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靖县恐龙国家地质公园景区
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0
赞数:
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甘肃省永靖县盐锅峡水库库区(现称太极湖)北岸。东距省会兰州54公里,东南距永靖县城水 路34公里,并有一铁路线从旁边通过,交通极为便利。公园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包括水面1.8平方公里。地质公园以成群的恐龙足印为主体,科研价值极高。在该足印遗迹产出的附近地区,已经多处发现恐龙骨骼化石。为进一步研究恐龙的类别和研究足印遗迹与造迹生物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线索。
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旅游攻略
  • 旅游景区级别: 4A
  • 地质公园级别: 国家级(2002年第二批)正名
  • 所在地/隶属: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
所在景区
临夏世界地质公园,地跨黄土高原干旱区、青藏高原高寒阴湿区两大自然区,占地面积2120平方千米,是以白垩纪恐龙足印和晚新生代古动物群为突出代表,以晚新生代地层、北方丹霞地貌和黄河三峡景观为重要补充,并融合当地特色少数民族文化,集地质、生态、文化为一体的综合型地质公园。公园包括甘肃炳...
相关景点

公园历史

在该足印遗迹产出的附近地区,已经多处发现恐龙骨骼化石。为进一步研究恐龙的类别和研究足印遗迹与造迹生物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线索。

恐龙足印化石是研究恐龙生理和生活习性的珍贵材料,其形态、排列方式和组合特征能够真实地反映相当一部分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如个体大小、运动方式(四足或两足行走)、生活方式(群居或独居)等,同时能够为研究恐龙生活环境和生物类别提供重要依据。由于恐龙类别多样,形态古怪,并以体躯巨大而著称,在成功地统治地球长达一亿六千万年之后,又在距今约6千5百万年前全部消失,其从发生到繁盛、从衰落到绝灭的整个演化过程充满着传奇和神秘色彩。相信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肯定会吸引众多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参观考察,使其成为最受青睐的、津津乐道和普遍关注的地质公园。

刘家峡恐龙足印群,保存十分完整和清晰,立体感强。同时,在同一岩层层面上还保存有恐龙卧迹、尾部拖痕及粪迹等,构成了足印、卧迹、拖痕和粪迹共存的场面,非常独特。在已经揭露的总计710平方米的岩层层面上发现了8类30组270个足印,其中至少包括两类巨型蜥脚类、两类兽脚类、一类似鸟龙类和其它三类形态独特、尚未归属的足印,代表至少8个属种。在同地点出现如此多样的食植类和食肉类恐龙足印,在国内尚属首次,在世界上也极为罕见。刘家峡恐龙足印群中最大的一组蜥脚类足印为世界之最,已列入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大恐龙足印群候选世界纪录。而且该类足印前足小,后足大,前后足足印成对出现并有规律地部分叠覆,为国内外首次发现。

黄河三峡恐龙足印群化石地质遗迹位于盐锅峡水电站上游1公里处的太极湖北岸,距县城水上距离43公里。该遗迹是在1999年7月至8月,由甘肃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原兰州地质矿产勘查院)古生物研究开发中心主任李大庆博士等地质工作者进行古生物地层调查工作过程中发现的。从1999年8月开始,由三勘院负责开始人工揭露,目前已揭露面积近2000平方米,挖掘出10类150组共1724个足印。其中最大足印为150cm×120cm,为世界之最。

