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白云观位于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南白象街道,始建于唐贞观十四年(640年),初名玄清观,属道教全真龙门派,现为瓯海区文物保护单位。主体建筑包括大罗宝殿、凌霄殿、灵官殿等五座殿堂,主奉太上老君、玉皇上帝及王灵官等道教神祇,现存建筑群以朱栏青瓦、飞檐翘角的传统形制为主,总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
该观历经唐、明两代修建,明嘉靖年间曾重修,后因历史变迁损毁严重。1992年经政府批准恢复为道教活动场所并更名为白云观,增建凌霄殿、灵官殿及山门,与北宋白象塔形成整体景观。现为温州代表性全真道场之一,道众延续早晚功课、打坐修行等传统,建筑布局严整,现存明清时期重修的大罗宝殿等主体结构。
白云观始建于尊崇道教的唐贞观年间,此间屡经兴替,1992年重兴,恢复为道教丛林白云观,又增修了三座殿堂,增塑道教诸神像。“大罗宝殿”供奉太上老君,是道教信徒朝拜、祈福和许愿的场所;凌霄殿供奉昊天金阙玉皇上帝与文昌帝君;灵官殿供奉道教护法神王灵官与四大元帅;后还有斗姆殿等建筑。整座白云观殿堂布置庄严静谧,锦帐长幡眩采飞拂,道众科仪韵律规范,道教音乐清虚缥缈,呈现出道家虚无、恬淡的气息。
温州白云观坐落于温州市瓯海区南白象街道白云观,始建于唐贞观十四年(640),原名“玄清观”。明嘉靖年间重修,历尽风雨沧桑,文物古迹破坏殆尽。1992年复修,经区政府宗教部门批准为开放场所,之后改名为“白云观”,并筹资建造凌霄殿、灵官殿、山门,与始建于北宋年间的白象塔相映成辉,浑然一体。白云观现占地面积约为一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六千多平方米,共有五座殿堂,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建筑精美,古色古香,为瓯海区文物保护单位。是温州较具规模的全真道场之一。
2014(甲午)年太平清醮
2015(乙未)年十一月初三拜文昌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