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导专业大学前十名 NO.3
舞蹈表演专业大学前十名 NO.3
播音主持专业大学前十名 NO.4
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十大名校 NO.4
表演专业大学前十名 NO.4
摄影专业大学前十名 NO.9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大学前十名 NO.9
上海十大最美大学 NO.14
美女如云的十所中国大学 NO.2
中国戏剧学专业六大名校 NO.2
中国十大舞蹈学院 NO.3
10所考研比较好的艺术类院校 NO.3
帅哥比较多的十所中国大学 NO.4
中国很难考的十所艺术类院校 NO.10

x19
五星好评
上海戏剧学院的前身是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1945年12月1日由著名戏剧家李健吾、黄佐临、顾毓琇、顾仲彝等创立。1949年更名为上海市立戏剧专科学校,1951年更名为上海市戏剧专科学校。1953年,山东大学艺术系戏剧科、上海行知艺术学校戏剧组并入,组建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独立办学、独立建制)。1956年正式更名为上海戏剧学院,隶属国家文化部,成为国家重点艺术院校。戏剧教育家熊佛西担任首任院长。2000年划归上海市人民政府管理,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文化部共建。2002年,上海师范大学表演艺术学院、上海市戏曲学校和上海市舞蹈学校并入,上海戏剧学院成为同时包括戏剧、戏曲、舞蹈、影视等学科专业,办学层次从中专、大学本科到硕士、博士的综合性艺术院校。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上戏现有16个本科专业,表演、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美术设计、艺术管理、舞蹈表演、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导演、播音与主持艺术、戏剧学、舞蹈编导10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及戏剧教育、数字媒体艺术、影视摄影与制作、绘画4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上戏现设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专业硕士授权领域7个。戏剧与影视学入选上海市首批高峰Ⅰ类学科建设计划,设计学、艺术学理论分别入选首批高原Ⅰ类、Ⅱ类学科建设计划。2019年,学校以戏剧与影视学为主体进入上海市高水平高校建设行列。上戏戏剧与影视学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已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第一。
上戏已形成“四个中心”校区布局和功能定位,分别为——戏剧艺术教育中心:华山路校区;中华戏曲教育中心:莲花路校区;国际舞蹈教育中心:虹桥路校区;影视新媒体教育中心:昌林路校区。设有表演系、导演系、戏剧文学系、舞台美术系、戏曲学院、舞蹈学院、电影学院、创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继续教育学院10个二级教学单位和附属戏曲学校、附属舞蹈学校2所附属中专。
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
1945年12月1日,在时任上海市教育局局长顾毓秀的支持下,由戏剧家李健吾、顾仲彝、黄佐临、吴仞之等创办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学校接收地处北西川路横浜桥的原日本国民小学(今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所在地)为校址,于1945年11月开始招收话剧演员组、技术组和研究班(编导组)新生,同年12月开学上课。
著名戏剧家(作家)洪深、欧阳予倩、熊佛西、曹禺、陈白尘、杨村彬、吴仞之、赵景深、章靳以等均曾先后来校执教。
1946年10月,学校为抗议上海市参议会通过“裁撤剧校”的决议,展开护校斗争。在上海进步文化界的支援和社会舆论的压力下,学校得以保存下来。
1948年秋,在校学生人数达200人左右。
上海市立戏剧专科学校
1949年6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委派军事代表黄源宣布接管剧校。同年10月,学校正式改名为上海市立戏剧专科学校,沿袭解放前的体制,仍隶属上海市教育局领导。全校各科均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一律三年。
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
1952年9月,全国高等学校实行院系调整,山东大学艺术系戏剧科和上海行知艺术学校戏剧组并入上海市立戏剧专科学校,同年11月正式成立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与北京中央戏剧学院并无行政隶属关系),独立办学,独立建制,业务划归中央文化部直接领导,仍由熊佛西任院长。
1955年8月,因学校规模日渐扩大,原有校址已不敷应用,遂迁至华山路。
上海戏剧学院
195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更改校名为上海戏剧学院,隶属国家文化部。
1960年5月,学校被文化部定为部属重点院校。至1962年建院10周年时,全院系科设置已发展为表演、导演、戏剧文学、舞台美术四个系的完整建制。在此时期,全院的学生人数从1952年的248人,增加到1965年的668人,教师人数从同期的57人增加到157人。其中宋端钧、赵铭彝、余上沅,孙浩然、吴晓帮、胡蓉蓉等名家都是解放后来校任教的。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上海戏剧学院教学工作被迫中断7年,至1973年恢复招生。
20世纪70年代中期,学校曾建立美术系。80年代至90年代,曾开办电影导演班。1995年开办艺术设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中国第一次成立电视主持专业并成立了电视艺术系。
1979年,上海戏剧学院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1年,经中国国务院批准,上海戏剧学院成为全国首批设立硕士学位的授予单位之一。当年首届毕业的研究生成为全国第一批获得戏剧学科硕士学位的毕业生。
1985年12月2日,熊佛西铜像在上海戏剧学院校园揭幕。
1992年,文化部决定学校为部属院校率先实行管理体制综合改革的试点单位。
1994年,学院荣获人事部、文化部命名的全国文化先进集体称号。
1996年和2001年,戏剧戏曲学先后被列为市教委重点学科和上海市重点学科,2007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
1999年,学院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2000年4月,上海戏剧学院从由文化部主管划为由文化部(现文化和旅游部)与上海市共建,以上海市管理为主。
2002年6月,原上海师范大学表演艺术学院并入上海戏剧学院,作为戏曲舞蹈分院。上海市戏曲学校、上海市舞蹈学校成为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和附属舞蹈学校。至此,学校形成了三个校区(华山路校区、莲花路校区、虹桥路校区)。 [18]
2004年,学院相继筹建了创意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同年8月,上海戏剧学院与静安区人民政府正式签约,实行联合办学,原上海市培进中学也更名为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
2005年,学院在戏曲、舞蹈和电视艺术等相关专业基础上设立了戏曲学院、舞蹈学院、电视艺术学院。同年,学院获准为全国艺术专业学位首批试点培养单位。
2012年,上海戏剧学院上海米亚(MIA)艺术中心入选首批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建设。
2016年11月,上海戏剧学院与阿里巴巴影业集团、复星集团签署了三方战略合作协议。
2017年12月,上海戏剧学院与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国际高科技文化装备产业基地、美国国家广播电视业协会(NAB)签署了三方战略合作协议。
2018年6月,入选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首批项目。
2018年11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2019年4月,入选上海高等学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首批项目。
2022年12月,上海戏剧学院成立实验电影制片厂,胡歌、余男任表演指导,艺术总监是著名导演吴天戈,艺委会主任是任仲伦。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3年6月,请以官网为准!