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博物院排行 NO.4
东北十大著名景点 NO.7
辽宁十大景点 NO.9
东北十大最美景点 NO.14
沈阳十大景点 NO.1
沈阳市十大地标建筑 NO.1
辽宁省十大城市名片 NO.1
沈阳春节旅游十大好玩景点 NO.2
中国十大古建筑群 NO.4
中国十大宫殿建筑群 NO.4
沈阳十大之最汇总 NO.5
辽宁十大赏樱胜地 NO.8
中国十大最美博物馆 NO.13
辽宁十大国庆旅游景点 NO.14
辽宁十大秋季旅游好去处 NO.18
沈阳十大博物馆 NO.1
辽宁十大博物馆 NO.1
东北地区十大标志性建筑 NO.1
沈阳五一旅游十大景点 NO.4
北方十大标志性建筑 NO.4
辽宁五一旅游十大景点 NO.5
辽宁十大地标建筑 NO.1
辽宁春节旅游十大好玩景点 NO.3
辽宁十大最适合看雪的地方 NO.7
后金天命十年(明天启五年,1625年),努尔哈赤出于战略考虑,定沈阳为都城,并在沈阳旧城的中心,修建了议政之所——大政殿和十王亭,是为营建沈阳故宫之开端。1644年,清朝迁都北京,这座昔日皇家宫殿即成为陪都宫殿。顺治初年,定盛京为国家的“陪都”,以后又陆续设立了盛京户、礼、兵、刑、工五部和盛京将军奉天府、承德县等各衙门于城内,负责管理这一地区的相关事务。盛京宫殿作为清朝的“开国圣迹”,受到特殊的保护,日常的管理、守卫和修缮由盛京内务府和盛京工部负责。自康熙十年(1671年)开始,至道光九年(1829年),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十次东巡在此驻跸。乾隆时期,为清帝东巡驻跸和恭贮先祖及宫中之物,又加以重修、重建和扩建,开成这座皇宫与行宫并存的积累状宫苑建筑群体。
道光朝以后,沈阳故宫饱受涂炭,“始有沙俄霸宫暴掠于前,继有日人窥盗金匮之秘于后,更有英酋图索骥入宫搜宝之举。民族瑰宝,亦为帝国主义列强攫取之物,宁不悲乎?”宣统三年,东三省总督锡良据金梁之议,“奏请于盛京大内,文溯阁前隙地建设博物馆”,因辛亥举义,此事不了了之。辛亥以后,北洋主政,遂将盛京库藏之宝运往京师大内。冯玉祥将军“北京政变”后,盛京皇宫亦由奉天省政府接管。
1926年,东北有识之士顺应世界文化潮流,推动奉天省议会在故宫内设立东三省博物馆,成为中国国内自己最早建议的博物馆之一。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博物馆被改为奉天故宫博物院,1945年光复后,复成立国立沈阳博物院。1949改为沈阳故宫陈列所,隶属于东北政府文化部,1954年国家决定在沈阳故宫设立清代历史艺术性质的博物馆,1986年改为称沈阳故宫博物院。2017年5月18日,晋级第三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沈阳故宫占地面积六万多平方米,有古建筑114座,500多间,至今保存完好,是一处包含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古代遗址。在宫廷遗址上建立的沈阳故宫博物院是著名的古代宫廷艺术博物馆,藏品中包含十分丰富的宫廷艺术品。,它以独特的历史、地理条件和浓郁的满族特色而迥异于北京故宫。沈阳故宫那金龙蟠柱的大政殿、崇政殿,排如雁行的十王亭、万字炕口袋房的清宁宫,古朴典雅的文朔阁,以及凤凰楼等高台建筑、“宫高殿低”的建筑风格,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绝无仅有。
沈阳故宫以崇政殿为核心,从大清门到清宁宫为中轴线,分为东路、中路、西路3个部分。大政殿为东路主体建筑,是举行大典的地方。前面两侧排列亭子10座,为左、右翼王亭和八旗亭,统称十王亭,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议政之处。
“珠帘玉墀——清代后宫生活用品展”在台上五宫区的西配宫,展览共展出院藏文物72件。展览共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为“翠绕珠围”,展示的是后妃的鞋帽和佩饰,共26件,分为头饰、耳饰、项饰、手饰、佩饰等几类。第二单元为“吉光凤羽”,共展出文物24件。展出所藏后妃生活用品,既有洗漱、装扮、出行等方面的日常用品,又有各式制作精致的梳子、镜子、妆奁、妆匣。这些器物材质上乘、精美华丽,处处显示了宫廷后妃生活情趣的闲适优雅和奢华精致。第三单元为“酌金馔玉”,共展出文物22件。
展览地点在銮驾库,该展览精选了院藏清代瓷器、珐琅、玉器雕刻等几类文物精品62件进行展出,分3个单元展出。这些珍品不仅是当时宫廷文化和审美情趣的物质反映,更是代表了清代工艺水平的最高峰,是中国艺术史上的杰作。
