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它的诞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 遗产项目编号: Ⅹ-122
  • 申报地区: 广西 ,香港,山东省
详细介绍 PROFILE +

相关项目

1、中元节(资源河灯节),编号:Ⅹ-122

(1)批次/类型:2014年(第四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资源县

(3)保护单位:资源县文化馆

2、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编号:Ⅹ-122

(1)批次/类型:2011年(第三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香港特别行政区

(3)保护单位:香港潮属社团总会

3、中元节(莱芜中元节习俗),编号:Ⅹ-122

(1)批次/类型:2021年(第五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

节日由来

历史渊源

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易经》:“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七是阳数、天数,天地之间的阳气绝灭之后,经过七天可以复生,这是天地运行之道,阴阳消长循环之理。“七”也带着神秘的色彩,如天上有“七星”(七星高照)、人的感情有“七情”、色彩有“七色”、音乐有“七音”、诗歌有“七律”、人体有“七窍”等等。“七”也是人的生命周期,七岁始受教育,十四岁进入青春期,二十一岁身体完全成熟……。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复生之局。“七月是个吉祥月、孝亲月,而十四日(二七)是“七”数的周期数。古人选择在七月十四(七月半)祭祖与“七”这复生数有关。

这个节日源于早期的“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七月半”的诞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先崇拜与农事丰收时祭。古时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初秋的“秋尝”在其中十分重要。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举行向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把时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后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道教有“三元说”,“天官上元赐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来。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在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节期设在七月十五日,并相沿迄今。

内涵融合

七月半祭祖习俗古已有之,原本是民间的祭祖节,而非“鬼节”,七月半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一般不会将祭祀祖先的节日称为“鬼节”(“鬼节”是后来的说法,料想是从道教中元普渡开鬼门关的思想演变而来)。七月半祭祖节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大约北魏时期)道教的说法。道教诸神中有天官、地官、水官,合称“三官大帝”,他们是天帝派驻人间的代表,分别在“三元日”为天帝检校人间功罪以定赏罚:“天官为正月十五上元赐福,地官为七月十五中元赦罪,水官则为十月十五下元解厄。”地官所管为地府,所检的重点自然是诸路鬼众了。将中元与上元、下元合称“三元”。据说中元之日,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众鬼都要离开冥界,接受考校,有主的鬼回家去,没主的就游荡人间,徘徊在各处找东西吃,因此又称鬼节,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点荷灯为亡魂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道士建醮祈祷,内容是为亡魂的灵魂超度。

农历七月报恩月,在佛教里则有禅七、净七,乃至以七七四十九表示无限的意思——“七”是一个变化无穷、蕴涵无尽的数字。依照佛教的说法,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是僧徒功德圆满的日子,佛弟子在当天,举行“盂兰盆法会”。据《大藏经》的记载,盂兰盆是梵语,“盂兰”意思是“倒悬”;“盆”的意思是“救器”。“盂兰盆”的意思是用来救倒悬痛苦的器物,衍生出来的意思是:用盆子装满百味五果,供养佛陀和僧侣,以拯救入地狱的苦难众生。这种仪式最早是从目连救母的法会开始流行。

古人自古以来就很重视祭祀,这节日源于民间世俗、道教、佛教三种文化,其祭祀文化流传已久,影响地域广泛。“七”,在我国的数字当中,是一个奇数:七巧、七星、七彩、七律;《易经》:“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七是阳数、天数,天地之间的阳气绝灭之后,经过七天可以复生,这是天地运行之道,阴阳消长循环之理。然而,长久以来,我国的一些地方认为七月是鬼月,是不吉祥的月份,料想是从道教中元普渡开鬼门关的思想演变而来。因为以讹传讹,于是有一些地方把七月认为是一个“诸事不宜”的月份,例如七月不可出门、不可开刀、不可结婚、不可购屋、不可搬家等等。其实,七月是个吉祥的月份。

《易经》:“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七是阳数、天数,天地之间的阳气绝灭之后,经过七天可以复生,这是天地运行之道,阴阳消长循环之理。民间选择在七月十四祭祖与“七”这复生数有关。道教的中元节与佛教的盂兰盆节节期定在七月十五日。在一定意义上,七月半祭祖节归属民间世俗,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在民间世俗里,“七月半”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不忘根本。在佛教里,七月又称“欢喜月”、“佛欢喜日”、“吉祥月”,“报恩月”。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道教强调孝道;佛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后期的“七月半”习俗,可以说是世俗、道教与佛教的融合。