刘家峡白垩纪恐龙足印化石的成群发现在甘肃省尚属首次,该化石与其它产地的古生物遗迹相比,有五个显著特点:其一是保存完好、清晰度高。绝大多数产地的恐龙足印化石是经自然风化作用而暴露于地表的,足印往往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而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完全是经过人工仔细揭露出来的,因而保存得十分完整和清晰,立体感强。同时,在同一岩层层面上还保存有恐龙卧迹、 尾部拖痕及粪迹等,构成了足印、 卧迹、拖迹和粪迹共存的场面,因而非常独特。其二是规模大,属种多。在已揭露的总计2000平方米的岩层层面上至少有两类巨型晰脚类,两类兽脚类,一类似鸟龙类,一类翼龙类和其它三类形态独特、尚未归属的足印,代表至少9个属种。在同地点出现如此多样的食植物类和食肉类恐龙足印,在国内尚属首次,在世界上也极为罕见。其三是足印大而独特。以前在世界上所发现的最大的恐龙足印是1982年韩国庆尚道一带的海岸边发现的长120厘米,宽64厘米的晰脚类(腕龙)足印。专家们确定留下该足印的是一个庞然大物,它两步就可以跨过一个篮球场,体长至少有20米,体重接近50吨。而且该类足印前足小,后足大,前后足印成对出现,并有规律地部分叠覆,为国内外首次发现。其四是多层面出现,在已经揭露的1号点同一点上出现上、下两个产有不同恐龙足印类型的层位,而恐龙类群发生了演替,这种足印产地在世界亦属罕见。其五是伴有骨骼化石发现。在恐龙足印化石遗迹产出地的附近地区,已经多处发现恐龙骨骼化石。虽然尚未进行系统发掘。总而言之,该恐龙足印化石规模之大、种类之多、保存之完好、清晰度之高、立体感之强,均为世界少有。

恐龙是中生代地球上的庞然大物,它的灭绝至今仍是科学上的一个谜。新生代动物遗骨形成化石已属稀罕,中生代恐龙足印形成化石堪称奇迹中的奇迹。据专家考证,永靖县恐龙足印化石形成于一亿七千万年前的侏罗纪或早白垩纪时代,是在当时泥泞的土地上留下的,脚踩下后带出的淤泥也保存完好,经过上亿年的演变成了现在的化石。专家们根据足印有从南往北,有从东向西,相互交叉方向,形象地描绘了当时这样一个场景:在一亿七千万年前, 黄河还没有形成, 这一带是一个古湖泊的沙滩。那时的湖泊正处于枯水期,沙滩露在外表上,还是半潮湿的。庞大的恐龙家族爬出湖泊,经过沙滩向岸上走去,沿山爬行,后面凶猛的靠后肢行走的虚骨龙追随而至。松软的沙滩上就留下了它们的足印,越往岸上足印越清楚。以后沙滩进一步脱水、干燥,在足印的表面形成一层硬壳,等到下一个季节,水位上涨,迅速淹没了这片沙滩,湖水带来的泥沙覆盖了足印。

刘家峡恐龙足印地质遗迹的发掘,引起了国内外生物研究专家的广泛关注。2001年3月,在国内被称为“恐龙王”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著名恐龙专家赵喜进教授野外现场鉴定后认为:“该恐龙足印群是一处世界罕见的,具有重大科学意义的恐龙遗迹化石产地。其足印之大,类别和属种之多,保存之清晰完好,堪称世界之最,具有重大的古生物地质遗迹保护价值”;2002年4月份,美国克罗拉多大学古生物博物馆馆长马丁·罗克里教授在现场考察研究过程中,识别出翼龙和鸟脚类恐龙足印化石,这在我国是首次发现;同年10月,日本福田县恐龙博物馆博士东洋一教授一行5人到恐龙足印化石考察时,惊叹地说:“这是我在亚洲看到的最好的恐龙足印,此次发现,属世界第一,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刘家峡恐龙足印地质遗迹的发掘,不仅具有极高的科研和科普价值,也是一处非常罕见的自然景观。为了保护挖掘恐龙足印化石潜在的科研科普和观赏旅游价值,于2001年11月省政府批准建立“刘家峡白垩纪恐龙足印群省级自然保护区”,12月国土资源部批准兴建“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规划投资9600万元,建成开放式恐龙博物馆,将带着人们走近远古时代,再现白垩纪恐龙生活场景。

地理环境

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总面积约十五平方公里。一九九八年八月,经过野外地质勘察发现了国内罕见的恐龙足印化石群。截止目前,在化石比较集中的二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共发现十处恐龙足迹化石点,计四十六组共四百零四个恐龙足印。刘家峡巨型恐龙足印化石是中国乃至世界恐龙足迹研究的重大发现。该化石群化石类型丰富,其规模之大、种类之多、遗存之完整、清晰度之高,且双层面出现,均属世界之最。

