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人民以植物为主作为药物治疗疾病的医药学。世界范围内,苗族(Miao nationality)是分布于东南亚的一个庞大民族,在我国境内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和云南等地;聚居地区药物资源十分丰富,开发植物资源作为药物。苗医主要分为湘西(张氏和花垣)苗医和黔东南苗医,一般以小夹板固定并外敷以伤药,著名的伤药有柏林接骨散药等。2008年6月7日,贵州省雷山县申报苗医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详细介绍 PROFILE +

相关项目

1、苗医药(癫痫症疗法),编号:Ⅸ-15
(1)批次/类型:2011年(第三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凤凰县
(3)保护单位:凤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苗医药(钻节风疗法),编号:Ⅸ-15
(1)批次/类型:2011年(第三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花垣县
(3)保护单位:湘西青山苗族医学文化有限公司
3、苗医药(骨伤蛇伤疗法),编号:Ⅸ-15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雷山县
(3)保护单位:雷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4、苗医药(九节茶药制作工艺),编号:Ⅸ-15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3)保护单位: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医药研究院(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苗医苗药研究院、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医药研究院附属苗医医院)
5、苗医药(骨髓骨伤药膏),编号:Ⅸ-15
(1)批次/类型:2021年(第五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

药学概况

苗医药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申报名称:传统医药

申遗项目:苗医正骨、蛇伤疗法和“九节茶”制作工艺。

苗医正骨术主要分为湘西(张氏和花垣)苗医正骨术和黔东南苗医正骨术,一般以小夹板固定并外敷以伤药,著名的伤药有柏林接骨散药等。

苗族常用九节茶来治疗头晕(九节茶、苦丁茶用水煎服)、骨折(九节茶、野葡萄根、泡桐树根皮、四块瓦鲜品捣烂,加白酒外裹患处)、风湿疼痛(九节茶用水煎服)。

申报编号:Ⅸ-15

申报地区:贵州省雷山县、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苗药简述:苗药主要分布于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乌蒙山脉等广大地区。在我国苗族聚居的广大地区建立了不少的药材种植生产基地,大力开发常用的药材。丰富的苗药资源正在逐步得到开发,有的已被制成保健品投放到市场。

常见药材:血藤、铁筷子、百金条、白龙须、蓝布正等。

珍稀药材:八角莲、九月生、金铁锁、一支箭、 仙桃草等。

医学概述

苗医简史:起源很早,在早期的医药活动近似“巫医合一”。 随着苗族文化知识的提高,“巫医一家”的状况已逐步解体。苗医均是个人设诊,采取民间行医的方式。医护一体,无专门的护理。苗医理论:“两病两纲”理论,即将一切疾病归纳为冷病和热病并辅以“冷病热治、热病冷治”两大治则。对病因的认识较为朴素,认为是季节气候和外来毒素(如风毒、水毒、气毒、寒毒)等所致。

诊断方法: 望、号、问、触。

特色治疗:糖药针疗法和滚蛋疗法都是苗医特有的治疗方法,前者发源于苗族古代狩猎活动,后者则起源于巫术。

苗药的分类

苗药分三门,十六类。十六类分属于三门之中。

调整搜媚若药物门

热疗类,冷疗类,提火类,退火类,止痛类,止塞类,止泻类,健胃类,帮交环类。

改善玛汝务翠药物门

表毒药类,赶毒药类,败毒药类,攻毒药类,退气药类,解危药类。

补充各薄港搜药物门

补体药类。

苗药的采集

采集

植物药宜在其搜媚若充盛时节采集。如根类药宜在植株茂盛期至翌年抽苗前,茎叶宜在生长 旺期,花类宜在待放时,果类宜在初熟间,芽以娇嫩鲜美为好,皮类以浆汁富足最佳;鱼、虾、虫、兽要辨别直假,肉质腐败者不可入药;矿物、金属宜剔净杂质。讲究品味等次,择优取用。

