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A级景区
4A级景区    
					
					
						 中国十大适合露营的草原    NO.8
中国十大适合露营的草原    NO.8
					
					
						 中国最适合去露营十大山峰    NO.8
中国最适合去露营十大山峰    NO.8
					
					
						 甘南十大秋季旅游好去处    NO.9
甘南十大秋季旅游好去处    NO.9
					
					
						 中国十大最美山谷草甸    NO.10
中国十大最美山谷草甸    NO.10
					
					
						 甘南十大最美景点    NO.10
甘南十大最美景点    NO.10
					
					
						 甘南十大景点    NO.12
甘南十大景点    NO.12
					
					
						 甘肃十大适合露营的地方    NO.5
甘肃十大适合露营的地方    NO.5
					
					
				景点介绍
三角石
三角石景点位于大峪沟旗布沟支沟三角石沟沟口。一入沟口,一块巨大的石头凸现眼前,棱角分明的三座石峰呈三角形兀立石巅,神奇壮丽,相传三角石是格萨尔王射到瓜麻洛部落的神箭。置身三角石下,周围松木蓊郁,流泉淙淙。仰望奇石,又恰似一只雄鸡引颈长鸣,故又称“雄鸡报晓”。当人在惊异中趋步绕石而过,回头再看那“雄鸡报晓”时,却又成了另一番景致,一座相依相偎的“姊妹峰”站在青山之巅,峰顶松柏苍翠,石色斑斓,使人深感大自然的奇妙莫测,同一处景观,在不同位置观赏,姿态各异。
云江峡
云江峡是大峪沟景区的第一个景点,峡两岸石壁侧立,陡峭嵯峨,大峪河穿峡而过,迂回曲折,水声潺潺。峡中苍松翠柏荫天蔽日,峡外松柏葱茏,阡陌纵横,使其峡犹如长江巫峡的缩影,若隐若现,奇妙无比。
旗布寺
旗布寺 也称“纳道寺”,藏语称“罗桑德庆林”(善慧大乐洲)、“噶丹曲林”(具喜法洲),位于洮河南岸木耳镇辖境旗步沟口。旗布寺原建于旗布沟燕麦沟口的“斯哀告”台地上,距现址1.5公里,遗址残垣痕迹明显,遗址内尚有土围墙残基,有碳层出现,后因改宗,于明末迁至今址,距今约800余年历史。对于旗布寺的创建,《安多政教史》中有这样的记载:公元1618-1702年,该寺由西藏彭域杰乌岗哇高僧赛康巴桑结嘉措在第九代卓尼嘉波(土司)杨朝梁的支持下创建。赛康巴桑结嘉措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主持旗布寺和卓尼大寺的教务并兼任法台。1706年,由阿旺索南出任旗布寺法台,形成了旗布寺的法台传承系统。清雍正七年(1729年),阿旺索南主持修建了旗布寺经堂,后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修建旗布寺参尼扎仓,寺内原供奉有白象牙雕刻的无量寿佛像、二世达赖喇嘛根敦嘉措亲手雕刻的白檀木法王像、卓尼法王曲吉楚臣达吉供奉的能言弥勒像、大昭寺释迦牟尼佛像前供物装饰的金刚度母和善逝八塔等,该寺隶属卓尼大寺,并由卓尼大寺委派法台主持该寺教务。1958年旗布寺遭遇火灾,建筑除大经堂外无一幸存。旗布寺三年一次、为期七天的嘛呢会远近闻名,阴历五月初一至初七,临近木二镇的村民们前来祭祀神树和山神,并接受无量寿佛的抹顶。现寺内僧人有22人,活佛一人,香曲曼拉活佛主持寺务,阿旺索南法台传至第六世。
