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蚂(虫字旁加另)节主要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红水河流域境内,因壮族把青蛙称"蚂(虫字旁加另)"而得名,又称为"蛙婆节"、"青蛙节"。这是壮族先民青蛙崇拜的遗俗。红水河沿岸壮族村寨通过祭拜青蛙,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2006年,被列入国家非遗名录第一批。
详细介绍 PROFILE +

简介

壮族蚂(虫字旁加另)节主要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红水河流域境内,因壮族把青蛙称"蚂(虫字旁加另)"而得名,又称为"蛙婆节"、"青蛙节"。这是壮族先民青蛙崇拜的遗俗。红水河沿岸壮族村寨通过祭拜青蛙,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主要活动和仪式

壮族蚂虫另(虫字旁加另)节各地仪式不全一样,节期一般从大年初一起至二月初二结束,全过程有"找青蛙"、"孝青蛙"、"葬青蛙"三大程序,大体分找青蛙、游寨、祭青蛙、葬青蛙、验卜等五个部分。有的地区还出现戴着青蛙面具的男女青蛙神和青蛙将军和其他神灵,分别跳着各种舞蹈。

节日期间人们以祭青蛙为主要活动,敲锣打鼓,招集四方歌友,大家穿上节日盛装,欢聚一堂,歌声遍野。

初一,身着盛装的男女老幼齐出动,敲锣打鼓、成群结队到山野、稻田里寻找青蛙。由于青蛙尚处于冬眠时期,人们必须翻石,掘地,挖洞。当第一个人找到青蛙时,便鸣炮报喜。他将被尊为壮族蚂虫另(虫字旁加另)郎,并由他组织节日的全部活动。众人闻声迅疾赶来,向青蛙贺喜。

初二到初五,人们事先已准备好一个小棺材,小棺材上罩有一个竹编纸糊的小花楼。将青蛙安置在小花楼里。白天,四个少年抬着花楼和小棺材,后边尾随着寨民,到各个村寨游行,挨家拜年,此谓"游寨"。

夜晚,游寨归来,村民们将花楼、小棺材停放在村寨边的亭子上。亭旁竖立一根高十多米的竹竿或杉篙,顶端悬挂一面画有青蛙图像的旗,四周还挂有红、白、兰三色的纸幡。全寨人自动陆续聚集到停放青蛙的小亭前来焚香,为之守丧,上供祭奠,通宵达旦唱赞颂青蛙的山歌,此谓"祭青蛙",也叫"孝青蛙"。山歌的内容有叙事歌(青蛙节的来历,村落的形成,祖先从何来等)、生产歌(农事歌)、情歌。

正月最后一天葬青蛙,也是节日的最高潮。各家宰鸡杀鸭、蒸煮五色糯米饭。午饭后,人们抬着小棺材和花楼走在前头,后边跟着长长的送葬队伍。全村人一道把青蛙送往事先选择好的坟地后,挖坑,下葬,埋土,鸣放鞭炮,一如为亲人出殡、送葬的仪式。此谓"葬青蛙"。

送葬完毕,由蚂虫另(虫字旁加另)郎打开头一年埋葬青蛙的棺木验骨以测知当年农业收成。尸骨呈金黄色,象征当年风调雨顺、吉祥如意;尸骨若呈黑色或灰色,预示当年年景不佳,提醒人们注意防洪防旱,并当即举行一定仪式祈求消灾免祸,确保丰收安宁。此谓"验卜"。

青蛙舞的舞姿多模拟青蛙而为,主要动作有双腿深蹲、撑棍仰身、碎步横行、抬踏颤点等,富于生活气息,诙谐风趣。

传承价值

壮族人民群众把青蛙视为天庭降下的天女。她会"呼唤风雨",给壮乡带来丰收、吉祥、太平和昌盛。

青蛙的艺术形象,普遍出现于广西壮族的绘画、雕塑、纹身、绣织、舞蹈、民谣和神话传说之中,著名的花山崖画中的主体形象也是青蛙。画中的许多场面描绘了远古社会酋长、巫师装扮成青蛙图腾的祭祀活动。