制作

药物制作包括一般加工,炮制,提炼,合成以及剂型改革等,各有工艺要求和流程,但其目的只有三点:一是纯洁各薄港搜,二是改善玛汝务翠,三是优化搜媚若。总之,是在药物的物质、结构、能量三方面予以人为的改进。

苗药的配方原则与方法

苗医用药配方有两个法则。第一个,是配单不配双;第二个,是三位一体。

配单不配双

配单不配双,就是只用1,3,5,7,9,11…之类成单的药物种数配制药方,而不用2,4,6,8,10,12 …之类成双的药物种数配方。不少老苗医师都认为“配单”比“配双”疗效好。

三位一体

三位一体,就是各碑嘎(各碑嘎:苗语。即最重要的领头药)。各薄嘎(各薄嘎:苗语。即铺底药)。各管嘎(各管嘎:苗语。即监护药)。三类药物共组成方。各碑嘎,意为领头药,是针对病情起主要作用的药;各薄嘎,意为铺底药,是对领头药有相资作用或对身体有补益作用的药;各管嘎,意为监护药,是缓解领头药、铺底药的劣性和毒副作用,督促共达病所的药。这三类功用药与别的药物共配成方,形成三位一体,就能发挥药物的良好疗效。

根据配单不配双的法则,在“三位一体”的三个方面,也只能用单数,不用双数。即领头药只用一种;铺底药可用多种,但必须是单数;监护药也只宜一种。这样,所配出药方都是单数。“一山无二虎”,领头药与监护药都是有“权力”的药,故只宜一种;铺底药是基础性的力量,必须要扎实一些,故常用至3,5,7,9种,也可只用一种,假若用于治疗某些顽疾沉疴,可以“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苗医忌用双数配方,源出于制天命、破均衡、反静止、废旧态、创新序的医学思想;其三位一体的配方法则,源出于苗医先祖阿濮濮僮所讲的“三条缺一不得生”。这两点都与楚国时苗族先民屈原所述的“御阴阳”与《老子》所讲的“三生万物”哲理有关。

药方,是治病药物的人工组合结构。这个结构组合得好,就会形成药方的玛汝务翠,就能发挥良好的疗效;组合得不好,就会形成药方的玛假务翠(玛假务翠:苗语。不良的结构)。即不良结构,于是就不可能发挥良效,甚至发生有害作用。因此,在选药配方时,不但要注意“三位一体”,还要注意利用事物生成的相资、相制、相征或相夺的三大关系,即在选药上、用药分量上、制作方法上以及服药方式、禁忌事项等方面,注意发扬事物之间的良性关系,避免恶性关系,这样,才能使药物产生最佳的治病疗效。

苗医治疗学

概述

苗医对疾病的治疗有三个途径,即调整搜媚若,补充各薄港搜,改善玛汝务翠。

这就是苗族生成哲学一分为三论在治病中的具体运用。

苗医整病学的重要内容有三大原则,十六大法,四十九套方术。

三大原则

调整搜媚若,补充各薄港搜,改善玛汝务翠,这是苗医整病的三大原则。

整病的原则,就是处理疾病问题的准绳,是不可违背的规律,如果违背了,就要犯医疗错误。如心力不足,则属于搜媚若亏损,治疗应当用补心的方法以调整搜媚若,假若使用退火的药物去治疗,使心力更亏,就会出现血压下降、循环衰竭、脑架失养、本命无依、生灵能废止等危急病征,甚或导致死亡。又如失水的病人,属于各薄港搜缺乏,就必须补液;肠梗阻属于玛汝务翠破坏,治疗当用赶毒法而不能用止塞法等。

十六大法

赶毒法,败毒法,攻毒法,止痛法,冷疗法,热疗法,提火法,退火法,止泻法,健胃法,帮交环法,补体法,表毒法,退气法,止塞法,解危法。这苗医整病学的十六大法,是针对十六种病候而立。赶毒法治疗积毒病候,败毒法治疗雄毒病候,攻毒法治疗恶毒病候,止痛法治疗疼痛病候,冷疗法治疗急热病候,热疗法治疗急冷病候,提火法治疗内冷病候,退火法治疗火毒病候,止泻法治疗泻肚病候,健胃法治疗胃弱病候,帮交环法治疗交环不和病候,补体法治疗亏损病候,表毒法治疗风冷气水毒病候,退气法治疗气壅病候,止塞法治疗外漏病候,解危法治疗危急病候。十六大法的具体应用,请看十七病候议治各章节。

