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民俗】上海民间习俗 上海民风民俗 领略上海人的生活风情

本文章由 MAIGOO文章编辑员41号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导语 INTRODUCTION

开埠前的上海,与江浙毗邻地区的民俗没有多大差别,随着各地移民集聚上海,经过碰撞、交汇,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最终形成的城市传统,凝聚着几代上海人的民风民俗,渗透在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中。

上海节庆节日民俗
···

【除夕】

晚上,各家长幼齐集户内,团坐同吃“年夜饭”,名曰“合家欢”。 许多家庭之长者,在年夜饭后,不去就寝,围炉守岁。 守至鸡初鸣、天微明,各户男女老少皆穿上新衣新帽新鞋,在早已安好供品的堂上,拜天地、祭祖先。到子夜时,有一些人还会往城内庙中争烧“头香”,撞“头钟”。玉佛寺一般都是烧头香的地方,龙华寺是撞头钟的地方。

【春节】

自初一以后各日,便是亲戚朋友往还拜年之期。客来多携礼品,待客必请喝“元宝茶”,是为茶内放上青果或茶盖顶置青果一枚,又必请吃酒饭。其时长辈凡见幼辈皆要送压岁钱,近几年春节,许多家庭把给孩子春节压岁钱的习俗,改为赠送玩具或图书。上海人一到过年必定要去城隍庙逛一逛,走一走那里的九曲桥。到正月初五日,为财神(俗称“路头神”)诞辰,各地都有接财神之举。

【元宵】

每家必吃“元宵”,即汤圆,也是取团圆、吉利之义。但元宵之盛还在于“灯”,所以又名“灯节”。唐朝,人们把兔子视为吉祥之物,兔子灯所到之处就意味着把吉祥和好运送到了那儿。家家户户、各店各铺悬灯门前,寺庙、园林、广场等公共处所,更是大张灯彩。届时男女老少成群结队出外观灯。城隍庙及西园又是一个活动的中心点。

【清明】

三月里清明节,人们借着扫墓的机会到郊野去踏青,对上海人而言,青团是清明祭祖时必不可少的供品。三月十五日多去龙华寺进香。三月二十三日崇祀天后诞辰,祈求天后神佑,上海的闽界客商,希望能在海上"安澜利适"。当时天后宫里信徒供祀天后,并邀戏班子演戏。

【立夏】上海郊县农民取麦粉和糖制成寸许长的条状食物,称麦蚕,人们吃了,谓可免"疰夏"。用立夏时青嫩的草头和入米粉,油煎成饼,叫做"摊粞",为上海和浦东地区人民所喜食。还把糖梅子、酒酿、咸蛋等作为当令食品,称为时鲜,取以尝口,称尝"三新"。

【浴佛节】四月初八浴佛节(释迦牟尼诞辰),这天寺庙要拂去佛像身上尘土,诵经礼拜,城内外大的寺院如静安寺和方浜路的广福寺都有盛大庙会,庙会期间,山门外百货毕集,进行土特产品交流。

【端午节】家家裹糯米粽子,或称角黍,门上都要挂上菖蒲、艾蓬、蒜头,意为"避邪"。正午饮雄黄酒。以苍术、白芷、芸香等药物烟熏室内。以雄黄抹在孩子额上,用来祛湿解毒,消除秽气,意味着安度炎暑,不染疫疠。端午节令人最感兴趣的是看龙舟竞渡。

【观音诞辰】六月十九日观音诞辰,佛寺里香风又盛了,很多佛教信仰者,云集寺庙。

【七巧会】七月七日,是俗传牛郎织女双星渡河的时候,这天晚上供瓜果,作"七巧会"吃巧果。

【中元节】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寺庙中做道场,放"焰口",并在水池放莲灯,称"盂兰盆会"。

【地藏王生日】七月三十日,佛教传说为地藏王生日,旧俗在街巷地上及居家庭园遍插棒香并点燃蜡烛叫做"地灯"。

【中秋节】人们出游看月华,称做"走月亮"。旧上海很多人喜欢到小东门外陆家石桥观赏桥下月影荡漾。"石梁夜月"便是"沪城八景"之一。中秋等至十八日大潮汛,很多人到东城观江湖,也有人到浙江海宁去观潮。近年来,还有不少人观看"上海桂花节"的各种表演。

