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古城”是兖矿东华(湖南)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斥资百亿倾情打造的一个集旅游、居住、购物、商务、娱乐、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景区。江南古城地处人杰地灵的湖南中部益阳东部新区,三湘四水之一的资水流经此处。作为一座即将兴起的历史文化名城,江南古城将以独特的人文景观以及益阳周边的自然景观相结合,打造一座别具一格的文化长廊,为国家中部的崛起写下华丽的序章!
江南古城以当地传统文化特色为主题,充分展示当地历史人文特色,以古典风韵为其风格特色,重塑益阳历史氛围,凸显传统民居文化底蕴,打造湘西黄金旅游路线新明珠。
古城开发建设全过程突出“两型”主题,从规划设计到交通、建筑、能源、环保、产业和社会管理等,始终贯彻“两型”理念、推广“两型”技术、使用“两型”产品、建设具有“两型”特色的生态文化古城。
古城完全按照5A级景区标准进行设计,全面注重人性化和细节化,强调以人为本,成为一个集旅游、住宅、商业、娱乐、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人文古城。
古城住宅区有2000亩的传统民居,其中300亩水体周围建造以十二生肖定位的十二种传统民居,从而满足高端人群的需求;叠拼别墅——私密空间,开发创新产品,寻找市场需求满足各层次消费群体的需要。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红色文化、三国文化、湖湘文化、梅山文化、湘军文化在这里集结;湖南第三个5A级景区在这里诞生;特色的传统民居是人类理想的家园,走进益阳古城,感受复古人生。
茶马古道风景区位于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境内,距离益阳市区150公里。素以南方最后一支马帮和完整的茶马古道遗存著称于世,这里保留了原生态的高山民居风光和峡谷风光,远离尘嚣,秀美独特,故被称为“高山之城,茶马遗风”。
景区位于溆浦与安化交界处。该村四面环山,有一不大的盆地,自古只有一条梅山古道穿越其中。晋太元中,武陵渔人捕鱼缘溆水而上误入此地并逗留多日,回去后向武陵太守说起此事,太守派人随其往,却迷路而返。
“山乡巨变第一村”紧邻益阳市中心城区,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是中国文化名人、现代著名作家周立波先生的出生地及其《山乡巨变》、《山那面人家》等小说的创作背景地。景区再现了《山乡巨变》文学主题情景、修缮了周立波故居、恢复了清溪村村部旧址、民俗艺术广场、山那面人家老屋、立波果园,新建了立波小街等景点。
益阳百竹园位于桃益公路旁,距市中心6公里,距火车站5公里。第一期建设占地320亩(拟扩征1000亩),水域160亩。该处以竹类植物基因保存,珍贵竹种繁殖与培育,弘扬中国竹文化为主要目的,集科研推广、休闲度假、文化娱乐等于一体。是益阳第三产业中具有浓郁竹乡风情的多功能城郊型生态休闲基地。
浮邱山号称“小南岳”,位于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城西南12公里处,主峰海拔752.4米,方圆58平方公里,区内山岭起伏,峰峦突起。浮邱山是闻名湘中、湘北的佛教圣地。浮邱山主峰年平均气温16℃,最高34.2℃。这里早春留雪霁,盛夏存阴凉,每至云雨季节,则山峦烟云变幻,然则雨过天晴,但见云蒸霞蔚,岚光异彩,似入人间仙境,令人赏心悦目。群峦叠翠的浮邱山,山上古木参天,浓荫匝地,珍奇竹木和奇花异草夹杂其间。
“桃花江是美人窝/桃花千万朵/比不上美人多……”与桃江县隔县相邻的湘潭人黎锦晖创作的这首《桃花江》,出现于上世纪30年代。它以优美的旋律,轻柔的曲调,多情的词句,唱了妩媚的桃花,秀丽的桃花江,以及喝桃花江水长成的娇美女子。因而,凡是唱过、听过和听说过这首歌的人,以及还在唱和听这首歌的人,都被桃花江这个名字深深吸引着。
大通湖区位于湘中偏北,东邻漉湖,南与沅江市相连,西北与南县、华容县比邻。地形为典型的洞庭湖冲积平原,区内的湖泊、水面、沟渠纵横交错。土壤成土母质系河湖沉积物,地势低洼平坦,地面海拨高程24~32米之间。
益阳地处湖南省北部,东西最长距离217公里,南北最宽距离173公里。从地图看,像一头翘首东望、伏地待跃的雄狮。它北近长江,同湖北省石首县抵界;东北部濒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与本省岳阳市毗邻;西和西南部是连绵千里的雪峰山,与常德市、怀化市接壤;东距省会长沙市70公里,与长株潭经济共同体相连;南连湘中腹地娄底市。是当今中西部大开发的前沿地带。
