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原知名的医院    NO.2
太原知名的医院    NO.2
					
					
						 山西知名的医院    NO.2
山西知名的医院    NO.2
					
					
						 山西知名的呼吸内科医院    NO.2
山西知名的呼吸内科医院    NO.2
					
					
						 山西知名的神经内科医院    NO.3
山西知名的神经内科医院    NO.3
					
					
						 山西省知名的产科医院    NO.7
山西省知名的产科医院    NO.7
					
					
						 华北地区知名医院    NO.8
华北地区知名医院    NO.8
					
					
						 中部地区知名医院    NO.14
中部地区知名医院    NO.14
					
					
						 全国知名的风湿病科医院    NO.22
全国知名的风湿病科医院    NO.22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山西红十字医院)创建于1919年,是山西省医疗卫生教育事业的发源地,迄今已有近百年历史。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是山西省医疗服务、医学教育中心基地之一,同时也是山西省唯一的省级综合红十字医院,承担着国内外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任务。
医院布局为一院三区(院本部、西院区、南院区)。院本部位于太原市五一路,西院区位于太原市迎泽西大街,南院区位于晋中市文华街。
近年,医院先后被评为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集体、全国城市医院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全国医院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全国医院感染管理抗击“非典”先进集体、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全国改革创新医院;荣获全国医院文化建设成果奖、全国医学人文管理荣誉奖、十年全国青年文明号活动优秀组织奖、全国抗震救灾工人先锋号、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省级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城市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巾帼建功集体称号。
医院骨科、肾内科、风湿免疫科是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骨科、风湿免疫科、心血管内科入选山西省委省政府“136兴医工程”建设项目;妇科、产科、心血管内科、血液内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学科为山西省卫健委临床重点专科;医院骨科、肾内科、妇产科、麻醉科、血液内科、风湿免疫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皮肤科为山西省卫健委医学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药学部、护理学科为山西省卫健委重点建设学科;中医科为山西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内科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为山西省教育厅重点学科;外科学、影像医学为山西省教育厅重点建设学科;妇产科学、麻醉学、精神卫生学为山西医科大学重点学科;骨科学、风湿免疫科学、血液病学、心血管病学、妇产科学、鼻科学、肾脏病学、麻醉学、代谢性疾病与营养学、临床药学为山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重点学科;消化病学、心胸外科学为山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重点建设学科。医院拥有山西省首家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临床医学院士工作站、山西省首家诺贝尔奖工作站、山西省首批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拥有山西省骨与关节疾病工程研究中心、骨与软组织损伤修复山西省重点实验室、血液病分子诊疗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心血管疾病诊疗与临床药理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山西省肾脏病研究所、山西省创伤骨科研究所、卫生部四级妇科内镜培训基地、华北妇科微创培训中心、山西省妇科内镜培训基地、山西省引进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山西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心血管病学专科基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基地;医院每年有百余项各类科研课题立项,数十项成果获奖。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承担着山西医科大学五年制、七年制临床医学、麻醉、口腔、儿科、社会工作、英语等专业的临床医学课程和见(实)习任务,以及研究生的培养与管理工作;内科学、外科学、诊断学、妇产科学、医学影像学为山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每年数百名医学生从这里毕业走上工作岗位。