三俗合一

一般认为,中元节也即为“盂兰盆节”;其实这种认识存在很大的误解。正确来讲,七月十四祭祖节、中元节与盂兰盆节,是分属于民间俗信、道教与佛教的说法,三者呈并列关系,而非一个节日的三个不同名称。自道教兴起后,“三元说”的“中元”二字,在唐中后期正式被固定为节名,并将节期设在七月十五日。这个节日是三俗合一的节日。

“中元节”形成之前,七月十五早已被佛教征用。佛教中的七月,原为一个佛的欢喜月,而非“鬼节”。但为何七月的盂兰盆节成为“鬼节”呢?盂兰盆,是梵文Ulambana的音译,原意为“救倒悬”,即解救在地狱受苦的鬼魂。佛经《盂兰盆经》在西晋时期翻译传入中国,经中有“目连救母”的故事,与当时仍然存有的孝道观念暗合,后被推崇“三教同源说”的南朝的梁武帝萧衍提倡,将其定为一个民俗节日,当时其主要功能是供奉佛祖。只是到了宋代才发生了变化,发展为荐亡度鬼。不知是巧合,还是道教附会佛教的盂兰盆节,中元节与盂兰盆节都设定在七月十五这一天。以至于后世以为,这两个是一个节日的两个名称。同时也由于其意义和习俗早已难以分清,两个节日的习俗开始混用。从仪式和日期两个方面仔细考察,会发现道教中元节一方面的确仿效佛教盂兰盆会,另一方面与道教本身的信仰或教制也不无关系。道教中元节其实是糅合佛、道二教因素而创造的宗教节日,它是中古时代佛道融合的典型例证。

文学记述

北齐时的文学作品《颜氏家训》,南朝时的《荆楚岁时记》,宋时的《东京梦华录》、《梦梁录》,清时的《帝京岁时纪胜》等等书籍中都提到了中元节或盂兰盆节。据《修行记》:“七月中元日 ,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

历史发展

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秋尝祭祖的活动,先秦时代已有之。七月半祭祖习俗是本土文化的产物,包容的节俗比较复杂,既是民间的秋尝祭祖节,又是道家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俗道僧三流合一。农历孟秋七月,作物成熟,我国一些地方自古就有在此时举行祭祖仪式的传统。古人春夏秋冬四时均要奉祭先祖,七月奉上新收获的瓜果蔬菜和黍稷等谷物粮食,谓之“秋尝”,又称“荐新”“尝新”,即秋天让祖先尝新之意。 [36]  清乾隆《普宁县志》言:“俗谓祖考魂归,咸具神衣、酒馔以荐,虽贫无敢缺。”祭品之中,楮衣是不可或缺的。因七月暑尽,须更衣防寒,与人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在旧时,中元节不仅具有信仰维度上的重要意义,在世俗层面,也是一个群众参与度很高、具有鲜明娱乐功能的节日。

在20世纪20-40年代,七月半是个隆重热闹节日。人们传承着以家为单位的祭祖习俗,祭祖先、荐时食的古老习俗直至民国时期仍然是乡村七月十四节俗的首要内容。抗战胜利后,各寺庙还增加祈请佛力普渡“抗战阵亡将士”英灵。

20世纪50年代,七月半祭祖依然热闹。但后被认为是宣扬封建迷信,逐渐边缘化。传统七月半祭祖都是商办官助,可到20世纪50年代末,大部分的商已被改造,无力承办,又无官助,自然销声匿迹。

60年代中期,北海公园还办了最后一次七月半祭祖,琼海中到处都是茄子做成的河灯,非常壮观。“文革”时期,除了清明节,所有的传统节日都被取缔,七月半祭祖节也没能幸免。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传统节日逐步回归,但七月半祭祖节却被冷落了。

到了当代,虽又重提传统文化的复兴,但“七月半”祭祖追远的文化意蕴很大程度上与清明节共有。加上由后期演变成的“中元节”所赋予与鬼魅“迷信”的密切关联,所以在现有的节日体系中并没有得到突出。如今原始内涵的“七月半”祭祀活动,多是民众自发地、零星地在家庭内举行,不再具有传统意义上的公共性。