沈阳故宫“清代宫廷钟表展”精选了院藏清宫钟表33件,其中包括一级文物金代大钟1件,清宫原藏钟表24件,以及清末溥仪私运出宫的珍品8件,制造年代从十八世纪至二十世纪初,其中既有产于英国、法国、瑞士等地精品,也有清宫做钟处生产的钟表,这些钟表制作精美、设计独特,装饰华贵,代表了当时高超的钟表制作工艺水平,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及艺术、科技价值。展览地点为扮戏房。
展览地点在西路北大值房,展出的是故宫所藏部分清宫牌匾,均为清帝御笔所题。匾额内容既是统治者安邦治国的治世经典,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艺术瑰宝,具有重要的艺术欣赏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为清代历史、宫廷史、建筑史的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
该展览在东七间楼,共分三个单元:沈阳故宫的营建、沈阳故宫的建筑特色、古建筑的保护。通过部分历史图片、模型及部分实物资料反映了清初满族宫殿建筑发展史,并通过与北京故宫主要建筑群及建筑技术的对比,着重在布局、造型等方面展示了沈阳故宫的地方特色及满族风格。
清代武备与八旗制度展将沈阳故宫十王亭建筑与历史文物有机的结合起来,复原了皇太极时期的左、右翼王亭,并在八旗亭集中展出了清代八旗标志、御用武备、长短兵器、火枪火炮、作战辅助器等清代武备文物,力求将清代八旗制度、武备种类及使用情况清晰的展现给观众。
展览地点位于东配宫,展品为2件熊皮及八旗甲胄和八旗旗帜,展出的两张熊皮,一直存放于盛京皇宫大库之内。关于熊皮的来源,有传说是皇太极狩猎时亲自猎得的猎物,存放宫中以标明武功盖世。“镇殿侯”之名也为皇太极所赐。沈阳故宫建东三省博物馆时,两张熊皮标本曾在大清门陈列展出。
沈阳故宫大政殿俗称八角殿,始建于1625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营建的重要宫殿,是盛京皇宫内最庄严最神圣的地方。初称大衙门,1636定名笃恭殿,后改大政殿。八角重檐攒尖式,八面出廊,其下为须弥座台基。殿顶满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正中相轮火焰珠顶,宝顶周围有八条铁链各与力士相连。殿前两明柱各有金龙盘柱,殿内为梵文天花和降龙藻井。殿内设有宝座、屏风及熏炉、香亭、鹤式烛台等。此殿为清太宗皇太极举行重大典礼及重要政治活动的场所。1644年(顺治元年)皇帝福临在此登基继位。
崇政殿室内的宝座、屏风等陈设,并非清太宗时期的原貌,而是乾隆十二年(1747年)根据皇帝的旨意重新设计制做的,堂陛之内的屏风宝座,是乾隆特命仿北京故宫乾清宫所用加以缩小精心制作的,宝座、屏风各以九条龙做为主要装饰,全部罩以金漆,体现其唯一的使用者──皇帝的无上尊严。屏风上的四言十二句铭文,与乾清宫屏风上的完全相同 ,是康熙皇帝从古代经书中摘出,做为自己和后世皇帝治理国家的座右铭镌刻在御座之旁的。陈设在龙椅前后的鹤式烛台、熏炉、塔式香亭、 端、“太平有象”等,都是乾隆年间宫中精制的珐琅礼器,专用于皇帝御座周围,既为熏香之用,也有驱邪诹吉的寓意,使得“真龙天子”临朝理政之处更具有庄严神圣的气氛。乾隆、嘉庆、道光几位皇帝东巡盛京期间,都曾坐在这里接受群臣的朝贺叩拜,庆祝自己祭陵大典的成功。
凤凰楼是一座进深、面宽均为三间的三层歇山琉璃瓦顶的楼阁,屹立在高台之上,其下层明间是进出寝宫区的通道,前有二十几级台阶通往台下地面,只要关上大门,帝后寝宫区就成为一座居高临下的森严城堡,因此,凤凰楼的功能也很像是一座居高而建的城门楼。
位于帝后寝宫区域清宁宫之东,是清太宗皇太极最宠爱的宸妃所居住的寝宫,始建于天聪年间,为五开间硬山式砖木结构。
坐落在沈阳故宫凤凰楼高台之上,为后金天聪初年始建,以清宁宫居中。它位于西庑之末,序列次西宫,是历史上著名的孝庄文皇后(庄妃)居住、辅政和养育皇子福临的地方。
建于乾隆十一年至乾隆十三年(1746-1748),殿内设有宝座屏风,西墙上原有乾隆御书联“福凝东海增芝算,祥拥西池长鹤龄”,表达对母亲多福多寿的祝愿。
原位于盛京城抚近门外东五里,并供有肇、兴、景、显“四祖”神位。清迁都北京后,太庙内神位奉入北京太庙,其原址遂停止使用。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清高宗弘历为恢复盛京坛庙制度,遂命盛京工部移建太庙于现址。盛京太庙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建成,但只在太庙内供奉了历朝帝后玉宝玉册。