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创建于2001年12月,是省级自然保护区,无论就足印的多样性,还是就保存的完好程度方面,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群都为世界所罕见。其中翼龙类、鸟脚类、蜥脚类、兽脚类等多种恐龙足印的大规模集中发现在国内尚属首次,是一处珍贵的地质遗迹,同时也是非常宝贵的旅游资源。

该公园于1998年发现到现在已揭露面积2000多平方米,共有恐龙足印10类150组1724个,经国内外专家鉴定,这些足印清晰度之高、足印之大、种类之多,堪称世界之最,其中一个长1.5米、宽1.2米的足印,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恐龙足印。

亟须保护

(所属类型:奇石类)

在甘肃省永靖县,活灵活现的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共有10类172组,距今约有一亿万年。这些举世罕见的“东方瑰宝”,具有世界级的科研价值和展览价值。由此,永靖县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西部贫困小县,因这些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恐龙足印化石而声名鹊起,被誉为中国古生物的“伊甸园”,成为永靖县继炳灵寺石窟、刘家峡水电站、黄河三峡(炳灵峡、刘家峡、盐锅峡)之后的又一张名片。

但是,由于受资金之困,这些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质遗迹的保护、开发、产业延伸等面临一系列难题。全面保护与管理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群地质遗迹,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价值

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甘肃省永靖县境内,黄河三峡风景名胜区的盐锅峡水库库区北岸,距盐锅峡大坝1公里,占地面积为15平方公里,是由世界罕见的白垩纪恐龙足印化石群、恐龙卧迹、尾部拖痕、粪迹以及白垩纪晚期地层剖面、第三级夷平面、古生物化石点、泥裂和波痕等沉积构造、正断层和褶皱构造等构成的自然地质遗迹景观,具有极高的科研、科普和旅游观赏价值。

八项国内外之最

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群地质遗迹是由甘肃省地质局第三地质矿产勘察院兰州古生物研究开发中心于1999年8月首次发现并进行了初步揭露和研究,到2002年底,已揭露面积达2800平方米,产10类172组1831个足印,还发现了多处古生物、节肢动物和虫迹化石。2001年3月,经我国著名的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专家赵喜进教授现场鉴定,这些恐龙足化石群地质遗迹保存完好,清晰度高,立体感强,为国内外罕见;足印分布密集度之高,为国内外所独有;足印之大为世界之最!

足印保存之完好

清晰度之高,国内外罕见。绝大多数产地的恐龙足印化石都是经自然作用而暴露于地表的,足印往往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而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群完全是经过人工仔细揭露出来,保存得十分完整和清晰,立体感强;同时,在同一岩层层面上还保存有恐龙卧迹、尾部拖痕及粪迹,构成了足印、卧迹和粪迹共存的场面,因而非常独特。

足印规模之大

属种之多,国内外独有。经专家考证确认,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群至少包括两类巨型蜥脚类、两类兽脚类,一类似鸟龙类、一类翼龙类、一类虚骨类和其他形态独特、尚未归属的足印,代表至少9个属种。这些足印是生活在距今l亿年前的早白垩纪时代的恐龙所留,属种数量之多和分布密集程度之高,为国内外所独有,从现有发现已经显示,进一步揭露将会出现更多数量和新的类型;而在同一地点出现如此多样的食植物类和食肉类恐龙足印,在国内尚属首次,在世界上也极为罕见。

足印之大世

界之最。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群中最大的一组蜥脚类足印,其后足印长l.5米,宽1.2米,足有半个乒乓球桌子大小;前足印最大长达l.1米,宽l米。这比此前在我国四川、内蒙古发现的巨型恐龙足印,以及在韩国发现的长1.2米的巨型恐龙足印都要大得多。它前后两足印步幅为3.75米,两条后腿间的距离为3.45米,两步就可以跨过一个篮球场。专家根据它的步幅分析,留下足印的这只恐龙体长在20米以上,体重接近50吨,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大一只恐龙足印。更为惊人的是,这组足印前足小、后足大,前后足印成对出现并有规律地部分叠压,在国内外尚属首次发现。

足印产出层面之多

举世罕见。在已揭露的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群1号点上,同时出现了上、下两个产有不同恐龙足印类型的层位,且恐龙类群发生了演替,这种足印产地在世界亦属罕见。

