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马尔罕的雷吉斯坦广场:经学院的传奇。
雷吉斯坦广场(The Registan)在中世纪可是撒马尔罕的心脏地带,不仅是商业中心,还是中亚的学术圣地。广场上的三座经学院——兀鲁伯经学院(Ulugbek Medressa)、谢尔多尔经学院(Sher Dor Medressa)和季里雅卡利经学院(Tilla-Kari),各有千秋,各具特色。
首先说说兀鲁伯经学院,这座经学院可是由帖木儿的孙子兀鲁伯主持修建的,完工于1420年,是三座经学院中较早的一座。它的拱门上方绘有曼陀罗,内部庭院四角各有一个圆顶教学大厅,庭院两边是昔日的学生宿舍,每一间都是拱形壁龛式样。不过,现在这些宿舍都成了纪念品店,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接下来是谢尔多尔经学院,这座经学院与兀鲁伯经学院面对面,建于1636年,那时撒马尔罕已经从帖木儿王朝更换为昔班尼王朝。如果你对伊斯兰教有所了解,一定知道伊斯兰教规中禁止偶像崇拜、禁止描绘生物。但这座经学院的拱门上赫然出现了老虎和人脸,真是离经叛道。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它如此独特,还从未被谴责,至今仍是个谜。其实,太阳人面、狮虎兽这些图腾可能是当时统治民族的象征。比如我们在比比哈姆陵墓外的广场上看到一对狮子塑像,就被当地初中学生用英语纠正说那是老虎。
最后是季里雅卡利经学院,这座经学院位于C位,一反伊斯兰建筑讲究对称的惯例,一侧有蓝色穹顶,另一侧却没有。这并不是它的本来面貌,蓝色穹顶是上世纪苏联人在修复时自作主张加上去的。蓝色穹顶下是一座清真寺,站在清真寺内仰望,头顶是一个镶满金箔的拱顶,但它其实是平的,只是采用了渐缩设计而产生视觉欺骗。苏联人或许是为了呼应内部的假拱顶,而在外面给它装了个真穹顶。
总之,雷吉斯坦广场不仅是撒马尔罕的中心,更是历史的见证者。每一座经学院都有它独特的故事和魅力,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