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非遗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医药项目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文章编辑员226号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导语 / INTRODUCTION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是中国人民共同拥有的珍贵财富。为了更好地保护中医医药,有很多中医技术和医药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本文就为大家列举入选中国非遗医药的传统医药名单,包括传统中医药文化、中医养生、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中医正骨疗法、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各少数民族中医医药等。
国家级非遗传统医药名单
序号 名称 所在地区 遗产项目编号
中国针灸 广东省等 世界非遗,Ⅸ-5(国家级)
中医诊法 广东省等 Ⅸ-2
藏医药 西藏等 Ⅸ-9
苗医药 湖南省等 Ⅸ-15
侗医药 贵州省 Ⅸ-16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 广东省等 Ⅸ-4
传统中医药文化 广东省等 Ⅸ-11
同仁堂中医药文化 北京市 Ⅸ-7
回族医药 宁夏 Ⅸ-17
中医正骨疗法 广东省等 Ⅸ-6
彝医药 云南省 Ⅸ-19
蒙医药 辽宁省等 Ⅸ-12
傣医药 云南省 Ⅸ-20
中药炮制技艺 广东省等 Ⅸ-3
畲族医药 浙江省等 Ⅸ-13
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 中国中央 Ⅸ-1
维吾尔医药 新疆 Ⅸ-21
壮医药 广西 Ⅸ-18
中医养生 福建省等 Ⅸ-10
瑶族医药(药浴疗法) 贵州省 Ⅸ-14
胡庆余堂中药文化 浙江省 Ⅸ-8
布依族医药 贵州省 Ⅸ-22
哈萨克族医药 新疆 Ⅸ-23
国家级非遗传统医药介绍(部分)
针灸是传统中医的一种医疗手段,除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之外,在东南亚、欧洲和美洲地区也有实践。针灸理论认为,人体如同一个由各种经络连接起来运行的小宇宙,通过物理刺激经络,就有可能促进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并为病人带来健康。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2010年,入选世界非遗名录。 【 详细>>】
中医诊法,中国传统医药之一,由中国中医科学院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中医诊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主要运用“四诊”的方法诊察疾病,探求病因、病位、病性及病势,辨别证候,对疾病作出诊断,为治疗提供依据。中医诊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战国时期名医秦越人(扁鹊)擅长“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2006年05月,中医诊法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医药类。 【 详细>>】
藏医药是中国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世世代代的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人民在与自然和各种疾病进行斗争中,积累了治疗各种疾病的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藏医药学体系,涌现了许多医学贤圣,丰富了藏医理论,同时又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也出现了发展极其缓慢的局面,直到本世纪下半叶又有了长足的进步。2006年藏医药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苗族人民以植物为主作为药物治疗疾病的医药学。世界范围内,苗族(Miao nationality)是分布于东南亚的一个庞大民族,在我国境内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和云南等地;聚居地区药物资源十分丰富,开发植物资源作为药物。苗医主要分为湘西(张氏和花垣)苗医和黔东南苗医,一般以小夹板固定并外敷以伤药,著名的伤药有柏林接骨散药等。2008年6月7日,贵州省雷山县申报苗医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侗医药是中国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世世代代的生活在山区的侗族人民在与自然和各种疾病进行斗争中,积累了治疗各种疾病的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侗医药学体系,由于侗医药在治疗疾病过程中简便实用,在侗族人民中有着广泛的根基。2008年6月7日,侗医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中医传统制剂是在中国传统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为原料,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防病、治病的药品。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剂型有丸、散、膏、丹。千百年来,中医传统制剂在历代医家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制剂技术,是中国传统医学宝库中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05月20日,中医传统制剂方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中医学是中国古代社会形成的人体生命之学和人类健康之学,它不仅是一方一药、一技一招的简单积累,而是一种关乎人体生命健康的知识体系。这个知识体系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它以独特的哲学思维、系统的基础理论、丰富的科学内涵和鲜明的人文色彩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形态之一,又是传统文化的巨大发展空间。例如恬淡从真的养生之道,冲和中庸的治疗法则,清心内守的性命理念,以人为本的医道准绳,诚信无欺的行业规范,始终贯彻于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各个方面,成为一切中医药人物、著作、文物、事业的灵魂,也...成为今天中医药企事业引以自豪的优良传统和敬业精神。 【展开全部】 【 详细>>】