四十九套方术

生药术、煎汤术、药酒术、吸药术、丸散术、吹药术、灌药术、涂药术、擦药术、敷贴术、药洗术、挂药术、睡药术、薰烟术、蒸疗术、导气术、推抹术、刮痧术、吮吸术、拔罐术、放血术、麻醉术、开刀术、缝合术、包扎术、正骨术、灌气术、烫熨术、烘烤术、滚蛋术、灰碗术、火燎术、灯火术、烧烫术、火针术、发泡术、打针术、挑纱术、点堂术、冷浸水、光照术、冷浴术、热浴术、操练术、戢毒术、化水毒、冲喜术、治神术、食疗术。

对疾病的命名及分类

苗医对疾病的命名及分类

苗医对疾病的命名具有朴素、生动的形象思维特点,他们根据疾病外观征象,多以动、植物形象、声音、金属色泽等取类比象命名,如双上肢抽搐象鹞鹰闪翅的叫“鹞子经”,膝关节红肿发亮、形如猫头的叫“猫头证”,色形如高梁的“高梁痘证”,色泽如铜、铁的“铜疔“、“铁疔”等。另有以主症、病因、病变部位命名或互为结合命名的,如“米黄证”、“雪皮风证”、“寒风经”、“白口菌”、“男色证”、“月家乐证”等。在苗族医生中流行着“病有一百单八证”的说法,但因地域及分支的不同,有将一百单八 证分解为“三十六经、七十二证”、有叫“三十六证、七十二疾二或称“四十九证、四十九翻、十丹毒”,据说这些数字只是为了应一百单八的概念,并非确切的定数。一般来说,苗医是根据各种疾病的某些共同属性而将疾病进行归类,分为经、证、翻、龟、小儿胎病、新生儿抽病、丹毒、疗、癀、花、疮等类。

(一)经类凡以发病急骤、病势险恶,并以发热、抽搐、昏迷或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疾病大都归为“经”类,如36经有:仙麦经(马苎经),麦坐经(走马经),替谬经(鱼肚经),录慕经(录慕经),苎太经(天吊经),代替经(肚腹经),独经(迷沉经),翻斗经(脚翻经)、闹青经(心经)……等。操黔东方言的苗医称尚有?经病,嗯(扯经)、衣批嗯(半边经)、哑嗯(哑经)、读嗯(火经)、生嗯(冷经)、哈嗯(快经)、干嗯(慢经)。

(二)证类

凡以疼痛、吐泻、发热、咳嗽、出血、痘、疹等为主症,或某症状单独出现,或几个症状同时出现的各种疾病,苗医将这一类疾病归为“证”类,如72证有:巴鼓干证(公鸡证)、沙谬证(青沙证)、昏拓证(头瘟证)、能钢证(钢蛇证)、沙体证(红沙证)、代公证(狗心证)、布容证(羊毛证)、巴转证(摆子证),豪指证(黄病心)、孟朱替证(水臌证)等。操黔东方言苗医补充;常见证如拿约证(黄鳝证)、嗯栾证(迷经证)、爱我证(乌鸦证)、,胡西证(缩筋证)……等二十多种。

因在烈日下久晒,或感受瘴岚秽浊之气所致的各种急证,如口鼻出血、心腹疼痛、厥逆吐泻、昏迷痉厥等,并伴见某种动物形态动作的,苗医统称为翻,包括朱砂翻(朱砂翻)、心经疔翻(心经疔翻)、巴古翻(乌鸦翻),代构翻(狗翻),界构翻(白眼翻)、大能翻(蛇翻)、松拿翻(哑巴翻)、姑宝姐翻(蛤蟆翻)……等49种。

