本榜单仅供参考使用,如果对于该榜单您有更好的建议,请推荐入榜/提交>>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版权声明>> 纠错>> 申请删除>>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