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岗墟是广东省中山市历史悠久的传统集市,起源于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因邻近沙岗小丘得名,初称“堑头市”。现址位于城区起湾大道,占地212亩,设3000个摊位,以农历三、六、九日为墟期,涵盖农贸、商贸、文化娱乐等功能,并设有灯光夜市与春节花市。
其发展历经多次迁址:明初迁至迎恩街后定名东门墟;清代辗转麻洲街、太平路等地;20世纪70年代后先后迁至湖滨路、柏苑新村,1998年迁入现址并整合下沉式墟场、综合市场等功能区。2000年增设电影文化广场,形成集交易、休憩、旅游于一体的综合场所。现存水果、茶叶、服装等多元分区,为中山规模较大的传统市集之一。
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香山立县时,在学宫附近(良朋里与莲塘路一带)形成了一个名为“堑头市”的集市。
明洪武年间(1368~1398),邑民在迎恩街设墟(现民族路西路口至太平路口一带)。
明弘治元年至十八年(1488~1505),墟址迁到治东附廓,名曰东门墟;其时墟期为农历三、六、九日,墟场范围包括柏桠村口和莲塘街口。时莲峰山西侧有名为“沙岗”的小丘,故称沙岗墟。
清光绪年间(1875~1908),迁往渡头村,继又迁往城南麻洲街。光绪十八年又迁回东附廊。
辛亥革命时,墟市向西伸展至大榕树下(今拱辰路北端)。
20世纪20年代,墟场延至整条太平路。
20世纪70年代,迁往湖滨路,墟期定为农历一、六日。
1985年,从湖滨路迁往柏苑新村,分设农历三、六、九日墟市和平日固定摊档墟市。
1998年,迁往起湾道东侧,占地212亩,总投资5800万元,整体设计将城市花园与民间集市相结合,以椭圆形下沉式为场中心,中间为墟场,设有3000个摊位;西为入口广场及综合市场,东为海鲜鸡肉干货批发市场和食街,南面设花鸟虫鱼街,东西南北设有停车场;逢农历三、六、九日为墟日,晚上为灯光夜市,每年春节设花市,其余时间为公园,是一个集农副产品、贸易、商业、饮食、文化娱乐、休憩、旅游景点为一体的综合场所。
为了给不断兴旺的沙岗墟增添群众性文化氛围,发挥墟内原有文化广场“以文促商、以商促文”的作用,加快经济文化一体化步伐,促进两个文明的发展,石岐区高度重视广场文化建设,投入60万元将沙岗墟中心文化广场改造成能容纳近5000名观众的石岐电影文化广场,并在2000年9月3日落成启用,成为中山市首个电影文化广场。新落成的石岐电影文化广场除了保留原有中心文化广场的建筑特色外,还增设了适合大型文艺表演、传播电影文化的多功能舞台,配备了相应的灯光、音响等高质量的视听设备和专业的电影放映队伍,建立健全和完善了电影文化广场的管理制度,以确保电影文化广场活动的持久繁荣。
沙岗墟文化广场的落成启用,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一个文明、健康的文化娱乐阵地,为我市传播电影文化提供了一个大舞台,对于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市民文化素质、满足市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明生活的需求和推进城市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注:每月农历逢有三、六、九都开市,如:初三、初六、初九、十三等。
水果区,全中山市优惠的实惠零售
中山大型传统的集市沙岗墟,有着500多年的历史,赶集人山人海
茶叶区,陶瓷区,菜市场,中山市大型二手音响集散
服装区,盘景区,古钱币区,家居区,烧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