江南古城位于益阳市东部新区沧水铺镇临三一九国道与高新大道交汇处。益阳东部新区位于益阳市赫山区与长沙市宁乡县交界处,区域包括赫山区沧水铺镇、衡龙桥镇等7个乡镇的部分辖区,现状人口15.8万余人,总面积285平方公里,是我省第一个“省市共建”的“两型社会”示范区。总体定位是: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中国文化产业新标杆、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总体目标是新建一个常住人口30万人以上、年旅游客流量1000万人次以上,具有国际水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生态宜居新城,使之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文化体育产业新基地。重点发展文化创意、生态旅游、体育休闲、特色教育、养老、商业居住等三产业。
新石器时代晚期,在今益阳安化县马路口、江南,南县北河口,赫山区邓石桥和沅江市漉湖等地,业已形成村落。
进入青铜器时代后,在今桃江县马迹塘、灰山港,沅江市莲子塘以及赫山区赫山庙、龙光桥、笔架山一带,聚居村落已趋密集。
东周以前,区境属《书·禹贡》所载九州中的荆州管辖。战国时期为楚国黔中郡属地。秦属长沙郡。
西汉,郡县与封国两制并行。今益阳地区分属长沙国,武陵郡,统隶荆州刺史部。东汉,沿袭西汉州、郡、县制,废长沙国为郡。今益阳地区分属长沙国,武陵郡、统隶荆州刺史部。
三国鼎力,吴、蜀分荆州。这一时期,荆州处于魏、蜀、吴逐鹿争雄的疆场。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出南方,吴、蜀为争夺荆州展开了一场错综复杂的争斗。公元207年先为蜀刘备夺取。孙权索取荆州未成时,乃派吕蒙夺取长沙。刘备为救长沙,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令关羽屯兵益阳与吕蒙相拒。《吴志·甘宁传》载:“宁随鲁肃益阳拒关侯,侯择精锐五千投县上流十余里浅濑,云欲夜渡。肃选兵益宁,宁乃夜住,侯闻之,住不渡而结寨营。”鲁肃则则率程普、甘宁据城东南龟山屯驻,于陆贾山溪口约会关羽。这次约会,便是名震千古的“单刀会”。而益阳城垣,即为肃筑土城屯兵所建。
五代,十国割据,湖南属楚国。后梁(公元479年)益阳属潭州。后唐(公元923年)马殷为楚国,益阳属长沙府。后周(公元951~959)益阳属潭州府。
宋朝,初分天下为15路,后分23路,南宋为16路,路高安抚司,直隶京师,路以下置府、州郡、军。北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益阳属湖南路潭州长沙郡。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以益阳梅山等地方分置新化、安化等县。宋史神宗本纪载:五年章惇开梅山,置安化县,取名为“归安德化”之意。
公元1279年,忽必烈灭南宋建元朝,置路,元成宗元贞元年(公元1296年)以益阳县有万户升为益阳州,属潭州路。天历二年(公元329年)随潭州路改为天临路属。
明朝分全国为13省,省高布政使司(后改改承布政使司),省下置府、州、司,益阳属湖广行省,即湖广布政使司(江夏,今武汉市)长沙府。明代洪武初(公元1368年)复降益阳州为益阳县。
公元1636年,爱新觉罗氏改国号为清。采用“省”、“道”、“府和直隶厅、直隶州”、“县和散厅、散州”四级制,初分全国18省,后为23省,省高总督、巡抚、驻布政使司。益阳属湖南省长宝道长沙郡。
公元1852年10月20日,洪秀全统率太平军经长沙转战益阳,改益阳县为“得胜县”。这是益阳历史上仅有的一次短暂更名。
1949年湖南各地相继解放,国民党政府在湖南的统治宣告结束,各行政督察区的建置随之瓦解。是年8月,成立新的湖南省临时政府(1950年4月正式成立省人民政府)后,全省设1个省辖市、10个专区。专区设专员公署,为省政府派出机关。益阳专区于1949年8月成立,专员公署驻益阳县城关区,辖益阳、安化、湘乡、宁乡、沅江、汉寿6县。
1994年3月,国务院批准撤销益阳地区,设立地级益阳市;5月,新的中共益阳市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共益阳市第一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原益阳县、益阳市分别以资水为界,以南改为赫山区,以北改为资阳区。7月1日,“益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益阳市人民政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益阳市委员会”正式挂牌。从此标志着地级益阳市的成立。全市辖3县(南县、桃江、安化)、1市(沅江市)、2区(赫山、资阳)、5大国营农场(大通湖、北洲子、金盘、千山红、茶盘洲)和大通湖渔场。
2012年6月28日6月28日,由山东兖矿集团东华公司投资75亿元建设的“江南古城”文化旅游项目,在益阳举行签约仪式。这是益阳市迄今引进的规模较大的旅游地产项目。“江南古城”将建于益阳东部新区鱼形山“两型社会”示范区,融建筑艺术、民俗风情、特色文化、传统习俗、地方特产等内容于一“城”,总用地35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