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国家级非遗民俗名录 浙江民俗国家级非遗项目有哪些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文章编辑员35号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浙江省作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综合试点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启动早、规模大、方法新、措施实、成果丰。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浙江省民俗非遗项目就有黄帝祭典、大禹祭典、民间信俗、水乡社戏、网船会、径山茶宴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浙江省民俗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浙江国家级非遗之民俗项目名单
编号 名称 项目类别 公布时间 项目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保护单位
Ⅹ-3 端午节(五常龙舟胜会) 民俗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杭州市余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Ⅹ-3 端午节(嘉兴端午习俗) 民俗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浙江省嘉兴市 嘉兴市文化馆
Ⅹ-3 端午节(蒋村龙舟胜会) 民俗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 杭州市西湖区蒋村龙舟协会
Ⅹ-4 七夕节(石塘七夕习俗) 民俗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浙江省温岭市 温岭市文化馆
Ⅹ-32 黄帝祭典(缙云轩辕祭典) 民俗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浙江省缙云县 缙云县仙都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Ⅹ-35 祭孔大典(南孔祭典) 民俗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浙江省衢州市 衢州孔氏南宗家庙管理委员会
Ⅹ-36 妈祖祭典(洞头妈祖祭典) 民俗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浙江省洞头县 温州市洞头区民间文艺工作者协会
Ⅹ-39 大禹祭典 民俗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浙江省绍兴市 绍兴市大禹陵景区管理处(绍兴市大禹陵文物保护所)
Ⅹ-68 农历二十四节气(九华立春祭) 民俗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 衢州市柯城区文化馆
Ⅹ-68 农历二十四节气(班春劝农) 民俗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浙江省遂昌县 遂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Ⅹ-68 农历二十四节气(三门祭冬) 民俗 2014(第四批) 扩展项目 浙江省三门县 三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Ⅹ-68 农历二十四节气(送大暑船) 民俗 2021(第五批) 扩展项目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
Ⅹ-68 农历二十四节气(梅源芒种开犁节) 民俗 2021(第五批) 扩展项目 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
Ⅹ-68 农历二十四节气(半山立夏习俗) 民俗 2021(第五批) 扩展项目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
Ⅹ-71 元宵节(河上龙灯胜会) 民俗 2014(第四批) 扩展项目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 杭州市萧山区河上龙灯胜会协会
Ⅹ-71 元宵节(前童元宵行会) 民俗 2014(第四批) 扩展项目 浙江省宁海县 宁海县文化馆
Ⅹ-72 渔民开洋、谢洋节 民俗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浙江省象山县 象山县文化馆
Ⅹ-72 渔民开洋、谢洋节 民俗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浙江省岱山县 岱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Ⅹ-73 畲族三月三 民俗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 景宁畲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Ⅹ-84 庙会(赶茶场) 民俗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浙江省磐安县 磐安县文化馆
Ⅹ-84 庙会(张山寨七七会) 民俗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浙江省缙云县 缙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Ⅹ-84 庙会(方岩庙会) 民俗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浙江省永康市 永康市方岩风景区投资经营有限公司
Ⅹ-84 庙会(绍兴舜王庙会) 民俗 2021(第五批) 扩展项目 浙江省绍兴市
Ⅹ-85 民间信俗(石浦-富岗如意信俗) 民俗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浙江省象山县 象山县石浦文化馆
Ⅹ-85 民间信俗(汤和信俗) 民俗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 温州市龙湾区海滨街道宁村村民委员会
Ⅹ-85 民间信俗(孝子祭) 民俗 2014(第四批) 扩展项目 浙江省富阳市 杭州市富阳区周雄孝文化研究会
Ⅹ-85 民间信俗(潮神祭祀) 民俗 2014(第四批) 扩展项目 浙江省海宁市 海宁市文化馆(海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Ⅹ-87 抬阁(芯子、铁枝、飘色)(浦江迎会) 民俗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浙江省浦江县 浦江县文化馆