【重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以糯米粉和糖蒸重阳糕,嘉定和川沙高桥等地则制松糕,都是应景的食品,又以菊花等酿酒,人们畅饮重阳酒《这天为应古时桓景登高避灾的故事,居民又有登高之举,松江余山及豫园大假山都成为登高胜地。

【菊花会】九月中旬菊花会,很多文人雅士,举行菊花会,赏菊题诗,有各种各样的名菊,万卉齐放,高低疏密,瓷盆竹格,无不尽态极研,争奇斗艳。

【冬至】十一月冬至节,冬至前一日,旧俗磨米粉蒸花糕,做粉圆,馈送亲友,如同贺年。

【释迦牟尼得道日】十二月初八,相传是释迦牟尼得道日,民间煮食"腊八粥",而寺庙尤为盛行,用胡桃、红枣、栗、蚕豆、芋艿、慈姑及蔬菜等与白米一起煮成粥,供奉佛像前,然后僧人分食,并馈送檀越(信佛的施主)。

【送灶神】十二月下旬,人们忙着送年礼。二十四日做谢灶团,以酒、果、团子、元宝糖把灶,送灶神朝天。元宝糖是一种胶牙的饴糖,意为用此胶住灶神的嘴,不让他上奏人间的罪过。

上海宗教祭祀习俗
···

01【春节

农历大年最主要活动还是祭祀,包括祭祖和祭神。初四夜半子时,家家祭供鲤鱼、羊头(谐音"利"和"洋头"),满堂香纸蜡烛,壁上高挂财神像,合家老小跪拜祈求今年财神爷送财降福,各商铺店肆也都在这时举行仪式迎接"财神"。初五日商界各家店主在清晨将新制的旗帜挂在财神位前,待祭好财神后才算新的一年开始营业。

02清明

清明节先要赛神宴会三日,拿老上海的话来说,第一天是“尝酒”,再后一日称为“敲甏底”,也就是醪酒吃的差不多了,再把甏底的一些酒也倒倒干净,喝了。一家人携带冷餐到郊外祭扫先人的坟墓,俗话称“扫墓”。

03【中秋节

老上海有烧香斗的习俗,在家里借烧香斗烧香酬愿。在那些城隍庙和土地庙的地方,公共的香斗最为巨大,香高达盈丈,大数围,要烧一昼夜才能烧完。祭祀供奉用的祭品,一般为水果,糖糕,月饼,大闸蟹,细鳞鲈鱼,还有当令时鲜,大多是本土本乡种植的菜蔬等。

04【冬至节】

除了花糕粉圆,多“刖羊豕”,并且要喝“分冬酒”。“冬至夜里一块肉,譬如不冬至”,一定要用“块肉堆满盘”供奉。

05【立春】

称为“春朝”,撚粉做粉圆,祭神供先人,其仪埒于冬至;而到端午节,则用茭箬粽子祭祀先人。

06【七月七】

则排出瓜果做七巧会,月下祭祀先人。小男女罗拜月下,家家在客厅前置放一个方桌,桌上点灯,又放置水果、粉巧等供品,小男女围着方桌而罗拜,拈香三拜,第一第二祝愿其至爱的父母,祈福寿;第三祝则低头心中暗念,也就是女择佳婿,男求佳妇之祝。

上海社交礼仪习俗
···

亲戚往来

亲戚间往来一般保持到血亲第三代,即堂兄弟、表姐妹间还有走动。平时走动不讲究送礼,有事必备礼,俗称“做客人”、“做人客”。

朋友交往

青年人多荡马路、游公园、上娱乐场所,偶尔聚餐;中老年人以喝茶、聊天、叙旧为主。过去,市民住房狭小,朋友很少在家中聚会。朋友有红白事,相互邀请,送礼。平时来往不备礼,招待不讲究仪式。

送礼

逢婚丧喜庆,亲友间例须送礼,称“送人情”。上门探望病人,或准备在主人家吃饭的一般是要送礼的。旧俗送礼的如今大多改为送钱。送钱历来用红封袋。只有逢丧事用白纸。钱额喜事成双数,丧事成单。