兽脚类足印

国内罕见。2001年4月,新揭露出的一块恐龙足印化石上端三指印痕清晰可见,下部掌痕也很清楚。令人称奇的是,其中指上骨竹节印痕特别清晰,整个足印大小为0.48米×0.47米,属于白垩纪的禽龙足印化石,是一种兽脚类的恐龙,在国内比较罕见。

翼龙鸟脚类足印

填补国内空白。2002年4月,世界著名恐龙足迹专家、美国克罗拉多大学古生物博物馆馆长马丁?罗克里教授实地考查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群,在1号化石点上新识别出13只翼龙后足足迹,行迹总长为5米,并在1号点和6号点上也均发现有鸟脚类恐龙足印,填补了国内没有翼龙和鸟脚类恐龙足印的空白。据专家介绍,在恐龙统治地球的同时,还有另外一些生物统治着天空,这些生物就是翼龙。科学家们研究发现,鸟类并非由这些飞行的爬行动物演化而来,是在翼龙之后演化出来的。事实上,早期鸟类的骨架和它们某些恐龙亲戚的非常相似。有些翼龙如知更鸟般大小,甚至更小;其它的翼龙则有小型飞机那么大。有些翼龙长有强健的肌肉,可以展翅飞翔,其它的只能借助气流滑翔。而在甘肃永靖刘家峡发现的翼龙属于较小的类型,据分析它展翼后宽2米,形体似秃鹫大小。我国国内曾有翼龙骨骼发现,但其足印此前还没有发现过,并且在世界上翼龙足印也不多见,只有两三个发现点。

兰州龙

——世界最大牙齿恐龙。在该足印遗迹产出的附近地区,已经多处发现恐龙骨骼化石,虽然尚未进行系统挖掘,但至少为进一步研究恐龙的类别和研究足印遗迹与造迹生物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线索。特别是在距刘家峡恐龙足印群数十公里处的同时代地层分布中,发现了较为完整的恐龙尾椎化石,包括下颌骨、颈椎、脊椎、肋骨、尾椎、坐骨、耻骨等103块化石,被命名为“兰州龙”。经中国科学院鉴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牙齿的植食性恐龙,也是新发现的新属新种恐龙,它代表了鸟脚类恐龙进化中四足行走的笨重的一个新的类型,填补了恐龙学研究中的一项空白。

刘家峡黄河巨龙

——国内最胖恐龙。刘家峡黄河巨龙发现于甘肃省刘家峡水库附近。2002年开始发掘,前后历时3年,2006年完成对黄河巨龙化石的研究。研究成果显示:黄河巨龙以其臀部宽大和前肢较长为特征,是国内已知最“胖”的恐龙。黄河巨龙长约20米,荐椎(臀部骨骼的中间部分)不足半米高,却宽达110厘米,123厘米长的肩胛骨最宽处可以达到83厘米,而国内以前发现的最大恐龙——马门溪龙最长可达30余米,但是身材细长,推测其体重不及新发现的黄河巨龙。据介绍,黄河巨龙属于原始的巨龙型蜥脚类恐龙,其时代为白垩纪早期,而巨龙型蜥脚类是最成功的一类蜥脚类,它取代了繁盛一时的侏罗纪的各类蜥脚类,如马门溪龙类和梁龙类等,主导了白垩纪。刘家峡黄河巨龙的发现为亚洲早白垩纪巨龙型蜥脚类恐龙再添新成员,对研究巨龙型蜥脚类的起源和早期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合价值

由于恐龙统治地球长达1.7亿年之后,又在距今6500万年前突然神秘消失,其从产生到繁盛,从衰落到绝灭的整个过程充满传奇和神秘色彩。恐龙及其足印化石是人类史前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赋存于地层中的生物遗体和活动遗迹,也是地球历史的鉴证,是研究生物起源和进化等的科学依据,它不同于文物,是重要的地质遗迹,是我国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具有不可估量的综合价值。因而,恐龙足印化石不仅仅深深吸引着许多专家和学者,还吸引着众多的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使其成为最受青睐的、津津乐道和普遍关注的一类古生物化石。

