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贝格主教座堂由亨利二世皇帝创建于1004年,是融合罗曼式、哥特式与巴洛克风格的中世纪宗教建筑。该教堂历经两次火灾后于13世纪完成重建,现存建筑主体采用弗兰肯地区灰白砖石建造,81米高的双塔构成班贝格城市天际线核心景观。作为天主教班贝格总教区主教座堂,其内部保存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二世夫妇墓葬,以及唯一葬于阿尔卑斯山以北的教皇克雷芒二世石棺。教堂入口处的'班贝格骑士'石雕因其未解创作背景成为艺术史研究焦点。
教堂采用弗兰肯地区特有的灰白色天然石材建造,主体结构展现早期哥特式交叉拱顶技术。建筑外部四座尖塔高度达81米,构成典型的中世纪罗曼式双塔立面。内部空间以朴素装饰为主,但包含以下艺术亮点:
主祭坛采用蒂尔曼·雷姆施耐德创作的浮雕装饰,耗时14年完成
交错拱形天花板结构形成独特声学效果,可容纳600根风管的管风琴装置
西立面设有'班贝格骑士'石雕,为欧洲现存较早真人比例骑士雕像
教堂始建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巴伐利亚公爵亨利二世为实现将班贝格建设为'世界首都'的战略构想,于1004年启动建造工程。该建筑在1012年首次祝圣,但分别于1081年和1185年遭遇两次重大火灾损毁。现存建筑主体为13世纪重建版本,1237年完成第二次祝圣仪式。18世纪进行巴洛克风格修缮,形成现有建筑形态。
教堂内保存有三处具有历史价值的墓葬:-亨利二世与库尼贡德皇后合葬墓:位于主殿东侧,石棺表面雕刻有皇室生活场景浮雕-教皇克雷芒二世墓葬:阿尔卑斯山以北地区唯一教皇墓地,石棺制作于1047年-康拉德三世皇帝石棺:采用彩色大理石装饰,体现12世纪石雕工艺水平。
教堂每年5月至10月每周六12:00举办管风琴音乐会,利用建筑声学特性进行演奏。日常提供导览服务,德语讲解时间为每日14:00、15:00及周一10:30。
教堂位于班贝格老城中心高地(海拔386米),与旧皇宫建筑群相连。周边272米范围内分布着班贝格老市政厅(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建筑)及'小威尼斯'水岸景观区。从教堂广场向西延伸的Karolinenstraße步行街,可直达雷格尼茨河畔观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