(四)胎病

农村小儿中,常见因营养不良或微量元素缺乏所致的消瘦神疲、毛发干枯、厌食好哭、哭声细微、夜眠惊惕等症,苗医根据其不同见症及哭声称为小儿12胎病:胎麦(马胎)、胎育(牛胎)、胎容(羊胎)、胎干(鸡胎)、胎构(狗胎)、胎板(猪胎)、胎忙(猫胎)、胎诀(金胎)、胎呕(银胎)、胎崩(花胎)、胎奈(人脸)、胎慢(猴胎)。

(五)抽病

是初生小儿最常见的一类对各种有害环境不适应性或过敏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身热面黄、烦躁啼哭、吐奶厌食、喷嚏流泪、指纹色紫等,根据病因及表现不同而有不同的抽病,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几朗抽(日抽)、巧抽(烟抽)、靛抽(靛抽)、都抽(木抽),此外尚有月、露、风、雨、人、畜、水而致病者,但较为少见。

(六)丹类

本病发病急骤,初起有发热、恶寒、头痛、骨节痛、恶心等全身症状,继而出现皮疹。皮疹略高于皮肤,色红如涂丹,边缘清楚,表面光亮灼热,其大如掌,继而扩散,甚者遍身,或痒或痛,发无定处,根据其初发部位及扩散路径不同,苗医将其分为10丹毒:昼买丹(飞灶丹)、昼买松丹(走灶丹)、昼麦丹(鬼火丹)、昼真度丹(天火丹)、昼汁斗丹(天灶丹)、昼卡煮丹(水丹)、昼替丹(葫芦丹)、昼劳丹(野火丹)、昼保斗丹(烟火丹)、昼漏丹(壶漏丹)。

(七)癀类

初起患部肿痛,继而向深层和周围扩大,形成大片红肿热痛的硬块,四周漫肿,伴全身寒热症状。常见有读仿(火癀)、欧仿(水癀)、恨松仿(巴骨癀)节。

(八)花类

多因癀类失治误治而来,后期皮肤红肿溃烂、腐肉外翻突起,其形如花状,此时多伴有人体消瘦,面色苍白,食欲不振,低热等全身症状,因其病灶发于某处而名某花,如哥巫榜(奶花)、骨汁榜(背花)、娘榜(坐花),另有一些不是因癀失治而来,只因其病灶如某种物体开花状,或呈现某种花纹而得名,如蜡榜(蜡烛花),讲姑买榜(萝1、花)等。

(九)疔类

是一种急性皮肤传染性疾病,因其病灶形小根深,顽硬如钉而得名,好发于人体暴露部位,如头面及四肢末端,并伴有寒战高热、烦渴引饮,甚则昏迷谵语。本病发病急骤,病情凶险,不急治则死。根据疔发特点,有样干不公(飞疔)、欧干不公(水疔)、那干不公(干疔)、读公(火疔)、倒公(铜疔)、哨公(铁疔),此外根据发生部位不同还有节骨疔、箍颈疔、手板疔、脚板疔等。

(十)疮类

指病灶表浅的一类皮肤病,据其不同性状及发生部位有:读万泼(火旋疮)、干纽泼(白口疮)、哥巫泼(乳疮)等。

(十一)龟类

是长在腹内形似龟背的各种包块。包块质软,按之消失,起手复现,聚散无常叫崩播(气龟);质较硬,按之不消叫向播(血龟);按之坚硬如石叫衣播(石龟)。包块圆而无角属阴叫“母龟”,圆而有角属阳叫“公龟”。