在以稻作为主的壮乡,风调雨顺是水稻丰收的关键。"蛙声哑,禾苗枯""青蛙呱呱叫,大雨就要到"。壮族先民根据季节气候变化的体验,认为天上的雷与地上的青蛙,会给农田带来充沛的雨水,带来丰收的希望。团此,青蛙又是壮族的农业保护神。

红水河两岸百余里的壮家村寨都盛行青蛙节活动,历史上曾建成过二三百座的蚂虫另(虫字旁加另)亭。由于历史原因,20世纪六七十年代,青蛙节活动很少举行,一些蚂(虫字旁加另)亭在当时遭受破坏,现在遗留下来的已经很少了。

改革开放以后,青蛙节活动在各地又陆续得到恢复。目前,年轻人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的态度日益淡漠,一些活动传承人因年事已高而退出舞台,有的已相继谢世,导致某些技艺得不到传承。有关部门正采取措施对青蛙节的相关民俗活动加以抢救和保护。

相关词条推荐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5237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
相关知识文章
中国十大民俗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全国著名传统民俗非遗项目
民俗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那么,中国民俗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MAIGOO小编就为你整理了中国十大民俗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春节、灯会、庙会、端午节、黄帝祭典、抬阁、农历二十四节气、茶艺·茶俗、三月三、婚俗,其中,端午节、农历二十四节气等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汉族传统婚俗、抬阁、庙会、灯会等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非遗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民俗项目
民俗,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民俗文化增强了民族的认同,强化了民族精神,塑造了民族品格。中国有很多的传统民俗,为了更好地保护和让传统民俗得以传承,有很多传统民俗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本文就为大家列举入选中国非遗的传统民俗名单,包括春节等传统节日、泼水节等少数民族节日、黄帝陵祭典、祭孔大典、壮族歌圩、秦淮灯会、回族服饰、蚕桑习俗等。
河北国家级非遗民俗名单公布 河北民俗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河北省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形成了丰富、独特的文化,成为名符其实的文化资源大省。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河北省民俗非遗项目就有太昊伏羲祭典、女娲祭典、民间社火、安国药市、打铁花、灯会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河北省民俗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吉林省非遗民俗有哪些 吉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名录
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丰富,类别齐全,涵盖汉族、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和回族等。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吉林省民俗非遗项目就有查干淖尔冬捕习俗、朝鲜族花甲礼、长白山采参习俗、朝鲜族传统婚礼、朝鲜族服饰、朝鲜族百种节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吉林省民俗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广东国家级非遗民俗名录大全 广东民俗非遗有哪些项目
广东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岭南人文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有粤剧、醒狮、茶艺、蜈蚣舞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广东民俗非遗项目就有瑶族盘王节、小榄菊花会、瑶族耍歌堂、装泥鱼习俗、寮步香市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广东民俗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广西非遗民俗名单表 广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名录
广西是一个具有源远流长历史文化的多民族地区,由于广西复杂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的特殊性,使得广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民族性、多样性、独特性等几个特点。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广西民俗非遗项目就有三月三、瑶族盘王节、壮族歌圩、苗族系列坡会群、瑶族服饰、仫佬族依饭节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广西民俗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辽宁国家级非遗民俗名录 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有哪些
辽宁是多民族的省份,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辽宁的民俗风情主要由汉族、满族、蒙古族、锡伯族的传统习俗构成。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辽宁省民俗非遗项目就有中秋节、民间社火、元宵节、庙会、朝鲜族花甲礼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辽宁省民俗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云南国家级非遗民俗名录表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有哪些
云南作为中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除汉族以外,还有彝族、苗族、回族、傣族等25个少数民族,因此使得云南的民族文化非常多样性,成为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云南省民俗非遗项目就有傣族泼水节、火把节、傈僳族刀杆节、石宝山歌会、大理三月街、三多节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云南省民俗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山西国家级非遗民俗名录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有哪些
山西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的文明,积淀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其中既有以物质形态存在的文化遗产,又有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十分丰富。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山西省民俗非遗项目就有太昊伏羲祭典、女娲祭典、民间社火、安国药市、打铁花、灯会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山西省民俗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河南非遗民俗有哪些 河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民俗名录