2010年5月18日,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香港特别行政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列入民俗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节日意义

从有关七月半的传说中,可深切体认到七月半的祭祀具有双重的意义在,一是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一是发扬推己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这全是从慈悲的角度出发,很有人情味。所以,在庆赞中元的同时,应该跳脱鬼的角度,期勉互爱。

就其文化内涵而言,七月半也是中国传统祭祖节日之一,其文化背后体现的是一种信仰。七月半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文化,是追怀先人既古老又现代的一种传统,这一传统体现了古人“慎终追远”思想,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相关词条推荐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3105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
相关知识文章
山东十大国庆旅游好去处 山东国庆假期适合去哪里旅游
金秋十月,山东早已进入初秋时节,此时登山赏秋、红色旅游、采摘等成为山东国庆旅游热门主题,那么,山东国庆节去哪里旅游好呢?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山东国庆旅游10个必去的地方,包括泰山、天下第一泉、济南红叶谷、崂山、威海刘公岛等,这么多山东国庆节好玩的景点,快去看看吧。
山东十大春节旅游好去处 山东春节去哪旅游好 过年这些地方有年味
山东春节去哪里玩好呢?山东过年好玩的地方有哪些呢?山东春节旅游大多以逛春节庙会、赏花灯、烧香祈福、滑雪、泡温泉、观候鸟为主,本文就为你整理了山东十大春节旅游好去处及排行榜,你可以去大明湖、沂蒙山旅游区、赤山风景名胜区逛春节庙会,可以去趵突泉、台儿庄古城、泰山天颐湖、方特东方神画、青岛西海岸生态观光园赏春节花灯,可以去泰山、千佛山登高祈福逛庙会,可以去威海天沐温泉、青岛天泰温泉景区泡温泉、滑雪,以及曲阜明故城过孔府大年、潭溪山赏冰瀑、天鹅湖观天鹅等,一起来看看吧。
山东的传统节日习俗大全 山东有哪些节庆活动
山东境内曾存有齐、鲁、曹、滕、卫诸国,齐国“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鲁国融合周文化与东方文化,为“礼仪之邦”。而如今的山东是一个山东民俗风情多姿多彩,或古朴典雅,或灵巧别致,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的一个城市。那么山东有哪些传统节日呢?山东大型节庆活动又有哪些?下面本文就为大家介绍山东省春节、元宵节、龙抬头、清明节、端午节这些传统节日以及趵突泉灯会、天后宫民俗庙会、青岛萝卜会、蓬莱渔灯节、海云庵糖球会等大型节庆活动,一起来看看吧。
山东十大五一旅游好去处 山东五一放假去哪玩好 劳动节旅游景点推荐
五一小长假期间,5月的山东,杜鹃花、牡丹、槐花等繁花盛开,将延续清明旅游踏青春游热,那么,山东五一去哪玩最好呢?山东五一旅游哪里比较好玩?本文就为你整理了山东十大五一旅游好去处,你可以去泰山登山踏青、赏海棠看庙会,可以去崂山、日照五莲山、青岛大珠山山赏杜鹃,可以去曹州牡丹园、中国牡丹园赏牡丹,可以去沂蒙山旅游区、孟良崮、龙口南山赏槐花,可以去威海赤山、青岛中山公园赏樱花,可以去台儿庄游古镇、青岛西海岸观光园看油菜花,一起来看看吧。
山东十大端午节旅游景点 山东端午节去哪玩好 看龙舟赛赏民俗一样不落
山东端午节去哪里旅游好?山东端午节哪里好玩?山东端午旅游大多以看龙舟赛、端午民俗游、滨海游、亲水游、避暑为主,本文maigoo网编就为你整理了山东十大适合端午节旅游的景点,包括天下第一泉·大明湖、台儿庄古城、青岛海滨风景区·栈桥·八大关、山东海岛、萤火虫水洞·地下大峡谷等,一起来看看吧。
青岛十大五一旅游景点 青岛五一去哪里玩好 青岛劳动节旅游好去处