据统计,苗医掌握病种有200余种,广泛涉及到内、外、妇、儿、神经、精神、骨伤、皮肤、寄生虫及各种传染病、流行病等,其归类方法自成体系,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及规范性。但因地域不同,方言有别,各地苗族医在疾病命名、证治上有不尽相同之处,有同名异症、同症异名的现象,如同叫“飞蛾证”,湘西方言的“飞蛾证”其临床表现是发热、鼻翼煽动、咳嗽气急、胸痛等;黔东方言的“飞蛾证”临床表现是发热、扁桃体红肿疼痛等。又如黔东方言的“雷公证”是头部剧烈疼痛,以戴帽一圈尤甚,而湘西方言之“雷公证”则是以胸痛、咳嗽、吐血等为其主症,“同名异症”者治法迥异。另有“同症异名”者,如同样表现为好食生米、面色萎黄、浮肿乏力的,湘西方言称为“米黄证”,黔东方言称为“黄肿病”;同样表现为口干舌燥、多食多饮、腹胀大而形体消瘦者,有的地方称“鱼肚经”,有的地方称为“水证”,“异名同症”者其治疗方药一般是相同或相似的。

贵州苗药资源现状

贵州特殊的生态环境及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孕育着无比丰富而特有的药用动、植物资源与矿物资源,为中国著名的四大道地药材产区之一,也是我国著名的苗乡,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苗药资源。

贵州地处我国大西南的东南部,云贵高原东部,位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居长江、珠江两大河流上游的分水岭地带,是隆起于四川盆地和广西、湘西丘陵之间的亚热带岩溶化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起伏,西高东低,主要山地有乌蒙山、大娄山、梵净山和苗岭;境内河流纵横,平均海拔l000m,最高1900m,最低137m。

贵州地处中亚热带中部,主要受东南季风影响,气候属亚热带高原山地型,具有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热水同期的基本气候特征。同时,立体气候明显,垂直差异显著,各地年平均气温在8~20℃,大部分地区在15~C左右,年降雨量为850~1600mm,多在1000?D1300ram,多数地区无霜期为210~350d,一般在270d左右。

贵州的植被类型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由壳斗科、樟科、山茶科,以及木兰科的栲属、青冈栎、樟属、桢楠属和木荷属等优势树种构成,一般分布在海拨l400m。在石灰岩地区多为石灰岩常绿栎林。

贵州中药资源无比丰富,经20世纪80~90年代的大规模、系统的全省中药资源普查,贵州有中药资源4290种,其中植物药3924种(隶属于275科,1384属;如蕨类30科,200种;裸子植物11科,25种;被子植物196科,2577种),占91.5%;动物药289种(隶属于126科),占6.7%,矿物药77种(隶属于10类),占1.8%;在全国统一普查的363种重点药材品种中,贵州有资源的达326种,占89.6%。贵州中药资源的丰富程度与全国各省区比较,仅次于云南(5050种)、广西(4590种)及四川(含原重庆市,4354种),名列前茅,荣居第4位,果真是“川广云贵,地道药材“。

贵州不但具有丰富中药资源,而且也蕴藏有丰富的苗药资源。贵州苗药资源的来源,同中药资源一样,属天然药物资源范畴,涉及到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据调查,贵州苗药资源在4000种左右,正如贵州毕节地区的老苗医所言:(苗医)病有108症,药有3800种,有苗者(泛指高等植物)3000种,无苗者(泛指低等植物、动物、矿物及其它类)800种。如别具特色的苗药观音草、米槁、艾纳香、八爪金龙、仙桃草、旱莲草、活血丹、大丁草、重楼等。近几十年来,通过对苗族聚居地区苗医药的广泛深入调查、整理与研究,据不完全统计,常见苗药约有2000种左右,最常用的约达400种,并有不少苗药己收载于全国性或地方性民族医药等有关专著。如《中国民族药物志》第一卷(1984年)收载苗药40种、第二卷(1990年)收载苗药30种,《苗族药物集》(1988年)收载苗药163种;《贵州少数民族药物集》(1989年)收载苗药91种;《苗族医药学》收载苗族药340种;《贵州中药资源》(1992年)收载苗药为主的贵州民族药197种;《贵州苗族医药研究与开发》(1998年)收载经按国家有关规定再评价并批准为贵州药材地方标准的苗药165种;《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收载苗药368种等。此外湖南、云南、广西等省区出版的有关书籍和发表的学术论文中也有不少苗药记述。据不完全统计,常用的苗药可达1500种之多,最常用的约200种。其中,一些药物是苗医常用而中医或民间草医不用或少用的;或一些药物虽是苗医与其它民族医皆使用,但苗药用药部位等却有所不同∞“0。总之,贵州苗药来源广、种类多、产量大、品质好,这为贵州天然民族药业产业化的蓬勃发展奠定了无比坚实的基础。