医院现有在职人员3800人,其中有博士学位者190人、硕士学位者807人;高级职称人员674人;博士生导师30人、硕士生导师21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7名;“三晋英才”支持计划人选146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9名;山西省级优秀专家17名;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31名,山西名医17名,山西省卫生健康委高端领军人才30名,山西省卫生健康委骨干精英人才17名。医院所有临床学科均为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
医院编制床位2700张,设立临床医技和行政职能科室96个,临床教研室22个,研究所(室)3个,实验室19个。医院总资产21亿元。拥有包括超高端CT、3.0T静音750W核磁共振、ECT、四肢关节成像诊断系统、直线加速器、血管造影机、双能X线骨密度仪、飞行时间质谱系统、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高精尖医疗设备500余台(件)。
患者朋友:
为了方便您就诊,温馨提示下列注意事项:
1、本院实行实名制挂号,须持就诊人身份证进行挂号、预约。现场挂号者直接到窗口挂号,门诊1~4层、6层均可挂号交费。早七点开始挂号至上午11:30截止挂号,中午有值班挂号窗口至下午17:30截止挂号。
2、在挂号窗口持就诊人身份证理条形码诊疗手册,方便您开电子检查单、处方、交费及取检验结果等。儿童等没有身份证的患者,可在挂号窗口诊疗手册上如实填写患者本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联系电话、住址后进行挂号并办理条形码诊疗手册。
3、挂号当日当次有效,复诊时需要重新挂号。
4、门诊大厅一层设有专家出诊时间表,各科室均有专家门诊、普通门诊,根据病情选择您需要的大夫来挂号。挂号单上有候诊地点和挂号排序,请按提示到相应的科室候诊。候诊区有分诊叫号系统,按照文字显示和语音提示依次就诊。预约挂号者逾期不到,需服从医生和分诊护士的安排,重新排序就诊。
5、窗口缴费:各窗口均可现金缴费,大厅一层8号窗口可进行微信扫描支付,此外还专设医保窗口为您服务。各种检查、化验单窗口交费后到相应科室按序检查。处方交费后到药房取药(中、西药房在一层)。
手机缴费:患者可直接扫描处方、检查单等单据上方的二维码,在支付宝或微信进行缴费,然后直接到相应药房、检查科室打印支付凭证,检查取药,或一层大厅(后厅)预约挂号室3号窗口打印支付凭证,检查拿支付凭证到相应科室按序检查。处方拿支付凭证到药房取药。
6、需要复诊的患者,可网络预约或到预约窗口挂取下次复诊的预约号,方便您下次复诊。
7、医学诊断建议书到门诊一层大厅楼梯口盖章(当天日期)。麻卡办理在同一地点。
8、医学发展至今对于疾病的筛查仍有盲点。即使本次检查结果如未发现异常,也不能排除您存在亚健康问题或隐匿性疾病,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9、急性发作、严重疾病请到急诊科就诊,24小时值班。
10、您在就医中若有什么困难,有导医、分诊护士、志愿者为您提供咨询服务。行动不便者可在导医处租借轮椅、推车。
11、我院周五上午10点(健康之声直播)
12、门诊开诊时间:上午8:00—12:00;
下午(夏季)3:00—6:00;(冬季)2:30—6:00
真诚欢迎您来我院就医!
1919年,山西督军兼省长阎锡山(字伯川)为“使中医能应世界之潮流成一种有统系之科学”,决定成立中医改进研究会及附设医校和附设医院。医院定名为中医改进研究会附设医院。医院以救济病人,扶助医会,改进医术,并指导医校学生实习为宗旨。
1932年,中医改进研究会附设医院改组为私立山西川至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川至医院。
1946年,学校和医院更名为山西省立川至医学专科学校和山西省立川至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
1949年4月太原解放,同年8月军管会省政字第39号令:山西省立川至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与国立山西大学医学院附属实习医院合并为国立山西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院址为川至医院原址。
1950年,山西省卫生厅决定山西省立医院合并入山西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1953年,上级决定山西大学医学院独立建院,更名为山西医学院,山西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随之更名为山西医学院附属医院。
1957年,山西医学院附属医院奉命将工作人员一分为二,改组为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分别在新院址和原院址建院。在原院址者,为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简称山医二院)。同年,山西医学院新院址建成,由山医二院陆续迁出,所有设备、教学设施归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1962年,山西医学院决定在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成立医疗系二部。
1967年,山西医学院决定在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成立临床医学二系。
1987年,山西省红十字会决定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为山西红十字医院。
1994年,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在全省率先建成三级甲等医院和爱婴医院。
1996年,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名为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同年,在临床医学二系基础上成立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