Ⅹ-90 祭祖习俗(太公祭) 民俗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浙江省文成县 文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Ⅹ-90 祭祖习俗(诸葛后裔祭祖) 民俗 2014(第四批) 扩展项目 浙江省兰溪市 兰溪市诸葛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Ⅹ-95 蚕桑习俗(含山轧蚕花) 民俗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浙江省桐乡市 桐乡市文化馆(桐乡市金仲华纪念馆桐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Ⅹ-95 蚕桑习俗(扫蚕花地) 民俗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浙江省德清县 德清县文化馆
Ⅹ-98 汉族传统婚俗(宁海十里红妆婚俗) 民俗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浙江省宁海县 宁海县十里红妆博物馆
Ⅹ-101 水乡社戏 民俗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浙江省绍兴市 绍兴市文化馆、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Ⅹ-137 网船会 民俗 2011(第三批) 新增项目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 嘉兴市秀洲区文物保护所(嘉兴市秀洲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Ⅹ-139 婚俗(畲族婚俗) 民俗 2014(第四批) 扩展项目 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 景宁畲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Ⅹ-140 径山茶宴 民俗 2011(第三批) 新增项目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杭州市余杭区径山万寿禅寺
Ⅹ-174 腊八节习俗 民俗 2021(第五批) 新增项目 浙江省
Ⅹ-175 炼火 民俗 2021(第五批) 新增项目 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

声明:以上浙江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俗项目名录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数据截至2021年(第五批次),文章仅供参考,最新数据以官媒发布的为准。

浙江国家级非遗之民俗项目介绍
七夕始于汉朝,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七夕节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礼拜七姐、陈列花果、女红等诸多习俗影响至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国家。2006年0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婚俗是指与结婚有关的风俗,各国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习俗,相亲结婚举行各具特色的婚礼,具有各自浓厚的民族独特风采。2021年4月7日,民政部同意将河北省河间市,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吉林省永吉县,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东台市,河南省开封市禹王台区、宁陵县,湖南省澧县,广东省广州市,重庆市大足区,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等单位确认为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实验时间为期三年。 【 详细>>】
妈祖是中国影响最大的航海保护神。随着航海业的发展和妈祖的影响扩大,历代朝廷封妈祖为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妈祖信俗又称娘妈信俗、娘娘信俗、天上圣母信俗、湄洲妈祖信俗,是以崇奉和颂扬妈祖的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为核心,以妈祖宫庙为主要活动场所,以庙会、习俗和传说等为表现形式的中国传统民俗文化。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决定将”妈祖信俗“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也是莆田市第一次世界级遗产,使湄洲获得了一张世界名片。 【 详细>>】
二十四节气,英文名字为The24SolarTerms,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秦时期开始订立、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 详细>>】
庙会又称“庙市”,是在寺庙及其附近定期举行的一种民间信仰活动,流行于全国各地。一些大型庙会在唐代已有相当规模,至今仍传承不绝,影响广泛。各种庙会都有自己规定的会期,大多为某个传统农历节日或宗教及民间信仰纪念日。庙会具有集中性、群体性、固定性的特征,庙会期间,各种民俗活动、技贸活动得以当众充分展示,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迎神赛会也是庙会的一种形式。在我国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地区,信众普遍的传统庙会都是从大陆传入的,与母体有着割不断的联系。在海外华人居住区,许多从祖国带去的庙会都香火旺盛,以特...殊方式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 【展开全部】 【 详细>>】
信俗又称“俗信”,是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传统理念,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民众会对某种民俗现象产生心理和行为认同。传统民间信仰崇拜的神灵是信俗产生的一个重要源头,祈福避害则是传统信俗传承不断的内在原因,各种民俗文化表现形式的集合构成了民间信俗的文化空间。 【 详细>>】