旗布林卡度假村
旗布林卡度假村位于景区卓玛拉措湖畔,主要由藏式帐篷群和小木屋组成,拥有卓尼独特民俗风格的藏式小木屋3座、帐蓬城等,是一个集休闲、娱乐、吃住为一体的水电设施齐全的大型旅游度假村。
旗布林卡神女潭
顺旗布峡而下约500米,便到了神女潭,传说此潭原是仙女洗浴之处,有一年仙女们飘然降临,但神女潭的水深不没膝,潭两岸草木干枯失色,面对如此情景,她们只好悻悻回宫。不久,这里便喜雨连绵,山山水水重显往日光彩。从此以后,每当草原上旱情严重之时,当地藏族妇女便集聚潭边,焚香煨桑,高唱山歌,祈求仙女们布云降雨,以保水草茂盛,牛羊健壮。
阿角沟
与桑布沟毗邻,分为阿角大沟和阿角小沟。“十八道交河”奇险无比,形成了阿角沟大峡谷,最奇特的景致当属三道石门,一道险似一道,一道奇似一道。河流冲出峡谷,汇入洮河、黄河。
桑布沟、桑布草原
进入桑布沟,展现在眼前的是广漠的草地和起伏绵延的丘岭。丰美的草原成了牛羊牲畜繁衍成长天然牧场。 阿角沟 与桑布沟毗邻,分为大阿角沟和小阿角沟。“十八道交河”奇险无比,形成了阿角沟大峡谷,最奇特的景致当属三道石门,一道险似一道,一道奇似一道。河流冲出峡谷,汇入洮河、黄河。
景区特色
山雄、石奇、水丽、林秀
大峪沟中最有气派,最壮美的立体景观,就数以迭山为首的群山崇岭,是天下群山的完美组合、神韵的集中组合、造型的奇特组合。鸟瞰这层层叠叠群山,山体由东向西倾斜,由北向南逐级增高,呈阶梯状。循沟溯水,最低缓的第五阶台地为一座座浑圆缓平的低山丘陵,环抱宽阔的谷间冲积草甸,沿主沟系东西两侧依次排列;第四阶山势逐渐耸起,山体东西对峙,时拢时分。组合于迭山主脉脚下,层层叠叠,巧妙搭配的苍山翠岭,绿浪起伏。峡谷边缘的丹霞地貌,赤壁灰岩,裸岩怪石在阳光彩霞的晖映下栩栩如生。迭山主脉裸露的白岩石,壁立万仞的悬崖,长年不化的冰雪,缠绵缭绕的云雾,连绵数百里,雄壮无比。
大峪沟彩虹
数百座裸露的石峰耸立在层层叠叠的群山之巅,站在迭山主脉鸟瞰,奇峰怪石犹如行驶在大海中的渔舟,千帆竞浪,百舸争流。奇形怪状的姿态,又如“动物世界”的影视画面在定格。步入大峪沟,一览群峰英姿,一刹时石屏风挡住去路,钻过石峰一线天,却又峰回路转,别是一番景象。举头仰望,悬石突兀,峭壁林立,如塔如柱,如剑如戈,直指青天。一座座天然雕塑的佛祖、美女、将军、诗人、农夫、牧童及各种动物造型形态逼真,活灵活现。更为奇妙的是这些鬼斧神工的造像,随人视角的转换而变幻,使人如坠九天云雾之中。
大峪沟姊妹峰
迭山脚下各种裂隙泉、喷泉、间歇泉、温泉数不胜数,它们喷涌于峭壁之上,峡谷之中,千姿百态,有的形成淙淙细流,娴静幽雅;有的刺破峭壁峡谷,急流奔泻,流珠飞溅。在迭山环抱中汇集成十几条小溪,沿安子沟、坡伦沟、尼玛沟、尼嘎沟、八十里沟、阿角沟、旗步沟、桑布沟诸沟系于旗布林卡山门处汇成大峪河。总集水面积达780余平方公里,为大峪河汇集了38500万立方米的多年平均径流量。大峪河四季清澈,不管多深都可一眼望穿水底,不管下多大的暴雨,支流小溪、山泉飞瀑中的水始终晶莹清澈。
阿角镜湖
