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源于1971年四川省骨干兵工企业创办的“七二一”工人大学,前身是重庆兵器工业职工大学,由长安、江陵、嘉陵、建设、长江、望江、西车、泸化等八所职大组成。2003年获批设立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1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2019年更为现用名,是全国首批、重庆市第一所职业教育本科高校;2022年5月,经重庆市学位委员会批准增列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位于成渝经济区腹地、重庆高新区辐射区——璧山,坐落于缙云山麓、璧南河畔。校园占地2800余亩,建筑面积近50万平方米。校园规划合理,环境优雅,风景秀丽,建筑气势恢宏,教学设施完备,实训中心规模宏大,智慧化学生公寓、体育场所、生活服务中心一应俱全,是宜居宜行宜学的优质校园。
学校秉承“德为根、人为本、和为贵、能为先”的办学理念,突出“产教融合、军民融合”办学特色,深化德技并修、理实并举、岗课贯通的育人模式,先后荣获“全国十大特色学校”“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百强”“全国双创示范单位”“全国校企合作先进单位”“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称号。学校是重庆市首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定向培养士官高校,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军工安防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学校围绕重庆市“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发展需求,开设了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技术、汽车工程技术、汽车服务工程技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物联网工程技术、大数据工程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现代通信工程、工程造价、现代物流管理、大数据与财务管理、学前教育、环境艺术设计、舞蹈表演与编导等职业本科专业,以及机械设计及制造(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建筑工程(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会计(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技术、社区康复等专科专业。
学校积极搭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协同育人平台,实施“德技并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 “前校后厂”的办学模式和“量体定制、定岗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宇海科技、通力电梯、嘉士伯重啤、比亚迪等世界500强,长安集团、青山工业、红宇精工、建设工业、铁马集团等兵工企业,中国铁路成都局、中冶建工、上海宝冶、中国中车、金蝶、中兴、中船重工等龙头企业建立深度校企合作关系。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的前身是重庆兵器工业职工大学。
1990年,经四川省教委、兵器工业总公司同意,国家教委在上述八所兵工企业职工大学的基础上正式成立重庆兵器工业职工大学,校本部设在长安厂。
1993年,学校被评为四川省成人高等教育先进单位。
1997年,通过国家对成人高等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并被评为兵器系统优秀成人高校。
2003年4月16日,经重庆市教委专家组评审,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在重庆兵器工业职工大学基础上,设立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5月9日,国家教育部教发函予以备案。
2007年,学校在璧山征地1000亩,开工建设新校区。同年,学院被剥离,实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
2009年,学校璧山新校区落成。
2010年,学校通过重庆市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2012年12月,经市教委和市财政局评审,学校被确定为重庆市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2014年2月,经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文件,学校被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市首个定向培养士官高校,陆续与火箭军(第二炮兵)、战略支援部队、空军对接合作,培养高素质士官人才。
2014年4月,学院“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在重庆市双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启动,规划用地500亩。
2015年,学校通过第二次重庆市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2017年,学校通过重庆市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验收。
2018年10月12日,教育部确定学校为全国首批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改革试点单位;12月19日,教育部同意学校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暂用重庆机电职业技
术学院(本科)命名。
2019年5月27日,教育部正式批准学校更名为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当年开始招生本科学生。
2020年5月,学校获批2020年“专升本”招生资格。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5年7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