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A级景区
4A级景区    
					
					
						 郑州十大寺庙    NO.2
郑州十大寺庙    NO.2
					
					
						 中国十大祭祖寻根景区    NO.2
中国十大祭祖寻根景区    NO.2
					
					
						 中国十大百家姓景区    NO.2
中国十大百家姓景区    NO.2
					
					
						 中国十大三皇景点    NO.7
中国十大三皇景点    NO.7
					
					
						 郑州十大历史纪念建筑    NO.11
郑州十大历史纪念建筑    NO.11
					
					
						 中国十大非遗旅游好去处    NO.12
中国十大非遗旅游好去处    NO.12
					
					
						 中国十大鼎文化景点    NO.12
中国十大鼎文化景点    NO.12
					
					
						 河南春节旅游十大好玩景点    NO.13
河南春节旅游十大好玩景点    NO.13
					
					
				黄帝故里是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出生、创业、建都之地,战国《竹书纪年》和汉代《史记》等史书均有记载。汉代建轩辕庙,历代迭修。明隆庆四年于庙前建轩辕桥,清康熙五十四年,新郑县令许朝柱于庙前立“轩辕故里”碑。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帝故里多次进行扩建,景区面积已达7万平方米,整体布局突出“中华之根”主题,从北到南依次为轩辕丘拜祖区、庙区、中华姓氏广场区,构成了“天、地、人”三大板块,气势恢宏,灿然有肃。2007年扩建后的黄帝故里景区共分五个区域:中华姓氏广场、轩辕庙前区、轩辕庙、拜祖广场、轩辕丘与黄帝纪念馆区。
黄帝故里景区门前广场原名轩辕广场,由于地处老城区,形状不方不圆,道路斜穿而过。2008年根据专家建议,将轩辕广场更名为中华姓氏广场,面积由原来的7千平方米扩建成1.5万平方米的方形广场,将景区内鼎坛移至百家姓广场,放至广场靠南三分之一处,鼎坛高9米,底座为35米×35米,坛面为21米×21米,共分三层15层台阶,鼎坛周围广场地板上刻满中华4600多个姓氏,并有抽象的祥云纹路散布广场之中,意喻“踩祥云之上,观百家姓,唱和谐歌,畅想民族腾飞之未来”。这一亚洲最大的姓氏广场将成为群众拜祖的主要场所。大典时,百家姓方阵群众将身着姓氏标志的服装参拜祖先。位于广场中心的中华第一鼎——黄帝宝鼎高6.99米,鼎口直径4.7米,腹深2.8米,耳高1.5米,足高2.8米,重24吨,鼎足为熊足,取意轩辕黄帝系有熊氏;鼎腹饰九龙,首顶艳阳火球,口倾水纹,祈风调雨顺,象征祖国统一安定。造型庄严、凝重、大气,被誉为“天下第一鼎”。
在“2009全国特色文化广场颁奖大会”暨“第三届全国广场文化论坛”上,以展现中华姓氏悠久历史的新郑中华姓氏广场被授予“全国特色文化广场”荣誉称号。
轩辕桥是轩辕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人为拜谒始祖轩辕黄帝,在祠前专门修建的。原桥为明“隆庆四年”即公元1570年所建。桥东侧,有阴刻篆文“轩辕桥”三个字,西侧的古砖上,刻有“许州造砖户王仲”的字样。由于朝代更迭、历史变迁和地形地貌的变化,此桥被沉埋地下多年。2002年3月,新郑市决定恢复轩辕桥这一景观,在开挖新桥桥基时,正巧与古桥址相合。新修的这座轩辕桥,长12米,美观、典雅,如长龙卧波,横跨于姬水河上。
轩辕庙是整个黄帝故里景区中最古老的建筑也是最核心的部分。汉代建祠,明清修葺,有正殿、东西配殿和祠前庭,2000年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轩辕庙位于新郑市区轩辕丘前。汉代建筑,历代多有毁建,明清重修,存有大殿、东西厢房和前殿门。轩辕庙正殿五间,中央供奉轩辕黄帝中年金身塑像,上面人文初祖的扁额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程思远的题词,殿内四周的壁画生动形象的展现了皇帝一生的丰功伟绩。东西配殿各三间,东配殿塑黄帝元妃嫘祖——“先蚕娘”像;西配殿塑黄帝次妃嫫姆——“先织娘”像。
黄帝宝鼎坛区位于轩辕庙后,南北长150米,东西150米,面积约2.25万平方米,由青石甬道铭文、民族图腾柱、黄帝宝鼎坛和楹联长廊组成。青石甬道铭文镌刻上自伏羲、神农、黄帝,下迄21世纪近万年历史,其中记有关黄帝在河南新郑诞生、建都等史实。
新郑是鼎器之源,中国最早的鼎器出自八九千年前新郑的裴李岗遗址。五千年前,新郑人轩辕黄帝最早将陶鼎炊器制成铜鼎礼器。黄帝宝鼎比我国现存最大的商代“司母戊鼎”高出5.66米,重23.6吨,比现今进入世界吉尼斯纪录的广东肇庆青铜鼎高出0.39米,重8吨。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象征。其余8鼎,为四方四圆,通高1.25米,兽面纹饰,分别取仕、智、丰、爱、安、嗣、寿、财之名,以八卦之位环列黄帝宝鼎四周。楹联长廊位于黄帝宝鼎坛区东西两侧,各长150米,宽5米,楹联200幅,展示名人大家手笔,歌颂黄帝功绩,心系故里,其中多为书法艺术佳品。