苗医药资源基础与特色

苗药命名亦有其特色与规律性,苗族聚居地区和方言虽有不同,但其命名方法基本相似。对“药”的称谓,川黔滇方言苗语或湘西方言苗语均称之为“Guab”(苗文),其近似汉语译音为 “ 嘎 ”(下同);黔东方言称为 “Jab” ,“ 佳 ” 。对苗族药材的命名,无论是来源于木本、草本、藤本类等的植物药,还是来源于昆虫、鸟兽类的动物药,其名称的第一词素(第一音节、或一、二音节)一般都是该药材的类别或药用部位的意译;第二、三词素(一或几个音节)是以药材的动、植物名或特征(一般特征为形状、气味、颜色、生长季节及习性、功用)的意译。例如,车前草 “ Vob ngeix dlliangt” (窝里八降): “ 窝 ” ,即草类,是类别; “ 里 ” ,是特征,即比较小的意思; “ 八降 ” ,即该药的植物名称。又如木本药材:以 “ Det” (豆)词起头。 “ 豆 ”的意译为木,如杜仲,苗文名为 "Det dem" (豆顿)。 苗族医对疾病的认识和立方遣药有其独特模式。苗族在长期生产和与疾病斗争的实践中,总结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医药经验,逐渐形成了苗族医的“纲、经、症、疾”的理论模式,以及关于病因、疾病分类、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苗族医药理论。苗族医将疾病分为“冷病”、热病”两纲,并认为冷病、热病是相互对立又存在一定联系的两类疾病。一般来说,凡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表现为慢性、寒冷、虚弱、安静、功能低下等多属冷病;表现为急性、灼热、躁动、机能亢进的多属热病。苗医根据疾病表现和起病快慢,分为“冷经”、“热经”、“半边经”、“快经”、“慢经”五经;苗族医中流行着“病有一百单八症”的说法,并将一百单八症分解为“三十六经、七十二症”,或“三十六大症、七十二小疾”,或“四十九症、四十九翻、十丹毒”。如此则形成了苗族医的“纲、经、症、疾”的理论模式特色。

苗族医用药的基本原则是:“热药治冷病”,“冷药治热病”。苗药则分“冷药”、“热药”两性,又分酸、甜、辣、麻、涩、辛、淡等七味。在黔东南地区,还根据药物的性味归入“五经”。其原则是:凡味甜、麻、香、辣的药物属热药,归属冷经;香、辣的药物同时归属于快经、半边经;凡味酸、苦、涩的药物属冷药,归属热经。苗族医用药有立方简要、遣药精炼,多一方一药的特点,并拥有大量“简、便、廉、验”的单方、验方与秘方。在防治疑难病、常见病、慢性病、老年病等方面有其特殊疗效和绝招。苗族多居住在广袤的山区,有得天独厚的天然药物场地,用鲜药可以就地取材,勿需加工贮藏,故苗族医尚多应用鲜药,这也是其用药特点之一。苗药方剂一般较简单而实用,除单味药剂外,其复方方剂的组成药物分为“母药”(主药)与“子药”(副药或辅药)两大类而加以伍用。“母药”(主药)是根据主要症状所用药物和药物功效而确定的;“子药”(副药或辅药)则是根据次要症状所用药物或协助增强主药功效等而确定的。苗药方剂多数味组成,大复方较少见。苗药剂型多种多样,大多保持传统剂型特色。常见的有水煎剂、水酒共煎剂,酒浸剂、油浸剂、煎膏剂、散剂、丸剂、灸剂、薰蒸剂等。另外,还有将药物与猪脚同炖服,药物与蛋同煮服,药物用水酒或醋磨汁,鲜药捣烂外敷等多种用法.

