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师范大学,简称贵州师大,创建于1941年,坐落于贵州省贵阳市,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贵州省共建,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学科布局的省属重点大学。
学校设有文学院、传媒学院、法学院、历史与政治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心理学院、数学科学学院、大数据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众多学院。
学校学科专业门类齐全,涵盖哲学、文学、教育学、工学、理学等多个学科门类。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几十个本科招生专业,几十个“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包括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多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省级“金课”。有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贵州省“世界一流建设学科II类学科(群)”、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I类学科(群)”。多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加拿大、韩国、日本、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俄罗斯、白俄罗斯、意大利、罗马尼亚等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与交流关系。学校是“中国—白俄罗斯大学联盟”、“中俄语言教育大学联盟”、“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成员;是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任务院校;与南太平洋大学基里巴斯分校合作共建基里巴斯孔子学院;与美国中央俄克拉荷马大学合作举办音乐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共同举办英国高等教育文凭项目(SQA-AD)和本科国际通识教育课程(IGEC);与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NIIT)共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特色专业;与俄罗斯楚瓦什国立师范大学共建“汉语中心”及“俄语中心”。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等,先后获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是“国家级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国家外专局“111计划”高校。
贵州师范大学的前身是国立贵阳师范学院。
1941年10月,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创建,设有教育学系、国文学系、英语学系、数学系、史地科、理化科。
1942年,学校增设体育童子军专修科;同年,设立国立贵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小学。
1950年10月,学校更名为“贵阳师范学院”。
1954年10月,教育部委托贵州省人民政府管理贵阳师范学院;同年11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接管学校。
1958年,贵州省委决定在贵阳师范学院现有条件和师资设备的基础上建立贵州大学,贵阳师范学院不撤销,两校同时并存。
1967年,贵州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贵阳师范学院革命委员会”。
1979年,废除“贵阳师院革命委员会”,恢复“贵阳师范学院”。
1985年3月,学校更名为“贵州师范大学”。
1988年,成立成人教育处,依托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高等师范院校师资培训中心成立。
1996年,学校被贵州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
2004年,原贵州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并入学校。
2006年,学校被列入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与厦门大学结成对口支援关系。
2013年7月,学校正式获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2015年,学校成为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等学校。
2017年,学校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2018年,入选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2019年,学校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21年2月,贵州师范大学武装部被授予“贵州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022年12月,贵州师范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挂牌成立。
2023年3月31日,贵州师范大学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强基行动指导中心揭牌。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5年6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