黄帝故里景区的大门为汉阙。阙,系最古老的门。阙者,缺也,是古代宫殿、祠庙和陵墓前的建筑物。这座汉阙其形为蜂腰形子母阙。母阙为重楼,上楼为重檐,高17.08米,东西两阙之间净距24米。
轩辕丘与黄帝纪念馆区位于黄帝宝鼎坛之北,占地约1万平方米。轩辕丘旧址于此,清末被毁,今又象征性修复。丘高19米,直径100米,丘上植草木。黄帝纪念馆位于轩辕丘下,总投资1600万元,高11.9米,宽50米,二层,建筑面积30018平方米。由郑州大学建筑工程院和河南省古建筑研究所进行建筑设计和装修设计。纪念馆采用地穴覆土式建筑手法,为新石器时代人字形建筑,通过岩画和青石等传统表现手法,表现根文化主题。一层在地下,北壁墙中央端坐轩辕黄帝黄铜像,通高5.9米,取“九五”之尊,右手执权杖,左手握拳置膝上,目视前方,睿智、英武、端庄、慈祥。纪念馆门前亦有一尊玻璃钢仿石雕黄帝像,与馆内塑像相同。黄帝纪念馆前左侧靠东墙树“世界客属第十八届恳亲大会拜祖纪念碑”。历年大型祭拜活动在黄帝纪念馆前黄帝宝鼎坛区举行。黄帝故里景区2003年为国家AAA级景区,2006年晋升为国家AAAA级景区,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始祖山,古称具茨山,位于新郑市区西南15公里处的辛店镇境内,面积约12平方公里,山青水秀,风景如画,黄帝文化遗迹遍布山野。2000年7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山顶的轩辕庙等景点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公布为全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3年始祖山被河南省林业厅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2005年被批准国家级森林公园。
始祖山主峰风后岭海拔793米,相对高度540米,远远望去,好似一尊轩辕黄帝像,伟岸挺拔,眉眼毕现,蔚蔚壮观,令人肃然起敬。风后岭南坡和东坡为数百米高的悬崖峭壁,奇峰怪石林立,构成高峻雄伟的山岳风景。
郑州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4.3℃,降雨大部分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春秋两季天高气爽,百花齐放,为旅游最佳季节。
景区开放时间:08:00~17:30
建议游玩时间:2小时
郑州火车站广场乘坐以下运营巴士:
发车站终点发车时间
郑州新郑汽车站05:50-19:30夏天9分钟/班,票价7元
郑州新郑汽车站06:00-17:30冬天
新郑汽车站——黄帝故里步行890米到达。
公交转乘:
从郑州市火车站走约190米到火车站总站(大同路)乘坐;981路(原K81路)(坐11站)到万客来站(S103)下,走到新客运南站总站转乘;
郑州市客运南站-新郑北关汽车站(坐1站)到新郑北关汽车站总站下。走约680米到黄帝故里。
郑州——新郑
1、107国道:从郑州市区——十八里河——107国道——新郑西关——向东直行经西关双洎河——腾飞像阁老路向北——阁老路与轩辕路交叉口向东200米——黄帝故里景区。
2、郑新公路:从郑州市区——十八里河——郑新公路——新郑迎宾路——黄帝故里景区。
3、京珠高速:从郑州上京珠高速——途径机场高速——新郑高速下路口——沿解放路向西300米——解放路与神州路交叉口向北——神州路与人民路交叉口向东直行——经人民路大桥、西亚斯学院、黄帝像、新郑宾馆——人民路与新建路向北——新建路与黄水路交叉口向东——经步行街——黄帝故里景区。
黄帝故里位于河南省新郑市,地处北纬34°16′至34°39′,东经113°30′至113°54′之间。北靠省会郑州,东邻中牟县、尉氏县,南连长葛市、禹州市,西与新密市接壤。北距郑州市区38公里;东北距中牟县城45.6公里、开封市区120公里;东至尉氏县城42.6公里;南至长葛市区20.4公里、许昌市区40公里;西南至禹州市区36.5公里、平顶山市区84公里;西至新密市区34.5公里。
新郑市处于华北平原、豫西山地向豫东平原过渡地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温适中,四季分明。公历3月至5月为春季,天气温暖,多东北、西北风,雨水偏少;6月至8月为夏季,天气炎热,多东南风,雨水偏多,降水量占全年的52%;9月至11月为秋季,天气凉爽,风向不定,雨水偏少;12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天气严寒,多西北、东北风,雨雪偏少。
郑市古为有熊国,是古有熊氏的族居地,五千年前,轩辕黄帝出生于新郑北关的轩辕丘,长于姬水河畔,黄帝元年即位,居有熊,初制冕服。带领先民肇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根基。