乘117、118、132、140、213、222、228、257、276、287、290、292、294、296、环路公交车到故宫站下车,步行5分钟可到达。
乘105、113、117、131、133、150、168、218、219、237、248、273、298路公交车到大东门站下车,过大东门(抚近门)往西步行10分钟可到达。
乘207、212、224、227、326、333、334、503路公交车到大西门(怀远门)站下车,过怀远门往东步行10分钟可到达。
乘地铁一号线到中街站、怀远门站下车,步行10分钟可到达;乘地铁二号线在青年大街站换乘一号线。
门票:票价每人50元。
(一)凡符合下列条件者可享受门票半价:
1. 未成年人:6周岁(不含6周岁)—18周岁(含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凭有效证件;
2.学生:全日制本科或本科以下学生凭学生证(不含成人教育、研究生阶段);
3.老人:60周岁(含60周岁)以上老人凭有效证件;
(二)凡符合下列条件者可享受门票免费:
1.儿童:6周岁(含6周岁)以下或身高1.3米以下儿童;
2.老人:70周岁(含70周岁)以上老人凭有效证件;
3.残疾人:残疾人凭残疾证(由中国残联制发),对盲人(视力残疾二级及以上)、双下肢残疾人、中度智力残疾人(智力残疾三级及以上)和精神残疾人、允许一名陪护人员免票。残疾军人、残疾警察凭有效证件;
4.军人、公安民警:现役军人、公安民警凭有效证件,军队退休干部凭有效证件;
5.家长携带未成年子女参观的,未成年子女免费。
免费信息:自新冠肺炎疫后恢复开馆之日起1年内,将对全国医务工作者免票。医务工作者凭有效证件(医师证、护士证或与医务工作相关的其他资格证件),即可享受这一政策。
此盘为白地斗彩大盘,盘内饰斗彩龙凤戏珠纹,一条行云五爪飞龙,龙身蜿蜒矫健,凤舞展翅穿于祥云之间,呈龙飞凤舞图案。盘外饰海水江崖,寿山福海。寿山上灵芝盛开,云蝠翩翩。底“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两行双圈青花楷书书款。整个大盘胎质细腻,釉色纯正,造型规矩,为清宫祝寿时的御用器皿。
董其昌仿米黄山水图卷,明晚期,绢本。用笔参以披麻与米点皴法,为其自家面貌。卷后部行书自题:“家有黄子久《富春大岭图》、米元晖《潇湘图》,和会两家笔意为此卷,大都子久画出于巨然与海岳父子同参也。”后署款:“董玄宰识”,下钤“知制诰日讲官”、“董其昌印”白文印二方。款侧钤“桢父审定”、“墨缘堂来氏收藏书画记”二印。
此书卷作于乾隆十八年(1753)。绿色片金蜡笺纸。引首骑缝钤篆书朱文“石渠宝笈所藏”方印,行书写自作五言律诗一首,全诗为“细洒复絮注,飘蒲爽气浮。洗车真有雨,寿扇果知秋。池毂纹如叠,檐琴韵转悠。晚来云影散,更喜素蟾流。”诗后自题“对雨作”,后署款“癸酉新秋月,御笔”。
清代光绪皇帝载湉御用。此朝服是夏季礼服之一,为其登基、大婚、万寿圣节、祭天等重大典礼和祭祀活动时所穿礼服。为明黄颜色,是一种披肩领、马蹄袖的大襟袍。披肩为黑纱地纳纱绣平金龙二条,上衣两肩和前胸、后背饰正龙各一条,饰有传统纹样十二章,间以五色云纹,下幅为平水纹饰。
此盒制作于清乾隆四十一年,朱漆菊瓣形盖盒。盒通体髹朱漆,底足内黑漆地用金漆书“乾隆年制”篆字款。款周围有金漆隶书乾隆御题五言律诗一首“髹作法前明,踵增制越精。攒英如菊秀,一朵比花轻。把手初无觉,映心似有情。设云十人谏,惭愧不期生。乾隆丙申仲春月御题”,尾钤“德”描金篆字印章款。这是一件乾隆年制造的脱胎漆器,造型规整,漆色润泽。是皇宫中御用珍品。
此宝为嘉庆四年(1799)清宫内府遵旨由旧宝改镌而成。宝上部为单体蹲龙纽,描金,纽上系明黄丝绳。谥宝文字为满、汉文合璧,均为朱文,右侧为汉文篆书四行,左侧为满文篆书四行。其文为“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之宝”。谥宝外包明黄织金四则团花暗云纹锦包袱皮,用双层龙凤纹金漆套盒盛装。该宝于嘉庆四年改镌后由北京送至盛京太庙尊藏,清末民国时期存于沈阳故宫崇谟阁内。
用珊瑚、珍珠制成。整个主题为蝶恋花,蝴蝶在花下,一花开放,旁有两朵含苞欲放的花,蝴蝶和花均为蓝色,应为翠鸟毛制成,花瓣为两层,均为五瓣,花蕊用珊瑚制成,两花苞微微下耷,蝴蝶的翅膀为展开状,蝴蝶的眼睛及翅膀上均有珊瑚珠。
1961年,国务院将沈阳故宫确定为国家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7月1日,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批准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17年晋级第三批国家一级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