提供依据

对研究古生物的生活环境和类别提供重要依据。恐龙足印形成的环境条件比较特殊,而恐龙足印化石的形态、排列方式和组合特征能够真实地反映恐龙相当一部分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专家认为,当时的环境应该是裸露于湖面之上的含有一定泥沙的湖滩,由于其裸露于地表,逐渐脱水,处于一种半湿半干的状态,当恐龙行走时,留下的脚印能够成形。体积大、重量大,留下的痕迹就深,反之,就小就浅。如果当时地表泥沙太稀,所留下的脚印就不可能成形;如果太干,就不可能留下脚印。化石中呈现的龟裂构造可以证明当时是这样一种环境。刘家峡巨型恐龙足印化石群的直接发现者——甘肃省地勘局第三地勘院古生物研究开发室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大庆博士认为,一亿七千万年前的甘肃永靖境内气候湿润,水草丰美,既有广泛水域的湖泊,也有星罗棋布的小面积河湖,同时还有大片的沼泽地,生长着茂密的原始森林,这就为生活在这里的各类恐龙,提供了独特的生存环境。特别是“兰州龙”和“刘家峡黄河巨龙”的发现,为揭示早白垩世兰州——民和盆地恐龙动物群面貌提供了宝贵材料。因此,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群不仅为研究恐龙生活环境和古生物类别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也为研究我国古生物学、古生态学、古地理学、古气象学等学科,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引发思考

研究恐龙演化过程会引发新的思考。根据区域地质调查的结果,发现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的这一套地层的河湖相沉积,属距今约一亿年左右的早白垩纪。同时,从已发现的恐龙足印化石推断,这时期大量的蜥脚类恐龙活动仍很频繁。而在此之前,很多专家都认为蜥脚类恐龙的繁盛期是在距今约一亿七千万年前的中晚侏罗纪。有关专家在对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遗迹进一步清理后认为:恐龙足印化石遗迹的沉积构造清楚地显示,这些恐龙足印是在湖泊附近的湖滩上留下的,它再次证明了蜥脚类恐龙是可以离开水体生活的观点。但从目前已开展的研究来看,尚存很多疑点,这势必会引发出科学家们对恐龙研究中的一些问题的再认识。同时,对地质年代的不同认识,会在恐龙的演化或是否出现新的蜥脚类恐龙方面引发新的思考。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群地质遗迹为探索地球上生物的大批死亡、灭绝事件研究,提供罕见的实体及实地。

与马门溪龙的关系

研究刘家峡巨型恐龙与马门溪龙的关系。著名地质学家孙健初于1947年曾在甘肃兰州红古海石湾地区最早发现了马门溪龙蜥脚类恐龙化石和巨型的鳄类化石,其产出的岩层上与甘肃永靖刘家峡恐龙足印的产出为同一类岩层,两地也相距仅几十公里,地质区域同属兰州——民和盆地(中生代时期的湖泊,被公认为恐龙曾经生活过地区),在时间跨度上属早白垩纪(距今约一亿三千七百万年至一亿年前)。而马门溪龙是已知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四趾四足行走食素类巨型蜥脚类恐龙,在全球恐龙研究机构和恐龙爱好者中知名度甚高,但其足印形态尚不清楚。因此,甘肃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群中的巨型四趾四足行走,且前后肢足印成对出现的足印是否为马门溪龙所遗?造成这种足印的恐龙与其它四种三趾两足行走和三趾四足行走恐龙之间有何生态关系?如果研究证实刘家峡巨型恐龙足印不是马门溪龙所留下的,那么就很有可能在中晚侏罗纪或是早白垩纪时期,恐龙足印化石的产出区域曾生活过一种迄今尚未发现的巨型蜥脚类恐龙。诸如此类,都必将在学术界引起普遍关注。