汉代时,为纪念黄帝功德,人们在轩辕丘上建造了轩辕庙,此后历代都有修复。
明朝,明穆宗隆庆四年(1570年),在祠前建轩辕桥。
清朝,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新郑县令许朝柱在祠前立“轩辕故里”碑。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修葺。《重修大殿记》记述:“古传郑邑为轩辕氏旧墟,行在北有轩辕丘遗迹,乃当年故址。”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缅怀始祖功德。
20世纪90年代后,新郑市多次对黄帝故里进行改造扩建,至今景区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整体布局突出了“中华民族之根”的主题,从北至南。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是自春秋战国以来,华夏炎黄子孙于黄帝故里轩辕之丘(今河南省郑州市下辖新郑市)祭拜先祖黄帝的仪式。唐代后升格为官方祭典。大典现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河南省人民政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委、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合总会、世界客属总会(香港)、欧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台湾中国统一联盟主办,郑州市人民政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郑州市委、新郑市人民政府承办。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吴伯雄,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中国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出席历届大典。在“首届全球根亲(客家)文化盛事颁奖大典”被评选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根亲文化盛事”。
黄帝拜祖大典为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仪程共九项,分别为:盛世礼炮、敬献花篮、净手上香、行施拜礼、恭读拜文、高唱颂歌、乐舞敬拜、祈福中华、天地人和。拜祖大典将继续坚持“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谐和睦”主题,体现互动性,对黄帝故里文化以外的少林文化、中国功夫、嵩山文化等由黄帝文化派生衍生文化进行互动彰显。
新郑是黄帝故里,是轩辕黄帝的出生、建都地,人文始祖黄帝在新郑建立,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新郑就有三月三风后顶拜轩辕的习俗,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华夏炎黄子孙的共同祖先。据史书记载,轩辕黄帝故里在河南新郑。春秋时代的历史典籍中就有三月三登新郑具茨山(俗称“始祖山”)朝拜黄帝的记载,唐代以后渐成规制,盛世时由官方主拜,乱世时由民间自办,一直绵延至今。
2000年9月25日,轩辕庙(含轩辕故里)【时代:明至清】被公布为第三批河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4月6日,新郑始祖山黄帝文化景区被中国侨联命名为“中国侨联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6年6月,由河南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公布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07年,被列为郑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8年6月7日,“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2008年游客接待中心被命名为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
2010年被命名为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2年被命名全国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