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医疗系。
1955年9月至1960年9月,任上海第一医学院眼耳鼻喉科医院住院医师、讲师。
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8年5月至1985年6月,任上海第一医学院眼耳鼻喉科医院科副主任、讲师。
1982年,获得瑞士苏黎世大学博士学位。
1985年,任上海市听觉医学科学研究所所长。
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9年,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学部委员。
王正敏在改革开放前临床上偏重于危及生命疾病的诊治,成功救治众多耳鼻喉恶性肿瘤、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和气道异物患者;在国家困难时期与科技人员合作,研制成功国产“电测听仪”、“深低温冷刀”和“争光霉素”;采用耳鼻手术入路分别成功治疗耳源性脑脓肿和脑脊液鼻漏;与神经科合作,成功完成迷路枕下联合入路摘除听神经瘤,为中国创建颅底外科做出早期贡献;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中国国内率先成功开展胆脂瘤中耳炎鼓室成形术、显微激光镫骨外科、以内听道和侧颅底手术分别治疗梅尼埃病、面神经瘫痪、听神经瘤、颈静脉孔区和岩尖肿瘤;与此同时,以三明治式复合瓣修复前颅底成功发展鼻前颅底肿瘤外科;于2003年偕团队完成多导程控数字人工耳蜗原理样机,并由院方为知识产权所有者成功实现转化,惠及聋者;基础研究方面,在能转化为毛细胞的多能干细胞、chitosan包裹PsaA重组蛋白纳米疫苗、中耳胆脂瘤免疫反应及其在侵袭性致病机理中的作用以及神经性耳聋相关基因等方面均有建树。
据2022年4月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官网显示,王正敏在《Arch Otolarynology-HNS》《Neuroreport》《Computing Engineering》等国际期刊和中国国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超百篇,专著和主编《颅底外科学》《王正敏耳显微外科学》等12部。
2000年,凭借内耳微显微外科,获得中华医学会二等奖。
2003年,凭借耳微显微外科及其相关基础研究,获得中华医学会二等奖。
2005年,凭借耳外科神经功能的保护和重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0年,凭借人工耳蜗基础研究、研制和临床应用,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7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00年,当选全国先进工作者。
2004年,当选上海市劳动模范。
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7年,当选全国医德楷模。
2007年,当选上海市卫生系统“十大医德标兵”。
2013年,当选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2017年,获得上海医学发展终身成就奖。
2019年,当选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学部委员。
王正敏为发展和创建中国中耳外科、耳神经外科和侧颅底外科作出重要贡献。(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评)
王正敏是中国耳显微外科和颅底外科主要奠基人之一,在耳显微外科、侧颅底外科、国产人工耳蜗和和内耳终器细胞再生和修复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在中耳炎、耳硬化、梅尼埃病、面神经瘫痪、颅底肿瘤、感音神经性耳聋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位居前列,使中国在该领域走向前沿。(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