青岛五一去哪里玩好?青岛五一适合去哪儿旅游比较好呢?踏春赏花、主题乐园、滨海游、乡村游、采摘成为青岛五一游玩主要选择,本文就为你整理了青岛十大五一旅游最佳去处,你可以去崂山、大珠山登山踏青赏杜鹃,可以去青岛中山公园赏樱花、沁楠香观光园赏牡丹、灵山玫瑰小镇赏玫瑰花,可以去青岛西海岸观光园、羊毛沟花海湿地赏油菜花,可以去青岛世博园赏花踏青、放风筝,可以去青岛红岛赶海拾贝、九上沟采摘樱桃,以及方特梦幻王国、青岛森林野生动物世界、青岛海滨风景区等青岛五一旅游热门景点,一起来看看吧。
青岛特有的节日有哪些 青岛著名的传统节日习俗活动大全
青岛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但也在向世界展示着地方民俗特色文化。地方民俗勾勒并凸显了青岛一地文化中的城市特色,而青岛能够为世界留下深刻记忆的,也正是囊括了民间传统文化在内的城市特色人文风貌。那么青岛有哪些传统节日呢?青岛大型节庆活动又有哪些?下面本文就为大家介绍青岛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等传统节日以及天后宫民俗庙会、萝卜会、海云庵糖球会、湛山寺庙会、梅花节等大型节庆活动,一起来看看吧。
济南五一十大热门旅游景点推荐 济南五一最受欢迎的地方有哪些
五一小长假期间,济南春和日丽,正是春游、赏花好时节,济南五一旅游大多以春游赏花、山水风光、主题乐园、乡村游为主,maigoo网编为你整理了济南十大五一旅游热门景点,你可以去天下第一泉景区踏青赏花、千佛山登山春游、九如山瀑布群赏花听瀑、红叶谷赏郁金香、济南植物园看春季百花展、平阴玫瑰园赏玫瑰,以及方特东方神画、济南野生动物世界、济南环城公园等济南五一旅游好去处,济南竟然有这么多好玩的地方,快去看看吧。
端午青岛去哪玩 青岛十大适合端午节旅游的景点盘点
青岛作为热门的旅游城市,自然风光可谓是独具魅力:漫长海岸线、金色沙滩、湛蓝海水,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海滨油画。那么青岛端午节去哪里玩好呢?下面maigOO编辑为您人推荐青岛十大端午节旅游景点,包括青岛海滨风景区、青岛沙滩·海水浴场、崂山风景区、方特梦幻王国·水世界、西海岸生态观光园等等,囊括了海滨、踏浪戏水、避暑玩水、主题乐园、赏花等等,一起来看看吧!
山东清明去哪里旅游比较好 盘点山东清明节旅游10大必去地
清明节,桃花初绽、杨柳泛青,正是外出郊游、踏青赏春。拥有一众名山胜水的山东,也会在清明假期期间,给市民游客带去充满诗意的春天。本期,MaiGoo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下山东十大清明旅游景点,包括泰山、崂山、台儿庄古城、天下第一泉、济南千佛山等,带你了解清明山东适合旅游的地方。
青岛清明节去哪里玩比较好 青岛十大清明小长假游玩好去处
春暖花开,桃红柳绿,清明前后不仅是追思逝者,更是踏青赏花、享受暖阳的好时节。青岛境内就有着不少踏青赏花、缅怀革命先烈,饱览岛城大好春光的好地方。本期,MaiGoo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下青岛十大适合清明节旅游的地方,包括崂山、大珠山、茶山、琅琊台、十梅庵等,带你了解清明青岛适合旅游的地方。
2024年山东各市GDP排行榜 山东16个地级市GDP数据 山东各地经济总量
2024年全年山东省生产总值为98565.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7%。下面本文MAIGOO编辑整理了2024年山东各市GDP排行榜,其中青岛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719.46 亿元,比第二名的济南还要高出3000多亿元;济南作为山东省会,经济实力也较为雄厚,2024年济南GDP达到13527.6亿元,位居第二位;继青岛、济南之后,2024年山东GDP十强的其他城市还有烟台、潍坊等地,一起去看看其他城市的经济数据吧!
山东历年各市gdp数据 山东各市往年生产总值 山东各市近十年gdp
山东省位于中国的华东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GDP总量一直排行前列,有很多经济发达的大城市。2024年山东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8565.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7%。分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6616.9亿元、39608.6亿元、52340.3亿元。下面本文整理了山东各地级市近十年的GDP数据等,一起去看看详细内容吧!