相关词条推荐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静好经验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您还未登录,依《网络安全法》相关要求,请您登录账户后再提交发布信息。点击登录>>如您还未注册,可点击注册>>,感谢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知识文章
【中国非遗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医药项目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是中国人民共同拥有的珍贵财富。为了更好地...
中国十大传统医药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针灸上榜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医药是与古代社会文化密切相连的医学实践,中国传统医药,包括中医药、民族医药和其他民间医药三个部分,其中,中医药和藏医药是世界四大传统医学...
新疆传统医药国家级非遗名录 新疆非遗传统医药有哪些
新疆自古就是多民族共有的家园,各民族在这里交往交流交融,孕育出缤纷多姿的非遗之花,成为中华文化大花园中的绮丽风景。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河南省传统医药非遗有哪些 河南国家级非遗传统医药名录
河南省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文化底蕴丰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项目众多。河南用非遗诠释中原文化,展现中原历史、诉说...
云南非遗传统医药名单公布 云南传统医药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云南作为中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除汉族以外,还有彝族、苗族、回族、傣族等25个少数民族,因此使得云南的民族文化非常多样性,成为了中国非物质文...
贵州国家级非遗传统医药名录 贵州传统医药非遗有哪些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生活着不同的民族,也传承着各种奇风异俗。贵州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5项(140处)...
山西国家级非遗传统医药名录 山西传统医药国家级非遗有哪些项目
山西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的文明,积淀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既有以物质形态存在的文化遗产,又有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十分...
甘肃非遗传统医药名单 甘肃传统医药国家级非遗有哪些项目
甘肃省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医药学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河岳根源、羲轩桑梓”,历史文化遗产数量多且丰富。其中上榜国家级...
陕西国家级非遗传统医药名单公布 陕西传统医药非遗有哪些
陕西分陕北、陕南、关中三个地区,创造了众多具有地域特色的非遗项目。陕西非遗有着千百年传承的手艺,兼具历史、文化与艺术等多重价值。其中上榜国家...
四川国家级非遗之传统医药名单 四川省非遗传统医药有哪些
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美誉,世居于此的各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绚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宝贵财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巴蜀文化...
浙江传统医药非遗项目有哪些 浙江国家级非遗传统医药名单
浙江省作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综合试点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启动早、规模大、方法新、措施实、成果丰。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浙江...
湖北国家级非遗传统医药名录 湖北传统医药非遗有哪些项目
湖北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其代表文化有楚文化、屈家岭文化、青铜文化、漆器文化等。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湖北传统医药非...
河北传统医药非遗有哪些 河北国家级非遗传统医药名录
河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河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独具特色的燕赵遗风、京畿神韵、太行风骨,充分彰显了河北...
湖南传统医药非遗有哪些项目 湖南省国家级非遗传统医药名单
湖南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千百年来,汉族与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热土上,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一批精深博大、丰...
安徽国家级非遗传统医药名录 安徽省传统医药非遗有哪些
安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众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安徽特有的文化魅力,是安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智慧结晶。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
福建国家级非遗传统医药名录 福建传统医药非遗有哪些项目
福建传统文化底蕴深厚,非遗文化众多,比如南音、妈祖信俗、软木画等等哥哥蜚声中外。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福建省传统医药非遗项目就有中医...
广东国家级非遗传统医药名录 广东传统医药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广东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岭南人文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有粤剧、醒狮、茶艺、蜈蚣舞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
江苏传统医药非遗有哪些 江苏省国家级非遗传统医药名录
江苏地处长江和古黄河、古淮河入海口,大运河南下北上的咽喉地带。江苏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山东传统医药非遗项目名单 山东国家级非遗传统医药有哪些
山东省是文化大省,也是非遗大省,非遗资源十分丰富。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曲艺、传统体育与竞技等众多种类。其中上榜...
吉林省非遗传统医药名单公布 吉林国家级非遗传统医药有哪些
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丰富,类别齐全,涵盖汉族、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和回族等。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吉林传统医药非遗项目就有中药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