作客待客

客到,主人先接过客人手中的物品。客人带有污秽物、湿伞,不带入主人家中,置于门外。另,家中有丧事,一般未过头七,不宜出门作客(规矩大的人家要过了五七才出门作客)。留客吃饭,至少备8只菜,备酒,称“吃便饭”。

就餐

进餐时,凡整只鸡、鸭、蹄膀、全鱼等菜肴,主人未请,客人不吃。就餐用筷有六忌,一忌将食品夹住又放下;二忌在菜碗中乱翻乱搅;三忌手握筷,目光盯住菜肴;四忌用嘴撕拉筷上食物;五忌以筷当牙签;六忌夹食品时滴汤不止。

喝茶

斟茶只斟七分,进行回转动作,若用右手需按逆时针方向,用左手则必须按顺时针方向,放茶壶时壶嘴不要正对他人,有请人赶快离开之意思。叩指礼,用几个手指头弯曲亲扣桌面,表示对主人敬茶的谢忱。

饮酒

没有一杯一口干的习惯,大多小口慢呷,不行酒令。长辈命晚辈饮酒,晚辈才可举杯;长辈酒杯中的酒尚未饮完,晚辈不能先饮尽。尝尝酒味,并加以赞赏令主人高兴,最后仰杯而尽。敬酒以三杯为度,敬酒人和被敬酒人需要起立“避席”。

上海婚嫁结婚习俗
···

【开埠前婚礼】

男女双方的结合,率多为媒的之言,父母之命。开埠前的上海,其婚俗沿袭了中国传统的“六礼”。“六礼”即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在“六礼”的基础上,上海的婚俗演变得更为丰富,有“八礼”:定亲、纳彩、迎妆、嫁娶、拜堂、吃暖房、吵新房和回门。

【开埠后婚礼】

“中西合璧,土洋混合”,成为上海婚俗的主要趋势。民国时期,上海滩上令人印象深刻的婚礼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婚礼等。这种由欧式婚俗与传统婚俗结合产生的新型婚俗,被称为“文明结婚”。但总体上看,中国传统婚俗仍然占据着上海人婚俗的主流,尤其是在上海的普通家庭中,西式的婚礼仅在富裕人家或留洋人群中盛行。

【现代婚礼】

现今还为上海浦东本地人所保留的仅有嫁娶、吃暖房、吵新房和回门。现在上海本地的新人结婚已经不再看黄道吉日,大多喜欢选择西方情人节、七夕节这些象征爱情的日子或是十月十日这类讨口彩的日子,或者根据酒店预定的日子、新郎新娘工作安排等来确定婚礼的时间。

上海人的生育习俗
···

以前,上海人追求“早生早育”、“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的生育观念,崇尚“四世同堂”、“五子登科”的生育理想的延伸,遵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生育伦理。人们普遍希望生育男孩,以达到有人养老送终的传宗接代的目的。

到了近代,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上海人重男轻女的思想较内地而言并没有那么严重,但在实施计划生育之前,大多数家庭还是生育一个以上的孩子,并且希望其中至少有一个男孩。孕妇分娩前一个月内“踏月”,选择初三初五等吉日,嫁家备胡桃、糖、糕、肉、蛋和草纸等八色礼物,由岳母送到女婿家中,径直进房放在女儿床上,称为“催生”。

上海寿辰诞辰习俗
···

做寿

上海地区称祝寿为“做寿”。民间认为,任何不满30岁的人,是不可“做寿”的。做寿又有规矩:逢10大庆,逢5小庆,60岁以上年年可庆。但,一般情况下,40岁是不做寿的,因为“四”和“死”同音。70岁也不做寿,因为“七”跟丧礼中逢七祭祀相似。故70大寿,常改在69岁时做,以此类推。

做生日

其他诞生日,包括30岁前的生日庆典,在上海都称为“做生日”。通常在小范围举行,只邀请亲密的朋友,加上家庭中的成员,团聚在一起,或到饭店,或在自己家中,仪式也简单,随便。上海市区生日庆典,多受欧美风气的影响,多用生日蜡烛、蛋糕,唱英文《祝你生日快乐》歌等。