指导找油

恐龙足印可指导找油。远古时代的甘肃曾是个恐龙王国,除了在刘家峡发现有恐龙足印化石群之外,还在海石湾、肃北、通渭、庆阳等地发现有“马门溪龙”、鹦鹉嘴龙、原巴克龙、鸭嘴龙、巨齿龙、蜥脚类恐龙、翼龙等恐龙的化石。据地质工作者对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的推断,当时这里曾是一个暖热潮湿、多水滨湖相结合的古构造盆地,这一带的地层可能属于有重要成油层的侏罗纪地层。据了解,早在1947年,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孙健初先生曾在海石湾地区进行过石油地质调查工作,以后国内著名的地质学家曾在1948年、1955年、1956年间做过石油地质调查,甘肃省地勘局也曾在民和盆地一带做过石油天然气的初步勘查工作。几次勘查发现,在临夏双林盆地、民和盆地都有比较好的油气层,有油气的迹象,有油气显示。因此,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群的发现,不仅对研究当时的古地层、古地理、古构造、古气候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寻找石油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保护现状

古生物遗迹对于古生物的研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是人类的一种不可再生的宝贵的自然遗产,所以对恐龙足印化石足迹的保护的意义特别重大。

为了保护发掘恐龙足印化石群潜在的科研、科普、观赏价值,甘肃省政府以“科教兴省”省长基金资助项目来支持大规模的挖掘清理工作,永靖县也及时成立了刘家峡恐龙管理局,甘肃省国土资源厅投入60多万元资金,共同进行了为期两年的保护性开发,并在发掘地建立了15平方公里的省级古生物足印化石保护区,同时禁止周边地带的植被被破坏。

在省、州、县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努力下,2001年11月27日,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通过国土资源部的评审。2001年12月4日,国土资源部正式批准建立“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并于2002年2月28日在北京由国土资源部授匾,列为第二批国家地质公园,也是目前甘肃惟一一处由多种恐龙足印化石群构成的国家级恐龙地质公园。

基本情况

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分为核心区和试验区两大部分,总投资为9600万元。核心区占地2平方公里(含0.15平方公里的水域),建有恐龙博物馆、恐龙主展馆、古生态景观复原点、地学展区、管理服务区、绿化生态区、恐龙主体雕塑广场以及其他科学研究设施等;试验区占地13平方公里,包括绿化区、休闲区、360度环形影院等。其中恐龙博物馆投资2300万元,对6000平方米的1号恐龙足印发掘点进行全封闭式的建设,以恐龙足印群岩层层面为独特的自然背景,包含甘肃省内和国内著名白垩纪恐龙足印化石骨架以及其它与恐龙生活相关的各类古生物化石(真品及仿真品),再现白垩纪代恐龙的生活场景。

建设情况

2002年3月20日,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正式开工建设;2003年6月,地质公园基础设施工程全面开工。2005年10月,地质公园揭碑开园,向世人开放。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地质遗迹的保护,2005年11月,经省、州两级政府批准,正式成立了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局,为永靖县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在国家、省、州国土部门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永靖县委、县政府狠抓国家地质遗迹保护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使公园的保护水平不断提高,服务功能日趋完善,为推动永靖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第一、规划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地质公园基础资料。几年来,县上多次邀请省内著名专家、规划师对该地质遗迹进行了总体规划与科学布局,相继制作完成了《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及核心区详细规划》、《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绿化、给水及电网工程设计及概预算书》、《甘肃刘家峡恐龙博物馆可行性研究报告》,为地质公园建设夯实了坚实的项目基础。

第二、高度重视地质遗迹保护工作,不断强化保护措施。始终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方针,把保护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在六年多时间里,投入包括地质遗迹保护资金700多万元,相继修建了1号保护棚及其附属工程及,有效对1号点足印群进行了重点保护;对2公里以内的核心区用铁栅栏进行了圈围;对2、4、6号点足印揭露后及时用砂土进行了填没,防止了风吹雨淋造成风化;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古生物保护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出台了《安全制度》、《保卫值班制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措施办法,为保护好这一不可再生的地质遗迹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组织人力基础和制度基础。

第三、加快建设地质公园基础设施。根据“统一规划,分期开发,逐步实施,因地制宜,建管结合,提高效益”的建设原则,于2003年6月全面开工建设了地质公园基础设施工程。目前,已完成1963平方米的1号保护展馆、1号保护棚挡土墙工程及展馆内的装饰收集工程,修建了公园正门及标志碑,建成管理办公用房9间,用红砖铺设园区道路880平方米,建成550平方米地质遗迹研究中心主体工程,修建了通讯基塔一座,同时还实施了电网改造和绿化工程,正在修建专用码头和县城通往地质公园的一条专用公路。地质公园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有力地促进了黄河三峡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于2007年初成功跻身“中国县域旅游品牌景区500强”行列。

