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2024-2025年度中国城市更新工程改造加固领域精选案例中,南京曼卡特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其创新的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技术,成功助力南京大报恩寺千年石碑修复项目,成为历史文化建筑保护领域的典范。该项目由曼卡特技术工程师刘勇、於万林主导,通过“主动预应力+智能锚固”技术突破,实现了文物修复“零损伤、高可靠、长寿命”的目标,为城市更新中的历史建筑保护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千年古建修复难题:传统工艺遭遇技术瓶颈
南京大报恩寺作为中国南方首座佛寺,其北半部主体建筑中的香水河桥两侧御碑亭内,矗立着“御制大报恩寺左碑”和“御制大报恩寺右碑”。这两座石碑历经千年风雨侵蚀,加之南京潮湿多雨的气候条件,表面风化严重,出现酥裂、剥落等现象,传统铁箍锚固方式因锚固力不足、易腐蚀等问题,难以满足文物保护需求。

“石碑修复需兼顾结构安全与历史原貌保留,传统方法要么破坏文物本体,要么加固效果有限。”项目技术负责人刘勇指出。面对这一挑战,曼卡特团队提出采用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技术,通过主动施加预应力,提前抵消外部荷载对石碑的损伤,同时利用碳纤维布的高强度、耐腐蚀特性,实现长效保护。
技术突破:预应力碳纤维布实现“无痕修复”
曼卡特自主研发的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系统,由高强度碳纤维布、预应力锚具及配套胶体组成,通过“预应力张拉+自锁锚固”双机制,突破传统加固依赖粘结力的被动模式。项目工程师於万林介绍:“我们为石碑量身定制了0.5mm超薄锚具,配合台湾南亚环氧树脂胶体,在石碑背面隐蔽位置植入锚具,通过张拉碳纤维布施加预应力,将抗震设防烈度从6度提升至8度,同时确保文物表面无任何可见修复痕迹。”

该技术核心优势在于:
1.主动防御:通过预应力提前抵消荷载,避免裂缝扩展;
2.超薄隐蔽:锚具厚度仅0.5mm,实现“无痕修复”;
3.耐久可靠:碳纤维布抗拉强度达4300MPa,适应极端环境;
4.施工高效:现场检测抗拉强度、弹性模量,确保质量达标,缩短工期。
案例价值:城市更新中的历史文脉传承
南京大报恩寺石碑修复项目不仅解决了技术难题,更在城市更新中探索了历史文化保护与现代科技融合的新路径。项目通过“修旧如旧”原则,最大限度保留石碑历史信息,同时利用预应力碳纤维布技术提升结构安全性,实现“保护-利用-活化”的闭环。

“这一案例为城市更新中的历史建筑保护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家评价道,“曼卡特的技术突破,证明了科技创新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关键作用。”
企业担当:20年深耕铸就行业标杆
南京曼卡特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专注于加固材料、机械锚栓及幕墙材料的研发与生产。其预应力碳纤维布系统已应用于南京地铁、中国航天大楼、成雅高速等重大工程,并通过ISO质量体系认证,由中国平安承保,质保50年。
“让建筑永放光彩,给人类一个安心的家园”是曼卡特的企业使命。此次大报恩寺项目入选国家级案例,不仅彰显了企业在工程加固领域的技术实力,更体现了其以科技创新守护文化根脉的社会责任。
未来展望:技术赋能城市有机更新
随着城市更新行动的深入推进,历史建筑保护与功能提升的需求日益增长。曼卡特预应力碳纤维布技术凭借其“零损伤、高可靠、长寿命”的特性,将在老旧建筑改造、工业遗存活化、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我们正与多地文保单位合作,推广预应力碳纤维布技术在古桥、古塔、石窟等场景的应用。”曼卡特技术总监表示,“未来,我们将持续创新,为城市更新提供更多绿色、智能的解决方案。”此次南京大报恩寺石碑修复项目的成功实践,标志着中国在城市更新工程改造加固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以科技创新守护历史文脉,以技术突破赋能城市发展,曼卡特的探索为全球文化遗产保护贡献了“中国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