山东省历年人口总数 历年山东各市常住人口数量 山东近十年历史人口变化
山东省,地处华东地区,下辖16个地级市。那么,山东人口有多少?据统计,自2010年至2022年,山东全省常住人口呈现逐年上涨趋势,由2010年的9587.87万人,增长至2022年的10162.79万人,12年来常住人口增长了574.92万人,人口增长较快。尤其是自2017年常住人口突破亿人大关,连续6年常住人口位居全国第二。此外,济南市、青岛市、淄博市、枣庄市、东营市、烟台市、潍坊市、威海市、日照市、临沂市、聊城市、滨州市、菏泽市的常住人口整体上处于上涨趋势,其中,青岛市常住人口增长幅度最大,10余年来常住人口增长了121.89万人,一起来看山东及各市历年人口数据。
济南十大秋季旅游景点 济南秋季游玩的地方 济南秋天去哪里玩比较好
秋天是济南最美的季节,每年深秋,济南漫山遍野、层林尽染,菊花盛开、红叶变红、银杏变黄,开启一年秋游好时节。那么,秋天济南去哪里好玩呢?本文Maigoo小编盘点了济南十大秋季旅游景点,可以去趵突泉看金秋菊展、大明湖泛舟游湖、九如山看红枫、济南红叶谷看红叶、千佛山登山赏菊花、济南植物园赏秋花、香山采摘秋果、济南灵岩寺看千年银杏、华山湖赏芦苇,除了这些济南秋天好玩的地方,还有莲台山、济南黄河大堤等济南秋天最美的地方,一起来看看吧。
威海十大夏季游玩好去处 威海夏季旅游景点排行榜
地处山东半岛东端的威海,被海水所围绕,是一座美丽的海滨花园。近年来,本就旅游资源丰富的威海,凭借着一条“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成功出圈,成为国内夏季出游、自驾游的热门目的地。本期,MaiGoo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下威海十大夏季旅游好去处,包括刘公岛、威海国际海水浴场、那香海·钻石沙滩浴场·鸡鸣岛、石岛赤山等,带你了解威海适合夏季旅游的景点。
山东十大避暑胜地 山东十大夏季旅游好去处
都知道山东一山一水一圣人,山水好风光和儒家思想的融合使得齐鲁大地独具神韵,但是夏天避暑哪些景点更合适呢?Maigoo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山东十大避暑胜地,如:济南五龙潭、烟台昆嵛山、溶洞如萤火虫水洞、漂流地如齐鲁嵩山峡谷漂流、峡谷如莱芜九龙大峡谷、水上乐园如青岛融创水世界、烟台大黑山岛等,一起来看看吧。
济南市历年人口数量 济南各区县历年人口数据 济南近十年历史人口变化
济南市人口有多少?据统计,自2010年至2022年,济南全市常住人口总体上呈现增长趋势,由2010年的681.83万人,增长至2022年的941.5万人,12年来常住人口增长了259.67万人,与2010年相比,常住人口增长38%,常住人口增长迅速。此外,济南市户籍人口也在不断地增长,由2010年的604.08万人,增长至2022年的819.95万人,12年来户籍人口也增长了215.87万人。户籍人口中,除了平阴县、莱芜区、钢城区的户籍人口有所下降外,其他9个区县户籍人口均有所增长...浏览下文,了解更多济南市及各区人口的相关数据。
青岛十大冬季旅游景点 青岛冬季去哪玩好 青岛冬天游玩好地方
当冬日的雪花轻轻拂过青岛的海岸,这座海滨之城便换上了银装素裹的雅致。不同于夏日的热烈与繁华,青岛的冬天,以它独有的静谧与深邃,别有一番韵味。那你知道青岛冬天游玩好地方?青岛冬季去哪玩好?下面maigoo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一下青岛十大冬季旅游景点,分别是即墨金山滑雪场、天泰温泉度假区、崂山、珠山国家森林公园、青岛八大关·栈桥、藏马山、西海岸生态观光园等等,一起来看看吧!
青岛市历年人口总数 青岛各区市历年人口数量 青岛近十年历史人口变化
青岛人口有多少?据统计,自2010年至2022年,青岛全市常住人口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由2010年的871.51万人,增长至2022年的1034.21万人,创历史新高,12年来常住人口增长了162.7万人,年均增长13.56万人,常住人口增长较快。常住人口中,除了市南区、平度市和莱西市的常住人口均有所减少外,其余7个区县的常住人口均有所增长...浏览下文,了解更多青岛市及各区人口的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