第四、开展科研科普工作。为了不断提升地质公园的科普教育功能和水平,县上投资50多万元制作了地质公园标示系统,在一号展馆内购买触摸屏和54英寸大屏幕电视一套,印刷导游说明书2万册,制作科普类光盘100盘,聘请相关专家三批次25位,对地质公园多角度、多方位进行科学研究,培训解说人员30多人次,对5万多名游客免费讲解恐龙地学知识。同时,在1好保护棚内复制安放了“兰州龙”和“刘家峡黄河巨龙”骨骼化石,极大地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学习,有力发挥了地质公园的科研和科普知识功能。

突出问题

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在六年多时间的开发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与整个地质公园的总体规划相比,差距还很大,步伐仍然缓慢,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大量恐龙足印地质遗迹还面临多种威胁。由于资金匮乏,地质公园内的2、4、6号点的大量恐龙足印遗迹在揭露后只能用砂土填埋方式进行保护,使这一珍贵自然遗迹仍然面临着风化、侵蚀和黄土塌方掩埋等多种威胁,而一些自然裸露在外的其它古生物、节肢动物和虫迹化石,至今仍遭受着风吹日晒、雨淋雪蚀,风化十分严重。

第二、道路建设进展缓慢。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由于地处盐锅峡水库北岸,交通十分不便,只能走水路,而且也很危险。为了方便游客,便于管理,县上于去年8月开工建设了全长23公里,总投资950万元的太极镇孔寺村至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公路,按四级公路标准建设。因资金不到位,工程进度十分缓慢。

第三、地质公园基础设施不完善,配套服务严重缺乏。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作为黄河三峡的一个重要旅游景点,越来越受到中外游客的青睐。但是,随着永靖黄河三峡旅游业的发展和游客的逐年增多,地质公园的基础设施及其配套服务功能的严重不足,与游客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目前,园区内尚未建设餐饮、娱乐、服务、购物等基本服务设施,而园区内的给排水、电网工程也很薄弱,厕所卫生设施简陋,等等,严重影响着黄河三峡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制约着公园知名度的进一步提升。  第四、挖掘研究面临资金困难。专家指出,在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群地质遗迹1号点400余平方米的范围内,10组足印中有6组是非常清晰连续的,足印的布局表明,当时恐龙主要是沿湖岸或由水边向陆地方向行走。有关专家还推测,这些足印很可能是一大群食植类恐龙在觅食或饮水过程中留下的,当时周围还环伺或尾随有食肉类恐龙。从目前保存足印的行走方向看,既有向山上的,也有向山下的,通过继续挖掘,肯定会有新的发现,但这需要大量的经费。

