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师堂,位于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龙江街道孤山村,居秦巴之间,处江汉之源、沔褒二水交汇之所,平地拔起、孤峰独秀天然八卦之形,是当地一处道教活动场所。
天师堂以太极为心,四象为辅,以八卦方位确定其主要建筑位置,形成以太极为中心、八卦卦象为整体构型的中国传统院落式建筑群。院落以青砖、木头为主要结构,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由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卦象的建筑群。天师堂内囊括:灵官殿、天师殿、慈航殿、斗姥殿、月老殿、财神殿、文昌殿、药王殿、真武殿、圣母殿、娘娘殿、吕祖殿、邱祖殿、三官殿、三清殿、玉皇殿、东华殿、王母殿等祖师18供殿。还通过大量的碑刻、雕塑、图画、文字展示了丰富多彩的道教知识,营造出了浓郁的道教文化和活动氛围。
建筑者根据参差突出的自然地势匠心独运,致天师堂的位置处于孤山之上,进而达到庄严、肃穆、气势宏大之气场;加之凭借沔褒两水交汇,前后青山相间的极佳风水布局和自然环境的清幽而体现了清新舒适深邃幽静之感。
据《诗经》、《水经注》、《史记禅书》、《列仙传》等历史典籍记载:公元前977年,周昭王南征过汉江,沉船溺水而亡,两侍女延娟、延娱亦随水而逝。其后延娟、延娱多次在孤山一带显灵,老百姓称之为“汉水女神” 。周穆王年间,当地百姓于此立庙祭祀,后来成为历代唯一官祭汉水女神之所,史称“汉庙堆”。
东汉末·建安初(198)年太守张鲁在汉中传教,遂改为天师堂;增祀太上老君,三官大帝至清道光初年皆称此为圣道之迹。道光七年被其他宗教所占,今政府文物部门经论证认定为道教圣地。
2015年初,汉台区委、区政府在专项治理佛道教乱建庙宇工作中,根据陕西省委、省政府和汉中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依据孤山天师堂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和已经具有的建筑规模,决定将孤山天师堂交由汉台区道教协会代管;2016年,汉台区道教协会正式上报申请将孤山天师堂依法登记开放,经过区、市、省宗教部门逐级审批于2017年7月正式批准筹备设立为道教活动场所。
2017年开始,天师堂进行重修,汉中市道教协会刘至堃道长不辞劳苦、历经六年化缘于十方善信,天师堂方得以恢复庄严道场。
2023年11月21日,天师堂举行落成庆典暨开光祈福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