上海丧葬习俗
···

【哭丧】

在当地死了亲属,妇女不唱哭丧歌,被视为不孝。但是地道的哭丧歌已经不为常人所掌握,因此现在的丧礼往往花钱请专业人员前来哭丧。

【吃豆腐】

哭丧结束后,便开始今天的晚宴。和北方一样,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故去都谓为喜丧,儿女们除了举办丧礼以尽孝心外,还要备下酒席以答谢亲朋好友。在上海,参加这样的丧礼俗称“吃豆腐”。

【法事】

晚宴过后,法事继续进行。五七祭奠仪式的隆重还在于内容丰富的超度法事。超度法事一般要进行两天两夜,有着比较严格的礼仪规范和超度程序。法事进行前要摆上纸扎制而成的房屋、钱柜、纸船、庭院等祭奠物品。

上海乔迁搬家习俗
···

上海郊区农村在乔迁新居时,无论旧时还是现在,均要请酒,亲戚好友前来庆贺,燃放鞭炮。在市区,由主人邀请亲戚朋友和同事若干名,将房里的大小器具、备类用品搬上车子,送到新居。搬迁之后,主人为了感谢搬迁中出过力的亲戚朋友,常邀请大家到饭店酒家用餐,一来表示感谢,二来相聚庆贺。而今,搬家公司很受广大市民的欢迎,市民搬家请搬家公司已成为一种新俗。

01【告别旧宅

当人们决定告别旧宅时,邀请四邻八舍,相聚一堂,主人设宴招待,名为告别洒。在即将离开旧宅时,搬迁主人常要燃放一通鞭炮,让搬迁充满喜气。

02【搬入新居

又要燃放一通鞭炮,似乎是在给新居周围的邻居打个招呼:“我搬来了,请多关照;”并向邻居送糕、红蛋等。放完“炮仗”之后,在每个墙角烧一炷香,其意思是建造楼房要挖坑刨地,占据了土地公公的地盘,害得土地公公无家可归,他老人家会生气。

03【先撒竹竿

家具杂物搬人新房,有时也很讲究。如有些人搬家首先进人房间的是竹竿。竹竿一节比一节高,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的生活、从事的专业从今后将节节高升的良好愿望。这以后,就先搬大件,后搬小件,最后搬细软,依次进入新房。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您还未登录,依《网络安全法》相关要求,请您登录账户后再提交发布信息。点击登录>>如您还未注册,可点击注册>>,感谢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推荐
东莞民俗文化介绍 东莞风土风情 东莞传统文化有哪些
东莞的历史文化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公元前3000年。它被看作是华南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广东南部文化的发源地并留下了大量可辨别...
MAIGOO原创 东莞文化 东莞市 ★★★★
4万+ 136
【上海民俗】上海民间习俗 上海民风民俗 领略上海人的生活风情
开埠前的上海,与江浙毗邻地区的民俗没有多大差别,随着各地移民集聚上海,经过碰撞、交汇,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最终形成的城市传统,凝聚着几代上海...
MAIGOO原创 风俗 省份/地区 ★★★
2.6万+ 113
上海十大城市名片 代表上海的名片有哪些 大上海的时尚形象地标
每座城市都有最具代表性的地标区域,也是城市的一张名片,一般选取优质地方特色产品、特色景致、标志性建筑等。那么,代表上海的城市名片有哪些?MA...
MAIGOO原创 城市名片 上海市 ★★★
1万+ 141
上海适合春游的景点 上海春季踏青赏花的地方 上海十大春游好去处
上海的春天一定是五彩缤纷的“彩色”,踏青、赏花成为上海春季旅游热门主题,那么,上海春天去哪里玩呢?MAIGOO旅游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上海十大春...
MAIGOO原创 上海旅游 上海市 ★★★
3.3万+ 161
成都传统文化有哪些 成都传统文化大盘点 与你看川剧变脸 学蜀绣
成都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蜀文明发祥地,具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孕育出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天府文化。也孕育出了蜀绣、蜀锦、瓷胎竹编、川剧...
MAIGOO原创 成都文化 成都市 ★★★★
7.3万+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