据统计,从2002年到2006年,国土资源部下达的地质遗迹保护及地质公园建设经费只有700多万元,而地质公园的实际投资却高达2480多万元。

为此,永靖县却背负了1700多万元的财政负担。由此可见,资金已经成为开发与保护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群地质遗迹的瓶颈,严重制约着地质公园的建设进程。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璐见不平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您还未登录,依《网络安全法》相关要求,请您登录账户后再提交发布信息。点击登录>>如您还未注册,可点击注册>>,感谢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知识文章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名录 各省市国家级地质公园名单
中国各地地质环境差异较大,发展不同且各具区域特色,是世界上地质遗迹资源最丰富、分布最广阔、种类最齐全的国家之一。想要了解最具代表性的地质样貌...
第八批国家地质公园公示名单出炉 共31处地质公园上榜
2017年12月26日,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组织召开了第八批国家地质公园专家评审会。为有效保护我国珍贵的地质遗迹资源、矿业遗迹资源,推进国家...
山东省地质公园 山东省世界地质公园 山东省地质公园名录
山东因受生物、气候、地域等因素影响,山东省土壤呈多样化,共有15个土类、36个亚类、85个土属、257个土种,适宜于农田和园地的土壤主要有潮...
【广东地质公园】广东省世界地质公园 国家地质公园名单盘点
地质公园是融合其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具有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在广东著名的地质公园有:丹霞山风景名胜区、西樵山风景...
贵州世界地质公园 贵州国家地质公园 贵州地质公园名录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
山西地质公园 山西国家地质公园 山西地质公园名录
山西是典型的为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米以上,最高点为五台山主峰叶斗峰,海拔3061.1米,为...
陕西地质公园 陕西国家地质公园 陕西地质公园名录【陕西景点】
陕西境内地貌自北而南可分为四个各具特色的地貌单元,即:陕北沙漠高原,陕北黄土高原,关中断陷盆地及陕南秦巴山地。地质资源丰富,那么陕西有多少个...
新疆地质公园 新疆国家地质公园 新疆地质公园名录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矿产资源丰富,地质构造复杂,在全球构造带中处于古亚洲构造域的核心,是连接欧亚大陆构造带之枢纽,各种地质构造现象丰富多彩...
北京地质公园 北京世界地质公园 北京地质公园名录
北京市位于燕山山脉和太行山交汇处。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海陆变迁,形成了丰富的地质遗迹。如北京西山是中国最早培养...
重庆地质公园 重庆国家地质公园 重庆地质公园名录
重庆市地处四川盆地东部盆周山地及盆缘斜坡区,地表水系发达、地形切割强烈,岩土体结构及地质构造复杂,作为全国地质灾害最严重、受威胁人口最多的地...
浙江地质公园 浙江世界地质公园 浙江地质公园名单【浙江景点】
浙江省内以江山——绍兴一线的深断裂带为界,地质上分为浙西北地层区和浙东南地层区两大地层区域,前者为江南地层区暨扬子陆块东南缘,主要以古生代地...
甘肃地质公园 甘肃国家地质公园 甘肃地质公园名录【甘肃景点】
甘肃省各时代地层均较发育,地层系列较为完整,具有不同时代的海相火山岩系、多种类型的沉积建造、复杂的沉积型相和丰富的古生物群化石,并赋存各类沉...
湖北都有哪些地质公园 湖北省国家地质公园名录
湖北省国土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正处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兼备。著名的地质公园有...
河南地质公园 河南国家地质公园 河南地质公园名录
河南地质条件复杂,地层系统齐全,构造形态多样,是我国地质条件比较优越的省区之一。其著名的地质公园就有焦作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 、嵩山世界地质公...
安徽地质公园 安徽国家地质公园 安徽地质公园名录
安徽省地质遗迹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初步查明,全省共有180处地质遗迹,可分为7大类、23个类、52个亚类。安徽省花岗岩地貌、喀斯特地貌、丹霞...
河北地质公园 河北国家地质公园 河北地质公园名录
河北省2013年已发现各类矿种151种,有查明资源储量的120种,排在全国前5位的矿产有34种。为此河北的地质公园也是异常丰富,比如白石山、...
四川地质公园 四川国家地质公园 四川地质公园名录
四川省地质构造和地貌具有独特性、复杂性和多样性,如四川世界地质遗迹就有自贡市大山铺恐龙化石、绵竹市龙门山飞来峰、安县睢水镇生物礁、兴文县碳酸...
江西地质公园 江西国家地质公园 江西地质公园名录
江西独特的地质构造环境和多样的地貌类型,铸就了丰富多彩的地质遗迹景观。既有花岗岩地貌景观、地质构造地貌景观,还有红层丹霞地貌景观、碳酸盐岩岩...
内蒙古地质公园 内蒙古国家地质公园 内蒙古地质公园名录
内蒙古地质遗迹类型齐全、景观优美,为开展地质遗迹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平台。内蒙古自治区地质遗迹保护工作起步较早,自2001年启动地质公园建设...
黑龙江地质公园 黑龙江国家地质公园 黑龙江地质公园名录
黑龙江省有价值的地质遗迹较多,主要有多层、古生物、火山地貌和构造等,其中哈尔滨第四系剖面(荒山和顾乡屯)及其所含披毛犀-猛犸象动物群,五大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