河南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民俗文化形态多种多样。河南作为一个文化资源大省,文化形态多样,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深厚的人文传统积淀,民俗文化资源也十分丰富。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河南民俗非遗项目就有洛阳牡丹花会、新郑黄帝拜祖祭典、太昊伏羲祭典、浚县民间社火、马街书会、百泉药会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河南省民俗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江西国家级非遗民俗名单 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一览表
江西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异常丰富,弋阳腔、傩文化、瓷文化、客家文化等在全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江西省民俗非遗项目就有中秋节(吉安中秋烧塔习俗)、全丰花灯、药市习俗(樟树药俗)、灯会(石城灯会)、庙会(西山万寿宫庙会)、稻作习俗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江西省民俗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海南国家级非遗民俗名录 海南民俗国家级非遗有哪些项目
海南非遗文化众多,民间文化极其丰富,且颇具深厚的地方特色,是中华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海南省民俗非遗项目就有黎族三月三节、妈祖祭典、民间信俗、黎族服饰、南海航道更路经、祀兄弟公出海仪式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海南省民俗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重庆非遗民俗有哪些 重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名录
重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红岩精神”起源地,巴渝文化发祥地,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创造了灿烂文化。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庆市民俗非遗项目就有秀山花灯、庙会、秀山苗族羊马节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重庆市民俗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浙江国家级非遗民俗名录 浙江民俗国家级非遗项目有哪些
浙江省作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综合试点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启动早、规模大、方法新、措施实、成果丰。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浙江省民俗非遗项目就有黄帝祭典、大禹祭典、民间信俗、水乡社戏、网船会、径山茶宴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浙江省民俗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宁夏有名的非遗民俗有哪些 宁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名录
宁夏境内拥有丰富的非遗项目,非遗资源近3000多项。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宁夏民俗非遗项目就有春节、回族服饰、民间信俗、抬阁、婚俗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宁夏民俗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甘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有哪些 甘肃国家级非遗民俗名录
甘肃省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医药学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河岳根源、羲轩桑梓”,历史文化遗产数量多且丰富。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甘肃省民俗非遗项目就有中秋节(吉安中秋烧塔习俗)、全丰花灯、药市习俗(樟树药俗)、灯会(石城灯会)、庙会(西山万寿宫庙会)、稻作习俗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甘肃省民俗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新疆非遗民俗有哪些 新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名录
新疆地处亚洲腹地,是古代丝绸之路交通中心和东西方文化交流枢纽。自古以来多民族聚居,为这里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古建筑、古城址、古墓葬等大量古代遗存,记述了这片土地经济、文化、民俗的演化变迁,也证明了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疆民俗非遗项目就有锡伯族西迁节、祭敖包(达斡尔族沃其贝)、那达慕、维吾尔刀郎麦西热甫、新疆维吾尔族麦西热甫、塔塔尔族撒班节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俗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黑龙江国家级非遗民俗名录 黑龙江民俗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黑龙江省地处祖国东北边疆,区域辽阔,物产丰富,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黑龙江民俗非遗项目就有端午节、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朝鲜族花甲礼、鄂温克族瑟宾节、婚俗、赫哲族乌日贡大会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黑龙江民俗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四川国家级非遗民俗名录 四川民俗非遗有哪些项目和内容
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美誉,世居于此的各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绚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宝贵财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巴蜀文化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四川省民俗非遗项目就有火把节、都江堰放水节、羌年、三汇彩亭会、彝族年、彝族服饰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四川省民俗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天津非遗民俗有哪些 天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名录
天津是中国北方的曲艺之乡,是诸多曲艺形式发源、兴盛和发展的地方,各种表演艺术门类齐全,其中京东大鼓、天津时调、梅花大鼓、京剧、相声等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天津市民俗非遗项目就有妈祖祭典(天津皇会)、妈祖祭典(葛沽宝辇会)。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天津市民俗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