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是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现设在有70多年办学历史的青岛农业大学莱阳校区,在建青岛莱西新校区占地面积1350亩。截至2023年6月,学校图书馆藏书78.24万余册,固定资产总值19031.17万余元,教学仪器设备值5175.28万余元,现有在校生11728人。
截至2023年6月,学校设有工程系、食品系、生物科技系、人文艺术系、经济与管理系、大数据学院、基础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8个教学院系部。现有40个本科专业及其部分相关专科专业,涵盖理、工、农、经、管、艺、文7个学科门类。校内设有计算机、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建筑工程、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动物科学、植物科学、经济与管理学、人文艺术等11个实验实践教学中心,建有稳固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30个。
在长时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党建为统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倡导“博学、睿思、行健、至善”的学校精神和“和、勤、竞、雅”的校园风尚,铸就形成了“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和“以人为本、依法治校、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取得一系列办学成绩。曾在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的全国独立学院实力综合测评中荣获“中国最具竞争力独立学院”称号,被现代教育报、腾讯教育网等单位评为“改革开放30年中国十佳特色教育示范校”;2019年荣获“2019年度山东最具办学特色本科院校”荣誉称号、“2019年度毕业生最受用人单位认可高校”;2020年荣获“山东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示范单位”称号;2021年获评“2021年度山东省最受中学信赖本科高校”;2022年入选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第三批支持单位。
近年来,学校着力实施“特色教学、校企合作、国际合作”三大办学战略,实行学年学分制以及“3+1”(本科)、“2+1”(专科)的教学模式和“架构+平台”的培养方案,突出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人文精神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致力培养品德高尚,身心健康,基础扎实,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技能型(专科)人才。升学率、就业率、用人单位满意率、大学生创新创业等一直在全省同类院校名列前茅。
学校设有完备的“奖-贷-助-勤-补-免”六位一体资助体系,国家奖学金8000元/年、省政府奖学金6000元/年、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年、省政府励志奖学金5000元/年;设一、二、三等学业奖学金、三好学生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单项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奖励面超过40%;设有资助绿色通道,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勤工助学等形式完成大学学业。
学校注重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绿色校园建设,积极为学生创建安全、美丽的校园环境,2022年被评为省学校安全工作先进集体。
莱阳农学院校史
莱阳农业学校(1951—1958)
1951年6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创办了莱阳农业学校,是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省最早创办的两所中等农业专科院校之一,为国家农业部重点中专学校,隶属山东省农业厅领导。
莱阳农学院(1958—1963)
1958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改办莱阳农学院。
即墨农业学校、即墨畜牧学校、青岛农业学校、烟台畜牧兽医学校、崂山郊区农业技术学校、蓬莱农业学校畜牧班于1961年先后并入莱阳县农业学校(莱阳县农业学校于1963年并入学校)。
1962年,莱阳农学院农业机械化系调出同山东农学院农业机械化系一起并入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今山东理工大学)。
莱阳农业学校(1963—1976)
1963年9月,山东省人民委员会贯彻执行中共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决定停办莱阳农学院,与莱阳县农业学校合并改办莱阳农业学校。1968年9月,山东省社会主义劳动大学二分校并入学校。
莱阳农业大学(1976—1978)
1976年5月,经山东省委批准,在莱阳农业学校的基础上,改办莱阳农业大学,设农学、园艺、农机、畜牧兽医、水利等5个系,隶属烟台地区领导。
莱阳农学院(1978—2007)
1978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莱阳农业大学改办莱阳农学院。
2007年后,莱阳农学院迁址青岛,改办。
海都学院院史
莱阳农学院海都学院(2005-2007)
2005年,莱阳农学院海都学院成立。
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2007—)
2007年3月,因办学主体改名青岛农业大学,经教育部批准,学院同步更名为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
2021年获评“2021年度山东省最受中学信赖本科高校”。
2022年入选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第三批支持单位。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3年6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