这里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长,无数的飞泉流瀑从海拔4000米左右的悬崖峭壁上直落谷底,有的形成了八、九级飞瀑,有的如珠帘悬挂,有的滴水穿石,形成奇形怪状的响水洞和梯河暗流;有的如利剑切透数百米山谷,穿峡而出。这数不清的奇水景观,却无一处雷同,移步换景,各显神韵。每逢隆冬之际,水极少结冰,而从旗布寺之下的河面却冰封雪盖。长达三十公里的河道,坚冰像一条洁白的长练捂住了河面。更为神奇的是,每年腊月将近,大峪河上总要发生一起当地人称为“犀牛背冰”的奇异现象:整条河面的坚冰在某一日子夜时分,突发一阵惊天动地的爆裂声,一两尺厚的巨大冰块纷纷抛置两岸,其神力令人咋舌。对此自然冰裂现象,当地人传说为洮河水神派遣一头犀牛,从洮河与大峪河汇流处钻入河底,用其锋利的犄角斩开冰层,并将冰块背出河床,疏通河道。这浩大的工程,它只须几分钟便一挥而就,难怪此地村民对“犀牛背冰”的神话,虔诚膜拜,奉若神明。
高山牧场
大峪沟的森林遮天蔽日,浩瀚无垠。沟内除海拔3600米以上的裸岩外,层层叠叠的崇山峻岭,平坦浑圆的群山之巅,悬崖峭壁的缝隙之间,均被莽莽苍苍的林木覆盖,除边缘开阔地带的中、幼龄林分曾经多年采伐外,纵深处为千百年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春风吹拂时似绿色的海浪,汹涌澎湃,涛声起伏;夏日辉映时,万木竞翠,山花簇拥,百鸟鸣唱;金秋雨后,薄云淡雾缓缓退去,轻纱朦胧中透出一匹新织的锦缎:墨绿的松,苍翠的柏,金色的桦,橙黄的杨,火红的栎……将这片-打扮得五彩缤纷;隆冬时分,这里又是一番景象,冰雪将大峪沟的森林装点得更为圣洁。纯波氏落叶松林里的冰挂,晶莹剔透;挺拔的云杉、冷杉、圆柏在碧绿的外套上加上雪白的披风,像顶风冒雪,守卫在北国的边防战士。
原始生物园
大峪沟景区不仅有引人入胜的美景,更是一座富有多种资源的原始生物园。主要树种有高山耐旱针叶冷杉、云杉、松柏等天然乔木、灌木共19科31属100余种;药类植物140余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黑鹳、金钱豹、雪豹、苏门羚和梅花鹿等,二、三类保护动物20余种;羊肚菌、黑木耳等菌类十多种,各种山珍野果漫山遍野,俯拾即是。
久远文化
连绵延续的昆仑山脉将这一人间仙境推向了草甸与黄土的边缘,自古以来,这里一直是氐羌民族繁衍生息的中心,是古代弯弓跃马的战场。这里的山水草木沉积着数千年前祖先们狩猎、游牧的历史。在这史称“汉藏走廊”、“丝绸之路”西南支线的洮西通道中,在这古代羌、氐、土谷浑、吐蕃诸民族生活的中心,形成了卓尼特有的觉乃藏族(三格瑁),凝聚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独秀。
独特民俗
卓尼县有藏、回、汉、土、满、苗等多10多个民族,其中藏族人口占人口总数的62%。这里不仅是西藏农区宫廷服饰保留最完整的地方,觉乃藏族服饰三格瑁婉约大气、古风浓郁;还有着独特的建筑——苫子房,美观大方且实用;此外这里还保有非常独特的风俗节日,其中以婚俗习惯为甚,结婚当天,新娘把兄弟姐妹请到婆家,新郎站在大门头的房顶上,接受长辈及亲友的挂红祝福,一直站到婚礼结束。期间,新娘舅舅把新娘抱进来,新娘在炕上背对着静思一天,下午三点左右夫妻拜见公婆,新娘认灶点火切菜,僧人诵经,亲朋边吃边唱善巴,边唱边舞“阿迦”。直至婚礼结束,舅舅再把新娘抱回娘家,遵循新娘"不落夫家"的古风遗俗,十天半月甚至半年后,娘家父母重新将新娘送来,夫妻才得以洞房花烛,过上甜蜜生活。
交通信息
大峪沟景区交通相对不便,比较适合自驾。非自驾者可先到卓尼县,再拼车前往大峪沟景区,从县城到景区目前尚未开通公交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