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越境闽王庙是福州市仓山区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上渡街道灰炉巷(檀越境),始建于明代天启年间(约1621-1627年),距今已有350多年历史。
独特设计元素
次间前充柱之间巧妙地设置了圆形的横撑,而明间前充柱与横撑之间则精心制作了平盘斗。这里的柱子设计别出心裁,使用前后副柱与堂柱,未触及地面的结构增加了建筑的轻盈感。在屋脊之上,一盏明亮的灯杆熠熠生辉。同样,次间的檐柱之间也巧妙地运用了圆形的横撑设计,而明间的檐柱则选用了石柱,或许是在后期进行精心更换的。
壁画和神龛
右侧墙面上,三幅壁画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壁画下方,分别题有“五花邓将军”、“金盆送子高将军”以及“王杨二太保”的字样,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英勇。
壁画之畔,一座精致的神龛静静伫立,其造型宛如一座小巧的房屋。神龛之内,塑造的齐天大圣像增添了一丝神秘与守护意味,仿佛在守护着这片历史的记忆。
第二进院落神龛与壁画
天井虽小,却别有一番天地。它呈长方形,两侧连接着幽深的廊道,仿佛是一处静谧的秘境。
第二进院落的面阔设计为三间,进深则达到五柱,前方设有宽敞的游廊,屋顶采用卷棚式结构。在次间的充柱之前,巧妙地设置了横撑,使得整个空间更加稳固而富有层次感。
明间主要供奉的是闽王王审知,其左侧塑有黑白二将军的形象,而右侧则摆放着临水夫人的神像。
壁画的历史价值
左侧墙面依旧保存着三幅精美的壁画,其中靠里侧的一幅因年代久远已出现脱落,但在19年我拜访时,它还完好地镶嵌在墙上。这些壁画是由李道环及其后人绘制,描述了往昔的故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