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寺:位于鸡足山的东北部,始建于元代,是鸡足山较具规模的寺庙之一。
寺内有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楼等建筑,寺外有华严瀑布,瀑布高约60米,宽约30米,水流湍急,气势磅礴。九莲寺:位于鸡足山的西南部,始建于明代,是鸡足山最具特色的寺庙之一。
现在鸡足山最为游客称道的是三株古山茶,两株在华严寺,一株在慧灯寺。山茶分单瓣类、复瓣类和重瓣类,生长于鸡足山华严寺、慧灯庵的三株云南古山茶属于重瓣类,花期较长,观赏价值较高,每年春节期间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如同身着粉红罗裳的佳人,艳而不俗,柔而不弱,成为鸡足山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华严寺如今是一片废墟,只留下一株五裂槭和两株茶花。古人常将槭树称为“枫”,而这株高达20余米的槭树,每年8月便叶红如花,成为鸡足山最早的报秋树。华严寺旧址上的两株古茶花,尽管许多人根据花型认为她们一株是九心十八瓣大红狮子头,另一株是菊瓣绯红通革片,其实她们真正的学名都是“半重瓣”这种茶花。一株树高8.8米,胸围118厘米,每朵花有16~18个花瓣。经过复壮处理后,开始枝繁叶茂,花朵红艳,花姿丰盈,端庄高雅,花开时节,灿若云霞,华照四野。另一株树高7.8米,胸围130厘米,每朵花有16~17个花瓣。不过这株茶花树树势极差。叶片数目极少,花苞极少,处于濒死的边缘。
站在华严寺遗址,透过满树茶花,远眺蓝天白云下的金顶楞严塔,这便是现在鸡足山十景之一的“茶映宝顶”。华严寺是嘉靖年间(1522~1566)真圆法师从南京来此建庵,人称“南京庵”。后来黔国公捐资命张举、郭子荣总管扩建为寺,并根据《华严经》而取寺名为华严寺。万历四十三年(1615)遭火灾焚毁,后由海川向张举、郭子荣募化重修,丽江知府木增建花红阁。一般茶花栽植都与寺庙建设在同一时期,据此可以推算这两棵茶花距今约有400多年的时间。陈大猷,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官云南副使。他在云南任职时看到茶花后,情不自禁写出《看茶花》一诗:“名山虽浪迹,四海已有家,幸有鹏游好,来看野寺花,高枝低夕照,丛萼带晴霞,怪东寒梅瘦,当春艳己赊。”1990年3月21日《云南省志·古树名木志》编纂办公室派人到山上考察后,将这两株古山茶花列入省级古树名木加以保护。经过专门保护,古老山茶再现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