北京同仁堂是中国传统医药中闻名遐迩的老字号,始建于1669年,至今已有337年历史。同仁堂从1723年开始"承办官药"直至1911年,在长达188年时间里,同仁堂遵照皇家挑选药材标准、恪守皇宫秘方和制药方法,形成一套严格的质量监督制度,同仁堂与清宫太医院、御药房之间有机的融合和影响,形成了同仁堂中药的特殊风格和传统知识。2006年同仁堂中医药文化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回族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与阿拉伯-伊斯兰医学“东西合璧”的产物。当欧洲其他各国尚未脱离神学统治之回族医药时,阿拉伯人开始发展科学文化。他们开办大学、建立图书馆,培养了大批人才,阿拉伯文化达到较高水平,在所有科目中,医学是最主要的,也取得了巨大成就。2008年6月7日,回族医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中医正骨疗法是通过拔伸、复位、对正等手法,采用小夹板外固定方式,治疗骨折、关节脱位等运动系统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它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周代,医疗分工上已有专人掌管骨科疾病的治疗,秦汉时期形成基本理论和技术,世代传承,如《肘后备急方》、《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千金要方》、《医宗金鉴》中有大量记载。2006年,中医正骨疗法被列入国家非遗名录第一批。 【 详细>>】
更多相关榜单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代表 杭州十大著名非遗项目 杭州市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
杭州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2022年9月,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有4项,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44项,列入省级非遗名录的140项,那么,杭州最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本文就为你整理了杭州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杭罗、杭州织锦、余杭清水丝绵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和以白蛇传说、梁祝传说为代表的西湖传说,以及西泠印社金石篆刻、浙派古琴艺术、西湖龙井绿茶制作技艺、杭州雕版印刷技艺、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等杭州著名的非遗项目,一起随MAIGOO小编来看看杭州最具代表性的非遗项目。
四川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川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川非物质文化有哪些?本文Maigoo网小编整理了四川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中国四大名绣蜀绣、传统戏曲川剧,还有四川竹琴、川江号子、绵竹木版年画、蜀锦织造技艺、古蔺花灯、羌族刺绣、豆瓣传统制作技艺等,下面还盘点了四川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起来了解下四川非遗文化吧。
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川省 ★★★
4.4w+ 22
湖南十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湖南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湖南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千百年来,汉族与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热土上,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一批精深博大、丰富多彩且具有浓郁湖南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湖南“非遗画卷”。那么,湖南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MAIGOO小编整理了湖南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湘绣、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湘剧、湖南花鼓戏、安化黑茶及制作技艺、湖南皮影戏、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湘昆、湘西土家族织锦技艺等,一起来看看吧。
非物质文化遗产 湖南省 ★★★
5.3w+ 86
中国十大中医传统制剂方法非遗项目 中药传统制剂有哪些
中医传统制剂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为原料,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防病、治病的药品,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剂型有丸、散、膏、丹。那么,中医药传统制剂有哪些?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国十大中药传统制剂方法,包括桐君阁传统丸剂制作技艺、达仁堂牛黄清心丸制作技艺、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朱养心传统膏药制作技艺、漳州片仔癀制作技艺、东阿阿胶制作技艺、定坤丹制作技艺、宏仁堂紫雪散传统制作技艺、鸿茅药酒配制技艺,一起来看看中医传统制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名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所规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要原则之一。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不仅肩负着延续传统文脉的使命,彰显着遗产实践能力的最高水平,还不断地将天才般的个性创造融入传承实践活动中,对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持久传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文化主管部门先后命名了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计3998人,以下是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