腊八节,即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本为佛教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之节日,后逐渐也成为民间节日。在我国北方,有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之说,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每到腊八节,北方地区忙着剥蒜制醋,泡腊八蒜,吃腊八面腊八粥。在南方腊八很少提,腊八节是典型的北方节日。 【 详细>>】
黄帝陵祭典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格式和祀典礼仪,大致可分为官(公)祭、民祭两种形式。轩辕黄帝开历史之先河,创中华之文化,被奉为中华民族始祖。为了纪念和缅怀始祖精神,先民就有了隆重的祭祀活动。黄陵县位于陕西中部、延安市南端,因这里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墓所在地而得名。2006年05月20日,陕西省黄陵县申报的黄帝陵祭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抬阁又称“抬角”、“抬歌”、“高抬”、“挠阁”、“脑阁”、“高装”等,是传统节庆活动中的一种民俗巡游表演形式。抬阁起源于中原地区的迎神赛会活动,后逐渐传到东南沿海及西北地区,在清代盛行一时,流传过程中与各地具体情况相结合,形成不同的特色。抬阁熔绘画、戏曲、彩扎、纸塑等艺术于一炉,造型优美,画面壮观,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长期在民间盛行不衰。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抬阁活动渐趋式微,农村中出现了抬阁制作技艺后继无人的状况,相关的抢救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 详细>>】
炼火,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炼火是浙江省磐安县具有地域色彩的一项民俗文化活动,最早源于对火的崇拜,以火烧炼,达到驱邪祈福的目的。春秋时期,炼火民俗原型已产生,唐代以后磐安炼火固定在每年的重阳节晚上举行。重阳时节正值庆祝丰收之际,举办炼火活动不仅为庆祝当年的收成,也是祈盼来年取得更大的丰收。2021年5月24日,炼火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Ⅹ-175。 【 详细>>】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中国十大民间社火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内哪里民间社火最热闹最有名
社火,又称“演社火”,是中国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狂欢活动,是芯子、高跷、竹马、旱船、狮子、龙灯等的统称。那么,中国民间社火哪里最热闹?社火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国十大民间社火非遗项目,包括宝鸡社火、晋中社火、浚县民间社火、洋县悬台社火、永年抬花桌、潞城社火、本溪社火、桃林坪花脸社火、高要春社、义县社火,都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十大婚俗非遗项目有哪些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婚俗排行榜
婚俗,是指与结婚有关的风俗。那么我国婚俗非遗项目有哪些?当然得有具有古朴而丰富的内容的孝义贾家庄婚俗。此外,还有斗门水上婚嫁习俗、蒙古族婚俗、塔吉克族婚俗、朝鲜族回婚礼、达斡尔族传统婚俗等。以上这些婚俗都入围了MAIGOO中国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婚俗项目排行榜。了解完整榜单,请看下面详细内容。
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_木鱼歌_寮步香市_传统香制作技艺
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是目前广东省最大的非遗展馆。馆内展出了8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的项目,包括千角灯、龙舟制作、麒麟舞、木鱼歌、赛龙舟、麒麟制作、莞香制作技艺、寮步香市等,本文小编为大家介绍了木鱼歌、寮步香市、传统香制作技艺,快来看看吧!
中国十大端午节习俗非遗项目 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端午节民俗有哪些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又名重午、端五、蒲节,有吃粽子、祭祀屈原、赛龙舟、挂艾草菖蒲、佩戴香包等习俗。那么,哪里的端午节习俗最有特色?端午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国十大端午节习俗非遗项目,包括屈原故里端午习俗、苏州端午习俗、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嘉兴端午习俗、石狮端午闽台对渡习俗、五大连池药泉会、西塞神舟会、罗店划龙船习俗、安海嗦啰嗹习俗、五常龙舟胜会,这些作为中国端午节重要组成部分,入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 端午节 ★★★
1253 2
中国十大农历二十四节气习俗非遗项目 二十四节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农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等24个节气,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还被列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那么,二十四节气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国十大农历二十四节气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九华立春祭、班春劝农、三门祭冬、安仁赶分社、苗族赶秋、壮族霜降节、石阡说春、送大暑船、梅源芒种开犁节、半山立夏习俗,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